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两处“变黑”,两处“长痣”,是肝脏病变预警,具体指的是哪些部位呢?

男人肝好强壮,女人肝好漂亮。肝脏人体一大重要器官,在身体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毒,维持身体新陈代谢,进而能保证身体进行正常的运转。

首先纠正一下身体不止两处变黑提示肝不好,哪有几处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脸色发黑

首先说明一下不是天生的皮肤黑的或者是在阳光下晒黑的情况下,脸色突然发黑是肝气郁滞,则会降低肝脏的排毒功能,使肤色暗沉。代谢铁元素是肝脏职责之一,平时肝脏中也积蓄着铁成分。当肝细胞遭到破坏,积累这些铁元素就流失到血管里,铁元素在血液中堆积,使脸色变黑。出现不是天生皮肤黑或者晒太阳情况下,脸变黑要注意护肝。

第二,黑眼圈

黑眼圈大家都会想到熬夜睡眠不足导致的,熬夜对肝细胞损伤很大,降低肝脏的排毒功能,毒素淤积在眼部导致黑眼圈, 熬夜会肝火过旺,还会导致眼睛发红,甚至发炎,内分泌失调导,长粉刺。如果眼睛经常干涩、瘙痒怕光,则说明是肝血不足。

第三,唇色黑紫

唇色黑紫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一般正常嘴唇呈谈粉红色,并有一定的光泽,如果气血运行不畅,血液循环受阻,致使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也是缺氧表现之一,从而使嘴唇发黑发紫。 肝不好就会出现肝气郁结,血瘀不畅,平常就要注意了。女人大姨妈会容易有痛经、闭经也会发黑。

第四,指甲变黑

指甲变黑跟脸变黑差不多一个原理,肝主筋,指甲就是筋的一部分。健康人的指甲呈肉粉色有光泽 ,表面光滑,如果你的指甲上出现了边缘黑中间白、凹凸不平、有黑色斑点、黑色竖线条纹而且质地很脆弱,容易断裂,可能肝脏出现问题了,也有可能是肿瘤,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身体除了变黑,还有哪两处“长痣”说明肝脏病变呢?

  1. 蜘蛛痣:
  •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往往与身体雌激素增高,雄激素生成减少有关。
  • 平常出现在面颈部、胸前部、肩部和上肢手背等上腔静脉所流经的皮肤区域表面出现的暗红色血管痣,因形状很像蜘蛛,称为“蜘蛛痣”。
  • 研究发现,有50%左右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会出现蜘蛛痣,也可能健康者。治疗需要具体病因,如果身上出现蜘蛛痣赶紧去医院检查,避免耽误病情。

2.血痣:

  • 肝脏受到损害就导致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就会出现血痣。
  • 一般是高出皮面,压一下会退色。通常见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或可发于口腔粘膜等处。
  • 常见于脂肪肝和慢性肝炎,胆囊炎的患者。需要结合医生进行定期肝胆功能的检查。

疾病在于预防,那我们平常怎么来护肝呢?

1、早起及时排尿

  • 憋尿不但伤肾,而且更会伤肝,使肝细胞血液减少,损伤肝脏。

2、规律作息

  • 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 睡好觉,才会促进肝脏自我修复,恢复肝脏的排毒功能。

3、戒酒

  • 乙醇会直接刺激、损伤肝细胞,乙醛能够抑制肝细胞的再生,酒精性肝炎在临床上还是非常常见的,长时间的大量的饮酒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乃至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4、少发脾气

  • 发脾气,就会让肝火旺盛,失眠,内分泌失调。这种不良情绪积累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自然也就会影响到肝脏。肝脏是消化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发脾气对于肝脏百害而无一利。

5、不乱吃药

  •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不仅伤肾,而且对肝脏损害也很大。甚至引起药物性的肝衰竭、肾衰竭等情况。

6、多运动

  • 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消耗多余能量物质,减少肝脂在肝脏内堆积,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7、多喝水

  • 身体中细胞代谢的基础就是水,会让血液循环加速,快速排出身体中代谢垃圾,减缓肝脏负担。也平常也可以喝一些茶水。

8、避免吃的太多

  • 因为肝脏是人体糖、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心,摄入太多加重肝脏负担。脂肪就不能被及时代谢为糖,就有可能产生脂肪肝。

9、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绿色蔬菜和水果具解毒和护肝等功效。

  • 比如荞麦:含烟酸,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功能。
  • 芦笋:含叶酸,促使细胞生长正常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异常症状。
  • 金针菇:中医认为,金针菇性寒、味咸,能利于肝脏,益肠胃。
  • 橘子:富含维生素C和E,有助于加强对肝细胞的保护,养肝明目。
  • 山楂:富含消化酶,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有利于胆固醇的转化,对脂肪肝有一定作用。

10、不能吃霉变的食物

  • 对于腐坏的甚至发生霉变的食物一定不要吃,对于肝的刺激更大,甚至因为吃霉变食物吸收黄曲霉素造成中毒,也是很危险的。

结语:

肝脏是哑巴器官,到了晚期才能察觉,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及使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情况。很多人才会去医院检查,所以我们平常做好养肝,定期检查,做好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