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年份阳历和阴历的由来)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西历”。我国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叫做“新历”。
“公历”原为公元前46年罗儒略.恺撒始创,故此又称“儒略历”。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历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儒略历”加以修订,从而成为今日之“公历”,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通用,我国也自民国元年开始采用此历。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年之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旧历”,也称为“农历”。
“太阴历”历史上共有四种: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现行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商建丑,即以现行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建寅,即是现行的阴历,以寅月第一日为正月初一。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为“夏历”。
相传,我国古代太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挠作甲子,太昊氏设正历,颛顼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润月定四时成岁,与近世推算回归年略等。夏后氏颁夏时,从而为我国正朔之唯一标准。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即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其特点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与朔望月相接近(一个朔望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便于计算,故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计。逢单的月份为大月30天,逢双的月份为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共计365天。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位,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与四季寒暑也无关。
由于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故此逐渐被淘汰。至于当今仍有少数伊斯兰国家仍然沿袭这种历法,多与宗教原因有关。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是民国之前采用之历,故也称“旧历”,因我国在夏朝时就用了这种历法,所以又称为“夏历”,此种称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70年以后才更名为“农历”。“阴阳历”虽然与“阴历”都以朔望月为历月依据,但阴阳历多设置了闰月及二十四个节气的办法,从而使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无疑比“阴历”更优越。
由于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称法,人们往往把“阴历”与“阴阳历”混为一淡,当今人们所习惯称的所谓“阴历”,实际上是指“阴阳历”,也就是指“夏历”或“农历”。
#####
“阴历”,是根据“太阴”,也就是月亮的运行编制的历法。
“阳历”,通常是指根据“太阳”运行编制的历法。
所谓中国民国才开始使用“阳历”,而在这之前使用“阴历”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甲骨文的内容看,包括从迄今所发现的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看,中国从来没有使用过“阴历”,使用的,始终是“阴阳合历”。
把中国清代以前的历法称为“阴历”,只是民间一种不规范、不准确的说法。
就世界来说,曾经使用过纯粹“阴历”的古代文明,古埃及是唯一一个。
其他原生文明,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包括美洲原生文明,都从未使用过纯“阴历”的历法。
古埃及的主要历法,是纯粹的“太阴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作为制定历法的根据。
之所以会如此,一定与月亮运行会带来尼罗河潮汐变化,从而影响到古埃及人的生活,特别是影响到农业收成有关。
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迈特”,意为“低地”或“黑土地”。外来人被称为“高地人”,“高地”是“戴什瑞特”,指淡红色的沙漠高原。
“低地”肥沃,但极易水灾泛滥。
因此,古埃及的“太阴历”,亦称“太阴农历”。
这种历法,一年分为“泛滥季、生长季、收获季”三个季节,每个季节四个月。每年的“新年”,在收获季或叫夏季之中,那一天,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起。
古埃及人,还有“民用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另外加进五个神的节日,就成了每年365天。据称,此种历法,对罗马人的历法,有很大启发。
在古埃及人的“太阴农历”和“民用历”之间起到“桥梁” 作用的,是“宗教太阴历”,据说可以协调两种历法之间的时间差。
中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
太阳一升一落,古人称之为“日”;月亮一缺一圆,古人语之曰“月”。这个“一缺一圆”,现代叫“朔望月”。
“年”,《说文》云:“熟谷也”,就是“禾谷”成熟的周期。大约这一周期,与太阳回归周期相同,“年”,也就被引申作为表示太阳运行一周期的时间了。
所有比较“成熟”的历法,大体都经历过“物候历”“观象授时”“推步历法”这样三个阶段。
中国也不例外。
谷熟之“年”,尚属于“物候历”。
成为时间之“年”,是在实现对太阳运行规律观测之后,这是“观象授时”阶段。
“推步”,是古人根据天文天象运行,推算历法的方法。所谓日月经天,有如人之行步。这种方法,需要足够长时间对天象的观测,积累足够多的天文知识,并掌握相当的“数术”技巧。
“阴阳合历”,已经很好地协调了太阳和月亮运行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属于“推步”阶段,毋庸置疑。
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了距今五千年的彩陶,上面画有十二个太阳。这不仅意味着当时的先民,已掌握了太阳回归的规律,而且,已经与一年“十二月”结合在了一起。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200-2900年,其出土的金箔装饰有“太阳十二芒”,以象十二月;四方的四鸟,则象征代表四季的“四气”。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法为“阴阳合历”的很好证明。
再向前追溯,距今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其中的北斗、龙、虎及“大火星”图型,预示着中国古人天文观象,以及由此产生的“阴阳合历”,可能更早。
中国的“阴阳合历”,在西周至春秋时,已经很“完善”。
每个月,从初一开始,是“朔”,看不到月亮;每到十五,是“望”,恰好月圆。这是“阴历”。
不过,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说:“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这是说,“立春”,才是一年四季真正的开始。显然,这是“太阳历”。
“立春”,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另外二十三个,讲的是太阳运行一年之间不同的二十个“点位”。进一步说,“四时”,指“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按照现在天文学的说法,春分和秋分,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夏至和冬至,则是太阳光分别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以上,均与太阳运行有关。
为何中国古人“舍简就烦”,非要搞出来一个很麻烦的“阴阳合历”呢?
司马迁下面这段话,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其《史记.天官书》云:“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他说,人类初年,世间的君主就开始推测日月星辰运行来制定历法了。但直到五帝和夏商周,天体运行规律和观测天象的重要性,才被明确和发扬光大。……仰观天象,俯对地上的事情进行模仿,所以知道天上有日月,地上有阴阳;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天上有列宿,地上有府郡,一一对应。天上的日月星“三光”,是地上阴阳二气凝聚而成,“三光”之气以地为本源,圣人因此得以统一天地而加以治理。
古人观察天地、日月、昼夜等等,形成了世界万物皆有“阴阳”的观点。
这是中国最早,也最有影响的哲学。这种“法天阴阳”哲学,也深刻影响了历法的制定。
“阴阳合历”,是中国最古老的“阴阳哲学”、易变转化思想的必然体现。
#####阴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行推算的。就是农历的月份。阳历是以太阳的运行推算的。如二十四节气。所以咱们的农历是阴阳合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又称为阴历。虽叫阴历,但实际上还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指定而成的。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节气。而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是汉朝初期初步定形,而后到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了更好的与世界交流,便采用了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西历后来的世界通行,成为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在实际上历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但随着全球各国之间开始进行融合,历法的统一就是时代的趋势。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 既要与国际接轨,也要不忘初心,毕竟到现在为止,农历不仅能指导农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计时的。
#####
在日历上,写数字的就是阳历,写汉字的就是阴历
#####阳历(公元)是外来品。鸦片战争以后从西方传入中国,2018年历史。
农历和阴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发明的,有五千年历史。用天干和地支记载年代,从五帝历代纪元。纪国家皇帝大典、封蝉丶大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等。
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的阳历。现在中国在执行三种历法。
#####历法是宇宙的时间记录。历法来自天体运动规律。
阴历是指月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记录。
阳历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记录。
阳历就是现代的公元历法。我国的节气历法就是阳历。365天为一年的时间。
阴历就是阿拉伯国家使用的希吉拉历,354天为一年的时间。
中华农历最巧妙的将阳历与阴历结合。两个354天的年,一个384天的一年。
地球月球为计时工具。地月轨道为天地时间轨迹。
#####个人在头条曾经透露过,地球曾经换过四次太阳。
太古时代前的太阳,是现在火星;
太古时代高热太阳,是现在水星 ;
远古时代旧人太阳,是现在月亮;
古中新生三代太阳,是现在日光。
个人推测,阴历应该来自远古时代,月亮太阳的存运时间。试谈理由入下:
一、水星太阳热量减,地球进入较低冷期,高大植被及恐龙迅速绝灭,地球太古时代基本结束。
二、月亮太阳替,地球的温度逐渐升,若干年后华夏黄河两岸,早己步入农业种植时期。当时风调雨顺,季节分明,当时的月太阳,人维日历基本形成,换成今天的太阳,中国阴历还用。
三、当时的月亮太阳,燃质己净;剩下的岩浆球,虽然内部对释放,冷凝之后,才出了很多近似陨石击砸的坑,变小之后,确成了地球的卫星。
四、月亮比地球体积很小,尽管人们一直认为是地球的卫星,很小卫星敢靠近太阳,地上能看到日食;调解吸引地水潮汐;并司仪农事;掌管女排卵,子女怀孕月份。因为它释放到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所以用它们基因形成威力;生命总会世代永存。
四、现在太阳出现后,太阳光热压迫地球板块排移,三次地面失重,地轴改变转向,加上换过三日;已经历过五大灾难。几批新人我很难测。但是人们测得当今的太阳运行规律,就是世界共同使用的今阳历可信。
五、故此我相信公元后四百年后的,历史记录比较真实,并对以前给的史记文彻底否认。大慨理由比如:外际佛教;华夏道教,应该是远古月亮时代,旧人文化产物。人维却把其定公元前五百年前事;从五百年的文字记录出现的;动物身体人头象;千手千眼观世音;老子骑牛向西去;古老怪传说九头妖;还有古文山海经,五百年不能段刻变。
六、今太阳执政后,外才依据存运变,才易形成天主教;中华已入法治代;百家争呜遍地发。外国淡化教会后;科技进步,日心说学出;国内压止不住,引来外教,封见人民千多年;解放后才逐渐步入快車道。
以上个人基续新推测,阴阳历咋来。若能公开得发表,仅供参考我谢了。
#####有阴历然后才有阳历,阴历,在原始社会早中期的母系社会已经出现并开始使用了,了解自己(人类)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至宇宙,那时的古人只知道有日和月的周期,“年”(一年)的概念即年的周期暂还没有的,“一日”即白天和夜晚为“日”,而“月”是指女人的经期即廿八天(约数)而跟月亮的周期变化差不多,所以“月”字的发明来自女阴之象而对应月亮变化之象,后来懂得了简单的计算方法而得出阴历(一年)周期即28(日)x13(经期)=364(日),所以女人怀胎十月之象数为:12(天地父母之象数)ⅹ9(伏羲皇之数)=108,12x8(女神金柅之数)=96,12x7(黄帝轩辕之数)=84,即三皇之象合数288天(加减8天亦属正常),后由于发明了阳历(父系)计算时间而阴历渐少用,但对于了解万物之生长是很有帮助的。关于阳历则以太阳(男人)和地球(女人)的关系变化来计算一年的时间周期,最早有黄帝历、夏历、周历等都是围绕男女生殖话题转而找出对应点(日)即廿四个节气为一年即三皇之合数(九八七)成天地人之合(和数),所以廿四节气开始是指(隐语指性)立冬(立洞)冬至(洞至)...,后来确定了“元旦”一月一日开始即“除夕(阴茎)...初七(指男的人日)”,阳历一年用古人的计算方法即:12ⅹ9=108,12x8=96,12x7=84,12ⅹ6=72,合为360而润5,即三皇之数加地数6,(注:一二三代表天地人而三六九为天地人行为数)。
#####阴历确切的说是阴阳历,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确立了四时节气,是我们国家处于农耕文明时期指导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的重要发明。阳历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历法是单一历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