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怎么了?埃及遭遇极端风暴,剧毒蝎子涌入城市,数百人被蜇伤
沙漠里可怕的生物 沙漠里可怕的生物有哪些
1、沙漠里可怕的生物有很多,比如说澳洲刺角蜥、犰狳环蜥蜴、肯尼亚沙蟒、响尾蛇、亚利桑那沙漠金蝎等。澳洲刺角蜥在澳大利亚内陆生活,这些蜥蜴能够通过用沙子覆盖身体来补充水摄入量,它们的皮肤中使用像褶皱一样的吸管来吸收水分。
2、沙漠里可怕的生物犰狳环蜥蜴生活在南非西海岸沙漠,其外表有一层重装甲,当它们感到威胁时,会卷成紧密的球状。鳞片覆盖它们的脖子,身体和尾巴,几乎坚不可摧。3、响尾蛇也是沙漠里常见的生物,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能长时间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敌人不敢靠近,或被吓跑。也是一种毒蛇。亚利桑那沙漠金蝎擅长伏击猎物。4、它们大多埋身于沙子和石头底下,会以螫刺攻击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再以口器咬住因中毒而无法动弹的猎物。地球怎么了?埃及遭遇极端风暴,剧毒蝎子涌入城市,数百人被蜇伤
根据外媒报道,今日,伴随着一场极端风暴的来袭,埃及的阿斯旺地区,在遭遇了极端天气的袭击之后,当地很多居民家中,都出现了可怕的毒蝎子。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近500名阿斯旺居民,因为被家中闯入的毒蝎子蜇伤而住院治疗,还有数人因此而死亡。
那么,这些毒蝎子为何会出现?它们又有多可怕呢?
这一次,埃及的阿斯旺地区,是同时遭遇了风暴和暴雨的双重洗礼,这也让很多毒蝎子,为了躲避极端天气,从而都纷纷去往城市,到居民的家中避难。
研究表示,这一次出现在阿斯旺居民家中的,是一种含有剧毒的蝎子——北非黑肥尾蝎,作为世界上毒性第三厉害的蝎子,一旦被它蜇伤,如果抢救不及时,那么,1个小时之内,就有可能会毒发身亡。
从分布来看,北非黑肥尾蝎生活在非洲北部的干燥沙漠之中,在埃及的数量非常多,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性情非常凶猛,而且非常容易进入到紧张状态的可怕生物,这一次,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它们属于“逃难式”进入城市,研究者表示,这种情况下,它们的毒性甚至要比正常情况下更加可怕。
而且对人的攻击性更高,虽然是在当地居民的家中避难,但是,对于北非黑肥尾蝎而言,它们却并不会认为自己只是“借住”,反而会在入侵之后,反而认为靠近的人类是侵占了它的地盘,这也意味着,短期内阿斯旺地区的居民家中,想要彻底清理干净这些北非黑肥尾蝎,是非常困难的了。
说起来,伴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这已经不是埃及近年来第一次出现极端天气了,比方说在去年3月,埃及就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极端风暴和超强暴雨,并且创下了过去40年来,埃及最极端的天气记录。
而且今年以来,地球上的各种极端天气,可以说一直都是“此起彼伏”从未断过,比方说今年2月份的时候,美国曾经遭遇过极端雪灾,而在前不久,我国北方地区也是遭遇了入冬以来最可怕的一场极端天气,多地降雪量都创了新的记录。
还有就是在夏天的时候,也是很多地方都遭遇着可怕的极端高温,甚至当时还一度让人担心,地球会不会一直就这么热下去,再也不会变冷了?
那么,地球究竟怎么了?为何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呢?
什么是极端天气呢?简单来说,就是某个地区出现的极为罕见的天气事件,比方说极端暴雪、极端暴雨、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等等,相较于正常的天气而言,这些极端天气的出现,都人们的生活,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就是属于极端天气。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地球上的极端天气,明显处于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中的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因为自从地球诞生开始,事实上本身地球上的气候就不是固定的,会根据地球自身的运动、太阳照射强度等多种因素发生变化,这也导致地球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温暖期和寒冷期,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然而,当人类出现之后,特别是当人类文明建立,人类开始走进工业时代之后,这种地球40多亿年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就被人类给亲手打破了。
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地球的气候临界点,也开始一个接一个被打破,自然,当地球的气候失衡,地球上的极端天气,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所以,只要人类不想办法,降低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尽快重塑地球的气候平衡,那么,未来的极端天气只能会更加频繁,而且有可能一年四季在地球上各个地方都会出现,一直到有一天,地球气候彻底失控,人类也再也无法继续生活在地球之上。
所以,想要减少极端天气,其实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早日实现“碳中和”,让地球不再因为人类活动,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样一来,即使地球无法短期内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是只要让它不再继续失控,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适应如今气候变化节奏的同时,和地球一起恢复,一直到不再为地球的气候问题而担忧。
只有这样,人类也才能可持续地长久生存在地球上,一直到根据地球的自然演化,等到5-10亿年之后,它因为太阳的原因和自身的原因,不再适合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即使离开了,也是没有任何遗憾的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