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有多恐怖?脾气大不说还聪明,竟然数我国的最强
眼镜王蛇是保护动物吗 眼镜王蛇是不是保护动物
1、眼镜蛇属于保护动物,其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2、眼镜蛇: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眼镜王蛇有多恐怖?脾气大不说还聪明,竟然数我国的最强
对于很多了解蛇的人来说眼镜王蛇并不陌生,因为它是非常霸道的一种蛇类,虽然叫眼镜王蛇,但是却和眼镜蛇没有太大关系,它不属于眼镜蛇的一种,而是单独的品种;眼镜王蛇属。这个科属下只有这一种蛇,这也是对眼镜王蛇最大的尊重,能叫“王蛇”的蛇实力都不差,眼镜王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不只是体型大,毒性也特别强。
眼镜王蛇在我国福建、海南、西藏、广东和贵州地区都有分布,在外国主要是印度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身为世界第一大的毒蛇,体型上很占优势,普通的眼镜蛇一般都在2米左右,眼镜王蛇一般在3-4米,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为3.8米,世界上最大的眼镜蛇为5.58米。不同地区的眼镜王蛇毒性也有所不同,虽然中国的眼镜王蛇体型不算最大,但是毒性却是最强的一种。
在印度发现眼镜王蛇毒性为皮下注射ld50=1.8mg/Kg,毒性算不上很强,而在国内发现的眼镜王蛇毒性测试皮下注射ld50=0.34mg/Kg,毒性相差了五倍左右,眼镜王蛇最可怕的不是它的毒性,而是它的排毒量。体型巨大的蛇排毒量往往越大,眼镜王蛇的排毒量平均能达到217毫克,是国内最毒银环蛇的50倍左右,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排毒量,让它能在三小时毒杀一头成年亚洲象,如果全部注射到人体内,能在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杀死人类。
最毒的银环蛇毒发都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致命,而眼镜王蛇是少数能在半小时内致命的毒蛇之一,可见它的威力之大。眼镜王蛇因为在我国很多地方分布,名字也有着不同,有过山风、大眼镜蛇、大扁头风、山万蛇等,栖息范围较广喜欢水源,在山区森林、平原草丛、石缝洞穴甚至在沙漠中也有它们的踪迹,喜欢独居,不同于其他蛇类,它夜晚休息白天外出觅食,吃鸟类、啮齿类等,不过它最喜欢的是吃其他蛇。
能被称为“王”的蛇类都不简单,眼镜王蛇和老虎一样,是一种非常霸气的动物,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眼睛王蛇生活的区域,也是不允许其他同类出现的,甚至连雌性也不行,在交配完成后就会把它赶走,不过雌性也不是好惹的,发生摩擦就会大打出手,因为雌性体型较小,很难占到便宜,有时候被打败还会沦为对方的食物,这也是眼镜王蛇另一个可怕的地方“吃蛇”,甚至连同类都吃,它生长范围内的其他蛇都很少,不是被吃了,就是吓跑了。
眼镜王蛇的实力强大,脾气也特别大,远不像银环蛇那样温柔,一般蛇类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眼镜王蛇除外,生气的眼镜王蛇不但会主动攻击人,还会追着人跑,可能是在森林里霸道惯了,认为它就是这里的王者,受到威胁时候会站起三分之一的身体,并且发出声音劝退敌人,就算是国内第一的毒蛇银环蛇在它面前,也只能沦为食物。它的头颈比较灵活,能大幅转动,本身力气也很大,就算是饲养的蛇在取毒时,也必须两人配合才能控制住它。
脾气暴躁的眼镜王蛇可不是一个“莽夫”,它的智商在蛇类中称得上数一数二,也是唯一一种会筑巢的蛇类,雌性眼镜王蛇会以枯叶和树枝搭建巢穴,而且非常护卵,为了防止其他蛇类来偷吃它的蛋,会在巢穴周围守护,直到小蛇孵化为主。不但如此,它还能清晰地分辨出毒蛇和无毒蛇,遇到毒蛇会小心翼翼,不断挑衅对方直到漏出破绽,然后再注射毒液,遇到无毒蛇往往都不屑使用自己的毒液,只靠自身力量就能把对方杀死,但是体型较大的菜花蛇也是它的对手之一。
眼镜王蛇的毒性很强,平均12毫克就能杀死一个成年人,主要是多种混合毒素,破坏中枢神经和心脏,被咬后会剧痛肿胀、眩晕昏迷、呼吸困难最后心跳减弱而亡,还有的患者出现肾衰竭的症状,因为巨大的排毒量,患者在30分钟不注射血清很难存活。被咬后可以做一些自救处理,为就医争取时间,首先在近心端扎住血管,不让扩散到心脏,用打火机灼烧伤口破坏毒性,然后划十字刀清洗伤口,用拔火罐的方式吸出毒液,不可用嘴吸。
眼镜王蛇脾气和实力都很凶悍,如果“运气好”遇到它们,最好避而远之,不要试图和它周旋,只要不惹怒它,它也不会追击人类,毕竟是比较聪明的动物,它也知道自己吞不下人类,不会费事去招惹。为什么说运气好呢?因为眼镜王蛇的药用价值很高,一条能卖大几千元,很多捕蛇人专门抓这种蛇拿去换钱,它的毒液价值非常高,甚至比黄金还贵。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