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日,春意到;春雷始鸣,万物生长
惊蛰日,春意到;春雷始鸣,万物生长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闻雷》。
诗中写到冬去春来,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冰雪消融,蛰虫苏醒,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描写“惊蛰”景象的一首诗。
今天是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代表着春天真正地到来。
惊蛰
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
民间习俗
关于惊蛰,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习俗哦。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于是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用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走西口者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关于惊蛰吃梨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此时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天鼓,发出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没劲抖;打你个小人嘴,打到你吃啥都想呕”的打小人咒语。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小伙伴们,今天是惊蛰,你家那边打春雷了吗?
《冰雪消融后的春天&惊蛰之前的雷霆之吼…》
《冰雪消融后的春天&惊蛰之前的雷霆之吼…》
飞鸟乀作为天空的种子'体内都住着一小段春风~~而春风正在成为它者/成为穿越冬季而来——语言之外的一种指代物&。
西伯利亚的寒潮才刚刚过去…作为欧洲粱仓的乌克兰&还来不及拥抱春天~就迎来了大兵压境的雷霆之威#、而天空的鸟雀与田野的小兽&既不逃离丿也飞遁~却都学会了生活之中的-某种乐观主义!~
黑黑的夜晚有白白的月光*灰灰的天空也有灰色的喜鹊&咔咔--恰恰、、在阴云惨淡的日子…也能啼鸣出一个窗口内外的宁静~~三三两两的画眉※斑鸠∫喳喳丶丶咕咕。。声声慢唤着-这冰雪消融…迟来的春色~~
六棱雪花的建筑杰作/只是0度冰点临时的建筑工作!~春风将唤醒"它们的热情与工作&建造甜蜜的蜂巢@与六瓣五星的各色花朵&而十字花科的油菜~是最早报春的金色海洋…
那些带有黄金的投资组合&那些趋利避害的资本帮凶——也赶着争先恐后的脚步/趁着春风~趁着惊蛰之前--零零星星的@雷霆之吼#~布下了让猪与走兽都能起飞的~下一个XX风口…
惊蛰至农事忙 图据新华网★《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