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城:北京为什么能成为首都?

视觉中国供图 她从郑州来,她从吉林来,她们约定在这个全国最靠北的省会城市小住一个月。从八月中到九月中,刚好是暑气开始消退的那段时间。 陆熹推着箱子,看万向轮在电梯上站稳之后,掏出了手机,熟练地点开了一个头像:“小琰同学,我到啦,需要精准定位。”

中国都城:北京为什么能成为首都?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宋代以前,汉、隋、唐的首都基本就是长安或者洛阳,宋代以后包括新中国,全都选择定都北京,为什么会这样?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整条黄河流域先后诞生了无数地方性政权,因此华夏大地自古以来的斗争格局就是东西之争。西北姬水的皇帝打败了东夷部落的蚩尤,陕西的周灭了河南的商,关中的秦灭了关东的六国,汉中的刘邦灭了西楚的项羽,无一例外都是从西打到东,这中间只有一个特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他是崛起于东部,然后向西统一全国,建立了东汉政权。不过这个”位面之子“的开挂人生,本身就不同寻常,大家如果感兴趣下次我可以单独讲。

秦奋六世统一中国

那既然东西之争的范围限定在了黄河流域,长安和洛阳这两个最有特色的城市,也就顺理成章脱颖而出了。长安极具军事优势,南面是秦岭山脉,北面是黄土高原,西面有陇山,东面有华山,只有几个缺口可以进出,由萧关、武关、潼关和散关四大军事要塞镇守,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朝就是凭借长安这个军事特点几次阻挡了六国大军的侵袭,进而才有了秦奋六世而一统天下。

十三朝古都长安

洛阳就刚好相反,以经济优势为主,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从很早开始就是各朝各代最重要的粮仓所在,但定都洛阳的朝代最后结果好像都不太好。东周分裂成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东汉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代后期迁都洛阳,随之而来的就是五代十国,其实当年刘邦定都时也在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是张良看清了形势,做出了分析。

十三朝古都洛阳

洛阳就是一个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不安全呐,天下初定还是定都长安比较好,结果到了后来,刘秀还是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这些皇帝都很喜欢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反复横跳。经常是老爹定都长安,儿子迁都洛阳。为什么呀,长安粮食不够吃呗,皇帝们贪图安逸只能跑去洛阳,隋文帝、唐高宗都干过这事儿。到后来他们干脆搞了个双都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一主一副。在唐汉两朝的统治下繁荣了将近2000年。

这时的北京还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边陲之地。汉代叫蓟县,唐代叫幽州,再往北不远就是长城大草原了,就这样一座城市,为什么唐朝末期宋代以后,可以替代千年古都长安和洛阳,成为一国之都呢。

七朝古都北京

因为安史之乱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东西斗争格局,变成了南北对峙格局,当时唐玄宗为了对外扩张,在边境地区设置了好几个军区,杨贵妃的义子安禄山被任命为统领北方边境三个军区的节度使,但因为北方距离长安太远,唐玄宗鞭长莫及,只能任由安禄山逐步壮大。到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带着骑兵一路南下畅通无阻,一个多月就攻下了洛阳,建立了大燕政权,而唐玄宗只能步步后退,把重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后来北宋反攻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北方的金、辽、西夏和蒙古等国,也已经成了气候。至此,南北对峙的格局基本形成。

东西之争改变成南北对峙

其中辽国横跨长城南北,北京是中原最北,同时也是辽国最南。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中萧峰为南院大王时,就是在北京附近。所以你看,东西格局时,长安洛阳是中原的枢纽,但到了南北格局时,北京是中原和草原的枢纽。

到了明朝,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面对的最大威胁还是逃往漠北的元朝残部,为了防止他们反攻中原,朱棣干脆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因为在北京,他可以最高效地控制草原和中原,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就是这么来的,而且他们还进一步地完善了京杭大运河,中原地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长安和洛阳的地位就这样被进一步削弱了。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曾经为选择首都而进行过一番讨论,当时有11个城市入选,分别是哈尔滨、延安、西安、北平(北京)、上海、成都、洛阳、南京、广州、重庆、开封,经过进一步的筛选之后,仍剩下6个城市,那就是上海、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和北平(北京),当时很多人都希望在四大古都也就是西安、洛阳、开封和南京中选择一个。在此之前哈尔滨的呼声也非常高,但是因为哈尔滨属于靠近边境的地区,一旦形势有变将处于非常被动的环境当中,而且气候过于寒冷,处于关外地区和内地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就被否决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四大古都的优势与落选原因。

冰雪之都哈尔滨

首先是西安,西安是两千年的古都,十几个王朝都曾建都于此,看起来在西安建都是首选,历史上西安都是一个物阜民丰的城市,而且有大量的耕地,但是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西安在唐代以后就不再作为首都的选择了,这里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逐渐的向东南移动,西安地处内陆,不在能够适用于经济发展,和海洋经济时代的需要,更不用说是新时代的都城了。并且由于西安在汉唐时期一直作为都城,人口密集但是资源相对的短缺,经过几百年的经营,水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隋唐时期才进行大运河的开凿,而且西安缺粮,需要外运才能够解决,在当时已经不在能够承受首都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和水资源压力,也因为这些原因西安落选。

其次是洛阳和开封,洛阳与开封的情况大致相同,虽然均是古代的首都,更是繁盛一时,但是他们的地理局限性在当时也非常大,洛阳虽有山川之险,北面有黄河和邙山为屏障,东南为嵩山、西边是潇山,只有几个峡谷通道可以出入,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关口,比如虎牢关、函谷关等,有着山河拱卫比较安定,但是最致命的一点是洛阳地方狭小,作为首都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因此历史上更多的是作为陪都使用

而且洛阳处于四战之地,在大的战争面前缺乏防御纵深,容易受到围困,没有什么周旋的余地,当时又因为河南地区长期不发达,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因此洛阳也落选了,而开封更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屏障,又地处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无险可守,虽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在当时全国的交通基本上都属于瘫痪状态,没什么优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问题,另外河南和洛阳都位于黄泛区,饱受黄患之苦,这些在当时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经过角逐仅剩下了南京、上海和北平(北京),南京历朝历代都属于虎骨龙盘之地,而且又有长江天险可守,自秦代以来就认为南京是天子所居,但是讽刺的是,在南京定都的朝代都是短命王朝,所以在历史上凡是大一统王朝都不会将南京作为首选,何况在当时的形势之下,南京靠近沿海,而且旧势力盘根错节,在南京定都并不是好的选择。

上海也是同样的问题,太靠近沿海一带发展经济则可,对于都城来说,不安定的因素太多了,虽然在当时是我国第一大城市,贸易发达,但是经济的优势不是首都的首选因素,因此经过重重筛选,决定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建国初期,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北方的老大哥帮衬,北京距离老大哥就相对比较近,又有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拱卫,北部有高大山脉守护,形势有变也易于防守。而且1949年1月和平解放的北京没有受到炮火的摧残,基础设施相对完整,不用花大量资金重建,再加上近千年来,北京作为各代都城的历史文化基础,也是最容易被人民接受的。更重要的是,北京是在海洋经济大力发展的时代一个绝佳的首都选择。北京虽然不临海,但是距离海洋并不远,并且靠近我国的内海渤海。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紧紧为靠。就像是两个伸出手的手掌,扼住了通往北京的入海通道。是理想的拱卫京畿之地。所以对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海洋防御力量的建设,一直是我们海军建设的重要部分。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是哪个?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也就是纬度最高的首都)是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 雷克雅未克的纬度是64°09′N,是全世界纬度最高(最靠北)的首都城市。雷克雅未克位于冰岛西部法赫萨湾东南角、塞尔蒂亚纳半岛北侧,是冰岛最大的港口城市,西面临海,北面和东面被高山环绕,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 。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热资源丰富,由于地热能为城市和工业提供能源,因此人们在这里看不到其它城市常见的锅炉和烟囱。雷克雅未克天空蔚蓝,市容整洁几乎没有污染,故有“无烟城市”之称。

即格陵兰人希望修建的球场——北极体育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