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戊戌年,离戊戌变法已两个甲子了,慈禧坐等变法100天再收回皇权是否早有预谋?(2018是戊戌年2022是什么年)
!
题主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慈禧太后的戊戌政变并非提早预谋,而是戊戌变法进行的过程中,因康党激进措施而引发的一种应激反应。
平心而论,甲午战败之后,举国皆有反思,政治精英,无论哪个集团,皆有变法革新的想法。从1895-1898年间,政界、学界已经没有之前意义的那种守旧派了。在光绪帝受到维新派变政主张影响的时候,慈禧太后也不是无动于衷。
根据《慈禧传信录》的记载,在戊戌年,“时帝颇流览新书,见刘瑞芬《英法政概》,宋育仁《采风记》……。遂为后言,徒练兵制械,不足以图强,治国之道,宜重根本。乃以冯桂芬《校那庐抗议》进后览,后亦称其恺切,第戒帝勿操之过蹙而已。帝以告同龢,同龢退告其门弟子曰:今而后法必变矣。”
从上述史料看,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反对光绪变法。从史实层面看,当年的洋务新政就是在慈禧的支持下搞起来的。所以在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就曾多次对光绪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当慈禧做出归政姿态,放手让光绪搞改革之后,也说过:“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事实上,光绪帝的维新政令也都是在慈禧默许或支持下发布的。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记》中说:“皇上自四月以来所有举办新政,莫不先赴太后前禀白,而后宣示,虽假事权,并未敢自专也。”
那么,为什么慈禧又会从变法的支持者变成改革的反对者,进而又出现政变的结果呢?
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光绪皇帝后来的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政令发布过多过快,毫不考虑行政系统的执行能力和效率。政治妄人康有为的眼中,只要实行所谓新政,大清就会立即转弱为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实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以皇上之圣图自强在一反掌耳。”
这种无知妄言影响了光绪帝的判断,导致百日维新期间出台太多急躁政令,影响了整个官僚集团的稳定,“皇帝下了太多的诏令,在短期内要求各局所冗员,一律裁汰净尽,引起人心惶惶,怨声载道”。这样的改革,又有什么意义呢?
此外,戊戌变法又与太多政治阴谋、帝后党争复杂纠缠。戊戌年的北京,各种政治流言满天飞,最为耸动的就是所谓的“中日合邦”和伊藤博文拜相了。“中日合邦”的鼓吹者是日本人、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还有就是康梁这些维新派。这种几乎是要毁灭中国的计划,在维新派看来竟是救国方案,这只能说是政治上的无知了。更有甚者,康有为等人与湖南哥老会势力合流,后来竟酝酿出“围园杀后”的密谋。
所以说,慈禧太后并非一开始就反对变法,而是因为光绪帝和维新派过于急躁的举措,影响了政治的稳定性,引发朝廷内外党争加剧,并产生诸多政治风险,所以才会有慈禧太后的政变及变法的终止。
英国公使窦纳乐于政变发生20天后曾给英国外交大臣的信上说过:“我认为中国正当的变法,已大大被康有为和他朋友们的不智行为搞坏了。”还有上海英国人办的《字林西报》转述北京外交使馆对百日维新的看法是:“维新党的计划是不合实际的。光绪皇帝可能把中国弄得不成样子,太后是宫廷中唯一头脑清晰的人,而她的及时干涉是有裨于时局的。”
#####想多了,实际上,慈禧对于光绪帝变法是没有异议的,她提的要求就是,光绪皇帝不跟她争权,其他都由着光绪帝去玩。
但是,光绪帝变法的目的,就是夺权,想通过变法,扶持自己的势力,打击慈禧的势力,最后让朝廷遍布自己人,那样就可以扳倒慈禧,然后亲政了。
慈禧先是持观望态度,只要光绪不踩红线,她是无所谓的,她也希望清政府不垮在她手里,也想出现中兴。
但他发现,光绪帝在打击朝臣,也就是说,想让自己人掌决策权,特别是接触军官,这就触犯了慈禧的利益了。
其实,即使慈禧当时去世了,光绪帝也不可能变法的,试想一下,光绪帝变法就是为了掌权,怎么可能去“君主立宪制”,让自己再次成为傀儡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