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河的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这个词,百年前就有了,这个词的出现与人们对这一区域的地理认知的发展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会以某江、某某江来称呼一条大河,然而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提到“江”,必定特指今天的长江,“河”则特指黄河。在古人的地理观念中,江、河、淮、济共称“四渎”,是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视与崇敬的四条大河。 “大江”也是古人对长江的一种称呼,“大江”之名的出现早于“长江”,据考证,“长江”之名的流行可能晚至三国时期。“扬子江”之名的出现则晚至隋代,得名于扬州城南的扬子津。扬子津是当时从扬州横渡长江至京口(即今天的镇江市)的南北要津。而扬子江本来指的是长江下游扬州一带的江段,可能西方人初来扬州时,听到了“扬子江”就错将之作为整条长江的称呼,使得国人在翻译Yangtze River一词时,也以讹传讹地代指整条长江。

刚果河的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三角洲?

刚果河主要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作为世界上年均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第二大河,却没有像大部分大江大河那样形成富饶的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呢?

气候因素。刚果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大片茂密的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导致河水中携带的泥沙量比较少。

地形地势的影响。刚果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刚果盆地内部,河流中上游绕行盆地呈弧形分布,河流上游携带的泥沙大部分都沉积在刚果盆地里面,使得下游含泥沙量更加稀少。另外,在下游河流冲出刚果盆地,落差变大,流速急剧增大,侵蚀作用远远超过沉积的力量和速度,导致仅有的泥沙量也被带到远海去了,河口三角洲失去了形成的基本条件。

洋流影响。刚果河河口近海受到几内亚暖流和本格拉寒流的交替作用,海水侵蚀作用比较大,也不利于泥沙沉积。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刚果河河是少数位于赤道附近的大河,赤道附近纬度很低,地转偏向力比较小,河流的沉积作用不明显。另外几条河,比如亚马孙河、弗莱河、拖坎廷斯河也同样受到了这个影响。

地质作用。刚果河河口地壳下沉,持续向下运动,河口处没有被洋流带走的泥沙也下沉了,难以形成三角洲。

刚果民主共和国虽然失去了拥有刚果河三角洲的机会,但是凭借水资源丰富的刚果河和充裕的自然资源与矿产资源,依然发展为可以承载非洲第四多人口的国家。自然的馈赠,可见一斑。

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有个“ 三角洲部队”, 英文名是“Delta Force”。为什么“Delta”的意思是“三角洲”呢?因为“Delta”源自希腊字母“Δ”,看其外形,就不难理解它的含义了。

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导致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形成的一片向海延伸的冲积平原。从空中俯瞰江河入海口处,沙洲、滩涂、小岛等与水流组成一个大体呈三角形的平原体系,三角形的顶角指向河流上游,底边是面向海洋的外缘。长江、湄公河、尼罗河等大河入海口都有三角洲,一些流入湖泊的河流也能形成三角洲。

▲当雨季来临, 丰沛的水系滋润着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非洲内陆国家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

在河流上游,奔流的河水冲刷挟裹着泥沙。到中下游,由于河道平缓,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下降。例如,武汉海拔仅50米左右,这意味着长江从武汉到上海流淌了1200千米,海拔只下降了50米,河床几乎是水平的,水流变得“温柔”。长江刚进入江苏境内,宽仅1~2千米,到入海口时宽度增加到18千米以上。所以长江临入海时,水势之缓、流速之慢、泥沙沉积之易可想而知。此外,海潮会涌入河口,阻滞河水下泄,海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钾等盐类产生的大量离子使河水中的泥沙因絮凝作用而发生沉降。于是,泥沙在河口“落下脚跟”,久而久之,淤积成沙洲、浅滩而露出水面。沙滩受到河流的冲刷,迎水一端形成尖端状,就像分开水流的楔子,而背水面沉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就这样,沙滩逐渐形成一个三角形。潮汐、波浪、水流量、含沙量……诸多因素造就了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三角洲。根据其形状,三角洲可以分为3种类型:扇形三角洲、尖头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

盛开的莲花:扇形三角洲

尼罗河,这条世界最长的河流,流域覆盖11个国家,最后注入地中海。一片黄沙中,只有尼罗河沿岸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绿色。快到河口时,这带状的绿色渐渐晕染开,就像一朵莲花盛开在非洲北部的大地上。莲花的花茎是狭长的河谷,盛开的花朵是扇形三角洲。

▲蜿蜒的尼罗河浇灌出这朵“莲花”,它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这类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往往能形成完美的扇形

尼罗河不断将大量泥沙带到河口,河口的水很浅,泥沙迅速淤积,垫高了河口河床,河水流动不畅,便不断改道、分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分支,流入大海。距离中央河道越远的分支,水流越不稳定,在南地中海剧烈波浪的冲刷下,三角洲两侧受到的侵蚀远大于中部,形成了弧形的岸线。自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洪水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失去了泥沙的补给,渐渐停止了“生长”,反而被海浪不断侵蚀,这朵“莲花”已经告别了“盛开期”。

▲不同于典型的扇形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则日新月异得多,它的入海口在几十年前还是北向入海,因为泥沙不断淤积,三角洲不断扩大,入海口不断改道,到现在已是南向入海

我国的黄河三角洲也属于扇形三角洲,除了断流最严重的时候,黄河三角洲以极快的速度淤积。在山东垦利县的黄河河口,海岸线向海内推进的速度达到每年390米。黄河三角洲每年新造的土地面积可超过20平方千米。来到这里,我们就站在了中国最“年轻”的国土上。

射出的箭头:尖头状三角洲

宛如河流把一支箭头射向大海,这就是尖头状三角洲。一些河口地区,虽然海水波浪作用也较强,但是河流流量大、河道稳定,河流单股入海,沙滩在主流中间和两侧河岸形成后,向海生长,于是三角洲便呈现狭长的尖头状。

最典型的尖头状三角洲莫过于我国的长江三角洲。“长三角”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包括现在长江河口两岸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平原,以及我国第三大岛屿——崇明岛,在长江南北分别以扬州、海安一线和江阴、松江一线为界,形成一个东西近300千米,南北不足100千米的尖头状狭窄“走廊”。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顶点在镇江、扬州两市一带,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不超过10米,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崇明岛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岛。它从唐宋时期开始形成,逐渐扩大。东西长、南北狭,像是一个狭长的枣核。至今,崇明岛东侧的沙滩也从未停止生长,崇明岛这个尖头“枣核”的体形也会继续保留。

爪子的印记:鸟足状三角洲密西西比河流向大海之际,在北美大地上调皮地踩下了一个“鸟爪”印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轮廓就像从主河道张开、伸向大海的鸟足。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后,河水两侧形成了两道天然的河堤,就像往大海延伸的水渠,海中的主河道又分出若干条岔道,就像鸟腿上长出了几个趾爪,也像包含主根和侧根的植物根系。这种鸟足状三角洲是外形最不规则的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留下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鸟爪”。这个沉积过程在过去的5000年中,使得这一带的海岸线向墨西哥湾推进了24~80千米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之所以形成鸟足状,是因为墨西哥湾波浪较弱,河水入海后泥沙淤积在水流两边,海水无法将其冲走,形成了海中的天然河堤,天然河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河道能够继续向大海延伸。天然河堤一旦被冲开,便会在侧面产生新的岔道,犹如鸟足的趾爪。

这种神奇的鸟足状三角洲并非只有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在我国,盘龙江注入滇池、多条河流注入鄱阳湖等,这些水面平静的大湖,也会在沿岸形成鸟足状三角洲。

那么,为什么纬度相当的两地,在冬季气温上存在差异呢?我们知道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纬度之外,还会受到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冬季时,影响恒河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冷空气都来自亚欧大陆内陆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策源地距离两个三角洲地区都十分遥远,冷空气在南下的过程中,遇到的地形状况差异巨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