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你不要觉得不好看,其实可能是你不懂的史诗……

看完《沙丘》就能知道,这传说中最难影视化的科幻文学之一,到底有多难改编。 原著是来自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有着特定的年代属性,说不好听一点,那就是过时了。 能主动把原著看完的,已经是小众群体。

《沙丘》:你不要觉得不好看,其实可能是你不懂的史诗……

高亮华

一、

去年那个班就给同学们说,经费可以去看沙丘,可后来却因为疫情终究没等来。今年这个班倒赶上了,算是好事。

看网上消息,沙丘一上演就被一直叫座的长津湖超越,这个不算奇怪吧,毕竟是异质文化来的东西,也毕竟是科幻相对小众一些,但那些说沙丘不好看的人,其实可能是不太了解沙丘里的世界观设定。当然你如果读过原著更好。

我这篇文字对此作些介绍吧,但之前我先说些其他的东西。

二、

第一是台词。

“凡事起始之时,必细斟细酌,以保平衡之道准确无误。”我读沙丘时,就为这第一句话感叹。所以改编的电影也有很多金句,其实这些金句就足以让我们值当去看这部电影。

比如这段:

又比如这段:

电影里包括小说里把mind翻译成思维,总觉得有些别扭。

再比如这段:

一个伟大的人不是寻求领导,他是被召唤来的。

三、

再说第二点,沙丘讲的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

我经常说,成长的故事,就是发现金羊毛长在自己身上的英雄征途的故事。

引用Campbell的观点,这是“英雄之旅(The Hero’s Journey)”。英雄之旅,一定是外部之旅,我们一定要去一个新的地域,那是英雄和反派及挑战者争力的竞技场。

英雄之旅,亦同时是内心之旅,我们都会成长和改变:从绝望到充满希望、变缺点为优点、从愚笨到智慧。

按照Campbell的英雄之旅的框架,这部沙丘在保罗“经历试练”“见到女神”后戛然而止。我不知道未来沙丘有几部,至少到“终极的恩惠”时,保罗就是皇帝了。

四、

好了,开始言说沙丘的世界观设定。这实际上综合一下我以前写过的文字就够了。

在我的理论架构里,文明的本质,一方面是为自然立法,让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纳入人的理性谋划和技艺的制作中,另一方面是克服人的有限性,让人趋近于神。

这里仅从克服人类的有限性进行言说,在这方面,理论上存在着两个选项:

选项1:改变人类的本体,比如武侠、修真、玄幻等。

选项2:体外进化,就是技术,就是人的体外器官——人所制造和发展的工具系统的进化。

其中选项2就是我们今天的科技文明的实质。我曾译过如下这段文字放在一本教材里:

“的确,人类的文明就是能够在体外完成一些仅凭他的自身器官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今天,人类已经建立起一个相当完备的人造体外器官。炉子是外部的胃,烹饪是一种预先消化的方式,使食物易于消化,甚至使不能吃的坚固纤维也能消化得掉。图书馆是外部记忆银行,它们存储着比人脑能够管理的更多信息。计算机是外部心灵,他们计算得更快,思维更敏捷。汽车与飞机是外部的肌肉,提供比肢体更为有效的外部运动。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外部的眼晴,它们显著地延伸了人的视力。”

但选项1也是人类所不断追逐的方向,至少是设想的方向。比如武侠修真,就是我们族类,甚至包括东亚受我们影响的另两个族类的文化取向。但至少迄今的事实证明,选项1是不可行的。没有人能够凭借武侠修真,达成身体的真正改变,而成为全知全能的神。我们的族类没有走上率先步入科技文明,至少部分地与我们文化取向中这方面的执念有关。所以我曾从此意义上说过,金庸的武侠是一株表征我们文化的缺陷的毒草。

我甚至说,现今流行的玄幻、修真类动漫,也同样承继着我们文化的缺陷的余孽。

五、

所以我觉得《沙丘》的世界观可能很好地体现了克服人类有限性的两个选项。

《沙丘》设置了一个远古发生过的战争——“巴特勒圣战”。在之前,人类的文明是按照选项2,即科技文明的模式发展的。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它们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甚至一些像人一样思考的机器反过来将人类当成了奴隶。人们意识到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迟早会被那些机器取代,于是一场战争在两者之间爆发。据说,这一场战役持续五百年之久,可谓艰苦卓绝。

而在这场圣战后,由于人类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歇斯底里的恐惧,于是在战后的《奥天圣经》中留下了一条铁律:“不得创造像人一样思维的机器”。由此,人类的文明开始转向选项1发展(当然这是作者的假定)。比如渐渐出现试图改变人的本体,即旨在开发人类自身潜力的组织,如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宇航公会等等。据说宇航公会培育能够适应扭曲空间的领航员,这些领航员可以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情况下引导飞船进行超光速航行。

还有,由于“像人一样思维的机器”被全面禁止,发展出了一种专门培养出来能够处理大量信息的人,这种人被称为门泰特人,就是人形计算机吧。

了解了以上,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沙丘里看不到AI,却能够看到人的超能力。

六、

其实,我一直说,科幻的本质是人文。作为一部太空歌剧,沙丘让我再一次确认了这个判断。

所以,你可能能够感觉到一些莎士比亚的味道。

《沙丘》明明很好看,为什么很多人说不好看呢?

如同美式民主一样,美粉们强吹明明很好,可以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复制,奈何现实很打脸无人买账,几十年至今无一处成功。

长津湖一出来各种黑,什么票价高买不起、血腥吓人、要反战要和平等不一而足。而沙丘呢,则是各种吹,什么需要高智商的人才看得懂、看过原著的才明白意思、场面高大上等。

所有人的智商、辨别能力,没有目可测之的差距。真正的差距和坏了的,是那些人的屁股和良心。

这个时候通常有人会说刘慈欣和《三体》,中国科幻刘慈欣和《三体》确实更拿得出手,但中国科幻文化缺乏更多的刘慈欣和更多的《三体》。我们哪怕把《三体》拉到和《银河帝国》《沙丘》一个世界顶级科幻史诗的水平,可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大刘和一个《三体》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