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疆域四至点、温度带、地形、气候)
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以以下几个地点来衡量的,
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疆域四至点、温度带、地形、气候)
知识点
- 1、我国的疆域四至点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我国的疆域“四至点”分别为:
①北: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②南:南至南海的曾母暗沙(4°N);
③西: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④东: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135°E)。
图1 我国的疆域“四至点”
- 2、我国的温度带
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即为积温。
根据积温(热量条件),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对应的作物熟制、作物种类分别为:
①热带: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②亚热带: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③暖温带: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
⑤寒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
⑥高原气候区: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图2 我国的温度带
例题
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的分布,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 3°
B. 5°
C. 8°
D. 10°
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
A. 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 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 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大
D. 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大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③和⑤
D. ④和⑤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精讲精析:(1)分析图中纬线的间距。海口(海南)位于20°N左右,哈尔滨(黑龙江)位于50°N左右,中间大约间隔了6个网格,因此每个网格大约是纬度5°,因此选项B正确(海南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黑龙江最北端为53°N,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来大致判断海口、哈尔滨的纬度)。
(2)分析各地的温度带、地球自转角速度。图中②和③位于黄土高原附近,为中温带;地球的南极点和北极点的角速度=0,其他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图中③和④的角速度相等。
(3)分析各地的昼长、太阳高度角。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并且越往北,白昼变长得更多,选项C正确(昼长夜长,距离赤道越远,变化越大;而赤道永远是昼夜平分,不变化)。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由于图中②和⑤都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因此二者的太阳高度角都会减小,并且减小的数值相同(两地都在太阳直射点的北侧,因此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都在逐渐变大,并且变大的数值相同;因此太阳高度角同时减小,减小的数值也相同)。
(4)分析各地的人口密度、自然灾害。图中①地位于西北地区,地广人稀;④地位于中原地区,人口密集,因此二者的人口密度差值最大,选项A正确。。泥石流容易发生在降水集中的山区,图中⑤地位于横断山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为集中,因此容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选项D正确。
总结
- 我国的地形、气候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海口、哈尔滨的大致纬度,估算纬线的间距;②分析分析各地的温度带,判断各地的地球自转角速度(南极北极=0,其他地区相等),并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长的变化(距离赤道越远,变化越大)、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同一侧,则同时变大或减小);③分析各地的人口密度,并根据地形和降水,分析泥石流的易发地区。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的地形单元有:
①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②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③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3 我国的地形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度与海拔的不同,我国主要分布着5种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③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全年少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⑤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干燥寒冷,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山地区。
图4 我国的气候
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到西最长距离约为多少千米,从北到南最长距离为多少千米
我国从东到西最长距离约为5200千米,从北到南最长距离约为5500千米。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我国疆域范围南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侧,北至漠河地区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相距5500余千米。
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流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
我国幅员辽阔,经度从东经72度到135度,按国际时区划分,我国横跨五个时区,也就是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和东九区。
中国气候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
报告中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国防交通是军民融合最多的领域,再强大的军队,都难以独自承担繁重艰巨的战略投送任务。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正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转变。完善国防交通体系,应统筹考虑军地需求,持续深化国防交通与国家综合交通体系融合,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重大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骨架清晰、干支相连,铁公为主、水空补充的国防交通网络体系。在保障力量建设上,坚持投送牵引、突出重点、固强补弱、统筹兼顾,全面加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力量建设,与军队建制力量一道,形成骨干在军、主体在民、互补衔接的力量格局。★《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