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清单》:一份临死前的清单,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是罗伯莱纳执导的美国文艺喜剧电影。由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领衔主演,影片于2007年在美国上映。 故事剧情如下:

《遗愿清单》:一份临死前的清单,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蒋捷通过“听雨”这一行为来描写不同时期人的心理变化。少年时我们心怀欢喜地进入这个新奇的世界,而当经历了时间的沉淀,生活的历练,疾病的折磨之后,老年再次听雨,这时的听雨之感尽在不言中。

《遗愿清单》中的男主之一卡特在大一的哲学课时老师让学生写一份遗愿清单,那时他的遗愿清单上都是那些当美国黑人总统、成为百万富翁之类遥远的幻想。而当这次写这份遗愿清单的时候,他的人生只剩下了半年的时光,这时,他会写下什么呢?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大富翁爱德华·科尔一个人开有几家医院,多年来他从医院里获利很多。然而却因为癌症住进了自己的医院,为了降低舆论,他只能住双人间,正是如此才得以在医院里认识了和自己同病房的修车工人卡特。

住院的过程中,他们共同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也一起消遣住院无聊的时光,他们同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有6个月的时间,科尔无意间发现了卡特的一份遗愿清单,于是他在卡特的清单上也写上了自己的遗愿。两人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共同来实现这些遗愿,离开医院的这段旅程中,他们也从曾经的素不相识成为了跨越种族跨越贫富的忘年交。

一张褶皱的黄纸,记录了他们人生最后的经历。一开始当科尔读到卡特写的那些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遗愿时还满是嘲笑戏谑的口吻。但最后卡特所写的那两个愿望都被他一一完成,为了实现这些愿望,他们放弃了治疗,离开家人开始了一段实现人生意义的旅行,这次旅行让他们收获了很多。

一、寻找生命的快乐

巴尔蒙特写过:

其实生命的快乐很简单,在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里,科尔一直奔波于自己的事业,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变成了身价亿万、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卡特也为了把自己的几个子女抚养长大,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修了一辈子的汽车。无论生活富贵或贫穷,他们都没有来得及享受快乐。有句话说“如果不懂得如何生活,那么就把每一天当成世界末日”。而这两人正是在每一天都有可能离开人世的情况下,才可以放开自己,毫无顾虑的尽情玩乐。

他们通过跳伞在空中尽情翱翔,体验从未有过的惊险与刺激。在赛车道上,他们感受着速度带来的愉悦,在到处是斑马狮子的森林里尽情高歌,在金字塔旁边,他们互相倾诉,当然他们还去了古老的长城,美丽的香港……

而这些,对于每天在车盖底下工作的卡特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对于只会赚钱,追求奢华生活与浪漫的科尔也可能是不屑的。世界很精彩,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发掘那些没有体验过的乐趣,当真正找到了生命的快乐的时候,那么这些体验都足以战胜死亡的恐惧。

二、为自己而活

在两位老人遇见彼此之前,他们其实都不是在为自己而活。

卡特曾经为历史而痴狂,他想成为一名历史教授。但是,妻子突然怀孕,让他知道自己必须负起责任。从此他便成了一名尽职尽责的丈夫,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转眼间四十几年已经过去,被迫放下理想的卡特,只能默默看着电视里的历史知识抢答节目,辛苦了几十年,本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马上要走完自己的一生。

科尔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偏。16岁的时候,他一个人开始闯荡世界,几十年下来,他的人生便只剩下了钱,为了多盈利,他甚至舍不得在自己的病房里只安排一个病人。科尔就像《妈阁是座城》中的段先生一样,读书的时候,他吃着发霉的煎饼,仍旧努力学习。但当真正成名之时,为了钱,他赌尽了自己的人生。很多人都是努力到最后却忘了初心。

一味地为钱而活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爱慕虚荣,精神空虚,一味地为家人而活也会让人生没有方向,人在不断向前的时候,也要懂得回头,看看自己的初心。不要为了生活为了别人迷失自己丢失最初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影片中的两位老人在生命将尽的时候,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停下了挣钱也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把。

三、懂得爱与被爱

其实在两个老人的生活中,爱始终都在,只是他们不善于发现,卡特说他曾经为了妻子放弃学业,他以前很享受那种和妻子牵手逛街的感觉。但当所有的孩子都长大成人,重新回归两人生活时,却再也没有原来的那份温情,几十年的时间,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与感情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却忽略了含辛茹苦的妻子。时间冲淡了他们的激情,直到旅行时他拒绝了一名漂亮女子的诱惑,他才发现自己对妻子仍然忠诚,只是他将这份情愫埋在了心底,他只能以爱的形式投注在孩子身上

他以为和妻子的关系逐渐冷淡,却从未注意到妻子对自己的默默关心,而这次旅行他也成功找回来了最初恋爱的感觉,找回了接受被爱的享受。唯有学会爱与被爱,才不会使生活长久地陷入枯燥。

与卡特相比,科尔已经经历了三段婚烟,追求浪漫的科尔却是最渴望亲情的。他对卡特说和妻子离婚榨干了他的一部分财产,带走了他最爱的女儿,结果便是女儿和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为了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她用不正当的手段逼走了女儿的丈夫,换来的却是女儿和他的断绝关系的惩罚。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语气尽是落寞,但是如果让他重新来一次,他还会如此,因为这是作为父亲的本能,哪怕让自己遍体鳞伤。

每次卡特的家人探望卡特离开后,科尔都会假装很随意地问卡特的家庭情况。所以,从始至终,科尔都渴望有亲人相伴,他受够了一个人晚上只能吃快餐的单调生活,但他不敢承认自己对亲情的向往,只能幽默地说自己喜欢单身来掩蔽内心。

但在卡特离开后,他鼓起勇气敲开了女儿的门。那一刻他才知道他所谓的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不是曾经的那些风花雪月,而是自己身边最亲的人。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它们都足以美妙,学会接受别人的爱,懂得去向亲人表达爱会为生活增添温情。

四、知道存在的意义

旅途上两位老人共同思考了生命的意义,跟卡特在一起科尔的思想也一次次的被洗涤。遇见卡特之前的科尔脾气暴躁,目中无人,视财富如命,卡特的一生中最缺的就是钱,但他仍然热爱生活,他博学多才,对人文质彬彬,他还有爱他的妻子,有三个优秀的孩子。

科尔虽然骄傲自大,但他还是打心底佩服卡特的博学,为他的梦想不得已实现深感遗憾,卡特让他学会了如何同情别人,善待他人。

当然改变也是双向的,以前的卡特只会牺牲自己,成全家人,不懂得让自己去享受,与卡特相反,以前的科尔只会享受财富,享受不断恋爱的感觉,此次旅行,卡特抛下家人完成了人生人多第一次,科尔也在旅途中学会了分享快乐,回归亲情。

就像两人在金字塔前讨论的,每个人死之前都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快乐吗?第二个问题是你让别人快乐了吗?我们一生不仅要追寻自己的快乐,但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快乐而辜负家人朋友,而当我们快乐的度过了漫长的人生旅途,并让他人得到了快乐,那么此生便足矣

人们都说物以类聚,但有时候两个人生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遇到一起恰恰能碰出美妙的火花,因为影片中的两个主角都从对方的身上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即使只有短暂的时间,但他们却可以安然地离开。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家庭、金钱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解放自我、寻找快乐。

巴赫金曾说“狂欢式所有的形象都是合二而一的,它 们身上结合了嬗变和危机两个极端:诞生与死亡,祝福与诅咒,夸奖与责骂,青年与老年,上与下,当面与背后,愚蠢与聪明。”影片中两人的狂欢正是以死亡为出发点,却在终点收获了快乐。

所以,死亡这一话题并不一定带有悲剧性,死亡也可以像影片中一样,升华为一种生命的绽放和延续。此时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不会像文章开头登楼听雨的人一样满目伤怀。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年,你会写一张遗愿清单去完成吗?

这个不好说,得看情况(我的理解,这个只剩一年的前提是因病不治,而非出什么横事_这个一般人无法预测,恐怕得是高明的卦师才能预测)。具体而言,1,得看个人身体情况,如果病痛还能忍受,个人的行动能力不受大的制约,也许会出门走走,和老亲戚,老朋友谝谝闲传,告个别,去喜欢,熟悉的地方坐坐,去墓地给已故先人烧最后一次纸,告诉先人,我已完成此生的使命,不久即会魂归故里,再见祖宗,和家人子孙做一次长谈,告诉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身体能够支持,并且有家人陪伴。2,就是钱的问题。大病之人出门麻烦,随身携带的药物,吃住都要耗费一定的金钱,普通人家,大病多年积蓄基本已经耗尽,几无多余钱款供病人再出远门(电视,网络上的大病之人出门旅游,那是有钱人干的,是特例,这个不是我辈普通病人家庭能够支撑的)。一句话有能力就出门转转,没能力就在家里想想,说说,写写,尽量把自己最后的日子活好,活全,活出平淡,活出精彩。

闭上眼睛,让流水带你回家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