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12月18日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 关于“Karez”的翻译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坎儿井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齐名,作为人文景点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存在。新疆地区是中国最缺少的地区之一,然而却是瓜果之乡,下次吃葡萄干的时候应该知道坎儿井。坎儿井意为“井穴”,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称“井渠”,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航拍的坎儿井图,上面有规律排列的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很难相信,全新疆的坎儿井地下暗渠全长5000多公里。被称为中国的“地下长城”。正是它的发明才有了戈壁滩上的绿洲,孕育了瓜果之乡,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疆地区的人们。不可不说,丝绸之路也有它的功劳。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图为是航拍地图上面的小土包实景,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竖井的距离根据坎儿井的长度而定,一般20-70米就有一个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暗渠内部实拍,可以想象下,这样的暗渠在新疆有五千多公里。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2003年404条供水0.7亿立方米相当于7个西湖的水量。2009年246条坎儿井供水0.396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西湖的水量。图为吐鲁番的坎儿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图为坎儿井的结果示意图,看似简单,却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其巨大的工程量无法以现代的角度去衡量。那时候没有指南针,没有大型机械。全人工开凿,其中竖井排列如何能用最短的直线延伸到村庄,古人使用木桩定位和油灯定位。真的是中国人的骄傲。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之前有伊朗申请了农业文化遗产试点项目。国内出土的多个文物中均证实坎儿井为中国人发明,后来传入波斯。图为出土文物。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在清朝时两位名人扩大了坎儿井的规模,注:坎儿井并非清代发明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如今坎儿井仍然在发挥着作用,他与南水北调的形式不同,地下河受污染较少,而且能减少蒸发。现在坎儿井的作用在逐渐减少,新疆地区也有机井代替了坎儿井。大多数地方开始使用自来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中国最美“地下长城”坎儿井

新疆坎儿井值得去看吗?

坎儿井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中国最长的地下河,这么伟大的工程,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据1962年统计,共有1700多条,其中吐鲁番就有1100多条,坎儿井最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井渠”。吐鲁番现在的坎儿井,多数是清代以后陆陆续续修建的。直到如今,这些坎儿井任然在浇灌良田,造福着一方百姓。

坎儿井由四个部分组成,眀渠(地面渠道),竖井,暗渠(地下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吐鲁番降雨量少,气候炎热干燥,西部的喀拉乌成山和北部的博格达山,由于大量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最后潜入戈壁滩下,汇成潜流。人们就巧妙的利用山的坡度, 创造了坎儿井,从地底下引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由于在地下,所以水分没有因为炎热、干燥而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留至今。

吐鲁番有坎儿井景区,可供游人游览,就算夏季炎热季节,坎儿井景区也是很凉快的。

进入新世纪,随着坎儿井开凿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坎儿井又重新得到重视和保护。2009年,坎儿井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在吐鲁番拉开帷幕,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保护,最大程度保存了坎儿井的基本形态,延续了其灌溉功能。据统计,加固维修后的坎儿井出水量比过去平均增加30%左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