吃饭必须注册会员?别让扫码点餐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源头

扫码点餐隐私全没?扫码点餐安全吗?

只是扫码点个餐,手机号、生日、姓名、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就全被“抓”走了……有消费者不满这种操作,将一火锅店告上法庭,法院近日就此案宣判,责令火锅店停止侵权,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删除获取的当事人的个人信息。

餐厅就餐,扫一扫就能点餐、下单、支付等,商家能节省些人力、物力,消费者能少些等待,这本是一件便利各方的好事。可一段时间以来,“好经”有些念歪了,一来,很多商家直接取消了人工点餐方式,不扫码就吃不了饭。扫码点餐成了强制项目,多少让人不快。二来,扫就扫吧,一会要求关注店铺,一会请求加入“会员群”,一会又要获取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我就吃个饭,你要个底儿掉什么意思”,消费者对这种“乱伸手”早有不满。

扫码变加码,无非还是“利”字闹的。一次扫码,长久关注,时不时以微信或短信的方式给“粉丝”推送活动信息等,新客就有更大几率转化为回头客。可以说,餐厅用极小的成本就拿捏住了“私域流量”。可于用户而言,常常被各种消费信息轰炸,实在不胜其烦。更值得警惕的是,常见的扫码点餐系统大多基于开源代码,开发难度并不高,大大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加之第三方软件服务商数量众多,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相关数据能否被妥善保管,会不会被“二次售卖”,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明码标价、层层转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一直存在,其中的种种潜在隐患,尤须引起重视。

再进一步看,上述现象不过是“信息拿来主义”的一个缩影。点外卖、听音乐、骑单车……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扫个码或下个APP,就会有一长串“请求获取权限”等着你,且很多都与其自身功能毫不相干。有软件在十几分钟内,访问手机照片文件两万多次,一众企业野蛮开采个人信息的吃相,让人细思极恐。一条条“协议条款”,不“同意”就会吃闭门羹,何其霸道?用户“无可奈何”,商家有恃无恐,更宣扬所谓“大家愿意用隐私换便利”,何其荒谬?

信息安全关乎大众利益,想拿就拿显然毫无道理。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让渡都是有底线的,不能搞技术霸凌那一套。这一方面,“最小必要”原则是最佳的抗辩方式。此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专门印发新规,详细划定了各类APP收集信息的“最小必要”红线,为相关治理工作提供了支撑。说到底,“包容审慎”虽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价值依循,但同时也要有问题导向,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保证行业不跑偏。

相关企业也应认识到,大众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倘若继续想怎么拿就怎么拿、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仅会招致用户反感抛弃,更可能受到严厉惩处。

吃饭必须注册会员?别让扫码点餐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源头

来源:成都商报

日前,有媒体随机走访了100家餐厅发现,72家餐厅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其中有35家餐厅要求关注后才能点餐,20家餐厅扫码后要求用手机号登录后才能点餐。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也引发了关于过度搜集信息、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讨论。

扫码点餐的推广,总体来说当然是智能时代的一件好事。对消费者来说,在就餐高峰期同样能及时下单,多人协同点餐也比较方便;对餐厅而言,省去了很多人力成本,服务和运营更有效率,而通过点餐服务来给餐厅吸粉,为日后提供了精准营销的工具。

但在推广扫码点餐服务的过程中,一些餐厅为了自身的利益已明显跑偏,对消费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构成了潜在侵犯。

事实上,纸质菜单换成扫码点餐,对一些不擅于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不友好,在此前就曾引发过讨论,而类似问题只是其一。如报道提到的,在一些餐厅,扫码只是第一步,点餐还必须强制关注,甚至注册会员,将个人的相关信息“上交”。

尽管点完餐可以取消关注,部分消费者为了避免被后续广告营销骚扰,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不管怎么说,整个扫码点餐的服务过程,消费者实际上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关注或者注册会员有很强的强制色彩。

《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如果餐厅将填写信息、注册会员和点餐强制绑定,并且没有在显著位置提供“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这就谈不上明示收集或征得同意。

对消费者来说,所填写的个人隐私信息,如果只是被餐厅用于后续的营销,那么顶多只是广告骚扰的问题,但谁也无法知晓和保证它的真实用途及储存的安全性。一旦被滥用或者被盗用,甚至流向地下个人信息倒卖的灰色市场,无疑会形成严峻的泄露风险。

在此前提下,对餐饮行业的信息收集问题,必须要有更加严格、清晰的行业规范,不能让餐厅可以完全自由地制定规则。餐饮行业的覆盖面极广,所涉及的消费群体相当庞大,不能让侵犯自主选择权以及隐私权成为一种常态。餐厅要有基本的自觉,有隐私保护的意识,行业层面更应该严格立规,别让扫码点餐成为隐私泄露的风险源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