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未来我国出生人口趋势会继续下降?专家:关键看能否提升生育率
中国网1月20日讯(记者 彭瑶)国家卫健委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谈到未来我国出生人口趋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认为,近几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持续下降,主要是受到育龄妇女总数、育龄妇女内部年龄结构以及生育率多重因素的影响。判断未来走势需要综合上述因素来看。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 李佳 摄
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关键是能否提升生育率
宋健说,育龄妇女数量取决于以往的出生队列规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均超过2000万人,在死亡水平缓慢变化的条件下,不同规模出生队列人口进入育龄期将影响育龄妇女总数。未来一段时期,1981-1997年间高出生队列仍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体,但后续进入育龄期的妇女数量在缩减,由此导致育龄妇女总数持续下降,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尤其是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这将给出生人口带来较大下行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下降也较迅速,特别是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总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这是群众生育意愿走低、婚育年龄推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宋健表示,未来能否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关键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这需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缓解群众面临的压力,推动适龄婚育,提振生育水平。
中国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需探索自己的经验
宋健分析,从全世界来看,欧洲最早经历了生育转变,生育率从高水平降到低水平,但是和人们原本预期的不同,生育率降到低水平之后并没有稳定在2.1的更替水平,而是继续下降,当生育率降到1.5,甚至更低的时候,欧洲的学者也提出来了所谓“低生育率陷阱”的概念。中国能不能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需要先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面临了低生育率的挑战,也分别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低生育率。把所有国家的措施概括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时间支持的措施,包括产假、育儿假、陪产假等相关的假期制度。第二类是经济支持,包括给儿童、家庭的津贴及父母的各种照护津贴,还有税收减免的政策。第三类是服务支持。服务支持政策包括社区的托幼、公立托育机构、居家帮助、课后照顾等等。
宋健认为,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政策采取的侧重点不同,效果不一而足。对中国而言,推进性别平等的、平衡工作家庭冲突的以及促进家庭发展的这些政策,对于生育水平的提升都有所助益。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研究和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因为中国从1992年以后生育率也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现在所采取的发展普惠托育的政策,在各地已经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里延长产假、设置育儿假等等,这都是对其他国家经验的借鉴。但是中国的人口是有非常庞大的体量,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国情,有些经验不能照搬,所以要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特别是从地方入手来探索自己的经验。
中国发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