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旺夫的一位女人是谁?

个人认为是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这是毛泽东怀念亡妻杨开慧所作。杨开慧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1913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相识;1918年,两人相爱;1920年,两人结为连理。也是从1920年开始,杨开慧开始了她革命的岁月。当时,毛泽东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杨开慧是毛泽东的主要助手,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从1922年到1927年,杨开慧为毛泽东诞下了三个儿子。

“八七”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发起秋收起义,行动前,毛泽东曾嘱咐杨开慧参加一些农民活动,并且照顾好三个儿子。而杨开慧也是一个明事理的人,知晓丈夫是干大事的。她给毛泽东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假扮成郎中。

随后,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杨开慧与上级组织逐渐失去了联系。但是,杨开慧并没有放弃斗争,她带着三个儿子在长沙板仓展开地下活动,发展党组织。这一干,就足足三年时间。

在1930年,红军两次进攻长沙。但不久,红军开始撤退。红军撤退之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卷土重来,并且把对红军的愤恨转到杨开慧身上。何键曾悬赏1000大洋来捉拿杨开慧,同时,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0月24日,在密探余连珊的带领下,杨开慧和8岁的毛岸英等人被捕。在狱中,采访员对杨开慧进行问答。

采:“你为什么要做共产党,你犯了法,知道吗?”

杨:“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采:“你现在要是肯悔过自新,那就生命安全了。”

杨:“我是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事。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采:“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我的话说完了。”

杨开慧入狱期间,杨振湘和杨开智曾向章士钊,蔡元培等人求援,而这些人联名向国民党致函。或许是迫于社会的压力,何键并没有向杨开慧施于重刑。而且,任卓也向何键建议,“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但是,杨开慧对此却不屑一顾,“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也因此,杨开慧放弃了最后一次能够活命的机会。

在11月14日,执法处长李琼“宣判”了杨开慧死刑,杨开慧自始自终一言不发,面不改色。侩子手帅保云用驳壳枪向杨开慧开了两枪,杨开慧倒地。到了中午,行刑的任正在吃饭,听说杨开慧没死,边让姚楚忠去补枪。

当时,杨开慧倒地的地方血染满地,两手痛苦的抓着泥土,足足抓出了两个大坑。但是,姚楚忠并没有理会奄奄一息的杨开慧,而是很冷酷的补了枪。

毛泽东听到杨开慧身亡后,痛苦的叹了一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这一年,杨开慧年仅28岁。而她给毛泽东带上草鞋时的最后叮嘱,则成为了她与毛泽东的最后诀别。杨开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亦是战斗的一生。

就如同她在监狱时对探望的六舅妈说的一样,“屋里有块青布料子,给我做一套衣服,上路时穿的,年少时,家父有训戒:我杨家死了人,不作俗人之举!”

#####

我说出来您不要觉得奇怪。

答案是:

孔子夫人!

也就是说是孔老圣人的老伴!

最旺夫女人上榜首理由:

能让孔老师安心教学工作。

为孔老先生,生儿育女。

孔子一生的职业是教学,游学,游说,四海为家。其夫人稳定了孔子的根据地,让孔老师无后顾之忧!所生子女能够子承父业,发扬光大。传承的后代既久远且人才辈出。

作为古战国时代出生的孔子夫人。其身上闪耀着中华女人几乎所有的美德。如相夫教子,勤劳持家,不求名利,任劳任怨等等,终生为孔家奉现。

孔子能活到七十多岁,其夫人功不可没。

有很多很多理由说明,孔子夫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旺夫的一位女人!

事实胜于雄辩。

#####

俗话说,好女人旺三代,坏女毁三代。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不过从家庭、事业、教育方面来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历史上旺夫的女人真不少,唐朝的长孙皇后、大明朝的马皇后、清初的孝庄都是杰出的代表。

先说长孙皇后和马皇后。

长孙皇后、马皇后都是人品高贵,心性高洁的人,但她们行事低调,管束外戚,懂政治但不干政,勤恳做事却更不爱出风头。

只有丈夫处于危难时,她们才挺身而出,与自己的夫君共渡难关。

同时,在夫君丧失理性时,又适时提醒劝谏,真正起到了的贤内助的作用。

妻贤夫祸少,娶妻娶贤妻。

两位皇后确实是德才兼备的好皇后,但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一等一的帝王之才,郎才女贤,这是绝配。

孝庄通常称她为孝庄太后,皇太极在位时,对她并不太好,当初她在宫里也没有像前面两位皇后的地位,因此她的处境更艰难。

皇太极过世后,孝庄的贤能才凸现出来,她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保证了大清朝的稳定大局,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对清朝的贡献,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皇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为纪念其对大清江山做的贡献,先后为其加谥号。清朝能有康乾盛世,她是有功劳的。

好女旺三代,孝庄太后辅佐了三代人,影响了两代人,整整旺了五代,因此,她是古代最旺夫的女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好妻子遇到了渣男,就是你再贤惠,恐怕也难以将不成器的男人扶上墙。

薄姬是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被尊为皇太后,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追尊她为高皇后,可见她在帝王心目中的圣贤地位。但就是这么贤惠的女人,竟然是她的前夫魏王魏豹送给刘邦的,好女遇到渣,再贤也白搭。

#####

中国历史上最旺夫的一位女人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齐宣王的皇后钟离春,也叫钟无艳,山东东平人。她天生奇丑,到四十岁都没找到婆家。之后她到王宫向齐宣王自荐,要宣王罢宫宴、远小人、近贤臣、奖农耕、富民强兵。宣王纳其言并纳她为太子嫡母,执掌后宫。此后齐国强盛!后来在传说中都叫成了钟无盐,送其名为无盐女,史称无盐娘娘。

#####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这个伟大的女人就是我们说的旺夫的女人,那么什女人算旺夫呢这就要参照她的男人的成就来了,其实只要能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还对社会有贡献这就算是成功的男人了,那他的老婆也就是旺夫的。要是说最旺夫的那就是皇帝的老婆了,因为站在社会等级的角度来看这个人角色是大的。古代的皇后不少但是能陪丈夫打天下做上皇帝宝座的就寥寥无几了,大脚马皇后算是亘古不多见的一位,算的上是最旺夫的女人之一了。


这位十分旺夫的马皇后,原名叫马秀英,褚阳王郭子英的养女,因其从小不缠足而被称作“大脚皇后”。那这位马皇后是如何旺夫的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一下几点说明。

危难时能携手共进退。

郭子兴因多疑猜测加上其儿子郭天赐陷害朱元璋造囚禁。当时的朱元璋连饭都吃不饱。马皇后偷偷做好炊饼,要带给朱元璋吃,半路碰到郭子兴的夫人张氏。她急忙将火热的炊饼,贴身塞进怀中。养母张氏,见马皇后神情有异,就屏退了侍女,将她带到了屋中。张氏掀开了马皇后的衣物,见炊饼已经将她的肉都烫焦了,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问清原委后,她命人立刻给朱元璋送饭。并且告诉了郭子兴,让他不要再听信儿子们的诬陷,朱元璋因此得以释放。

朱元璋在郭子兴部时,马皇后终日给养母张氏请安。给她端茶送水,陪她刺绣游玩。只为了张氏,能为朱元璋说几句好话,不受郭天赐迫害。


大局观强

朱元璋打仗的时候,马皇后身披铠甲陪伴左右,在与陈友谅失利后,她建议撒发钱粮犒劳士兵,稳定军心,同时还劝谏朱元璋,不要扰民,不要滥杀无辜,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马皇后一生贤德深受朱元璋尊敬,她也很了解自己的丈夫。晚年马皇后病危的时候朱元璋寝食不安,要求群臣“请祷祀山川,遍求名医”,给马皇后治病。而马皇后深知晚年的丈夫嗜杀成性就坚持不让太医救治,因为马皇后怕朱元璋迁怒于太医,将他们统统斩首,给丈夫的名誉造成打的损失。


管理后宫以身作则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这个对朱元璋也不能免俗,马皇后在后宫管理上能做统一思想以身作则,一碗水端平,避免后宫的勾心斗角。马氏在正式成为皇后之后,她仍然保持着勤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在后宫里,她经常自己洗衣服,并且还会废物利用,这些点点滴滴妃子们全都看在眼里,对她也是极为敬佩。 《明史·后妃列传》里说:“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马皇后左右逢源的秘诀只有一条:以德服人。《明史》特意提到:“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话虽不多,可是,古往今来,几个女人能做到?

正史记载,马皇后前后生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二女宁国公主,四女安庆公主。而马皇后这用这些以身作则的行为来影响这些子女.

委婉劝谏

朱元璋晚年时期,开始变得暴戾多疑。他不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他不断以各种借口赐死王侯将相,即便是功勋显赫的开国元老,也难逃宿命。此时的马皇后知道自己的丈夫这个时候已经听不进去意见,也不能当面劝谏所以马皇后在朱元璋心情好的时候会和巧妙的提醒和分析一些利弊。从让好多大臣免于屠杀。

  大学士宋濂也就是皇子们的老师由于言论获罪论死,各位皇子进言劝谏都被驳回,无济于事。而马皇后在吃饭的时候表现的是食欲不佳,朱元璋见她心中烦闷,便询问何故。她眼中流露出几分哀愁,唏嘘道:“殿下不是要赐死学士吗,臣妾无力阻止,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祭祀宋先生了”他闻言一愣,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就出去了。次日清晨,宫中便传来了他赦免宋濂的消息。

其实这女人旺夫主要看夫妻之前要相互理解做好彼此的后盾,共同携手搭建自己的生活。旺夫

旺夫这个“夫”也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给你的夫人一个旺夫的机会。最后希望各位夫妻都能“”旺夫”“爱妻”。

以上为个人观点,希望大家指正。大家可以留言讨论。请大家多多关注。

#####

清朝的孝庄皇后是历史上地位非常高的一个女人,清朝能够顺利入关并能坐稳天下,是跟孝庄皇后一直以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孝庄皇后(1613一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

生卒时间是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

主要成果就是辅佐顺治!

#####

我是古韵国学,我来回答,供大家点评!

旺夫,每个男人是不是都希望,娶到一位能旺夫的女人做老婆呢?回答肯定是,对吧!但愿大家都能如愿!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旺夫的一位女人是谁?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武断,因为旺夫的女人太多了,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两位最旺夫的女人,其中一位的夫君开创大汉江山405载(西汉国祚210年);另一位的夫君开创大明江山276年。

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一位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另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秀英。这两位是绝对的旺夫吧,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她们是怎么相识相爱,做到天下唯我独尊的。

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

吕雉,原籍山东单县终兴镇潘庄人,后因躲避仇人,随父迁居沛县。父亲:吕文,世称“吕公”;母亲:吕媪;兄长:吕泽、吕释之;妹妹:吕媭。

说起吕雉嫁人,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父亲吕公,这个人的眼力有点通仙,因为在一次宴会上,吕公一见刘邦,就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个不凡的人物(那时的刘邦只是个亭长),所以他谁也没有商量便对刘邦说:“我很会看面相,但从没看过像你这么相貌不凡的,老朽有个女儿(即吕雉),希望你愿意接受她成为你的糟糠妻,陪伴于你左右。”

飞来的艳福,刘邦自是暗暗高兴,也许夜里会过度高兴而笑醒,因为吕公是大户人家,与县令又是好友,最主要的是吕雉不到20岁,而自己已人到中年,相差约15岁,就这样吕雉嫁给了刘邦。

吕雉早年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女人,初嫁刘邦时,刘家的家境并不好,而刘邦有时为了公务或朋友,三五日也不回家一次。吕雉便自己带着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后来,刘邦芒荡山斩蛇起义,率领部队同项羽灭掉了大秦,又有之后的四年楚汉相争,也致使吕雉过上了颠沛流离、刀尖舔血的流浪生活。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汉王朝,吕雉响当当的被立为皇后,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大权在握的皇后生活。

这说明,吕雉太旺夫了吧!

马秀英

马秀英(1332年一1382年),原籍安徽宿州人,古代妇女都有缠足的习俗,马秀英脾气倔强,坚决不缠,所以人称“马大脚”,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的祖上,曾是当地的大富豪,使奴唤婢,家趁人值。到了他父亲马公这一辈,因其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家道日益败落。其母郑媪,在生下秀英不久,便撒手人寰去世了,马公无子,秀英就如同他的掌上明珠,疼爱有加。

后来马公因杀人避仇,远遁他乡。无奈,走时将爱女

托付给了生死之交的朋友郭子兴(后来的起义军首领,滁阳王),郭子兴夫妇也视秀英如己出,十分疼爱。

秀英自小聪明好学,能诗善画,特别对史书更是兴趣深厚。郭夫人还抽出很多时间,手把手的教秀英针织刺绣,她都一学就会,如此伶俐的孩子,让郭子兴夫妇下定决心,以后一定给秀英找一个好婆家。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秀英年近二十岁了,出落得身材妖娆,品貌端正,遇事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真一副大家闺秀的气派。

此时正值元朝末年,朝廷腐败,社会黑暗,激起了民变,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巧遇朱元璋投军,每战必克,深的郭子兴夫妇器重,于是在郭夫人的提议下,将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两人婚后恩爱有加。

从此秀英陪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颠沛流离,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秀英为皇后,时年36岁。

怎么样,马秀英也是最旺夫的吧!

结语

吕雉的贤惠、不离不弃、尊老爱幼,使得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马秀英的贤惠、不离不弃、能书善画,成了朱元璋打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成就了大明王朝。

“旺夫”其实有点迷信色彩,但是从两位开国皇后的履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来旺夫:

1、女人必须贤惠,所谓家有贤妻,男儿不做横事。

2、不离不弃,同甘共苦,所谓夫妻同心,黄土变金。

3、孝敬长辈,带儿育女,所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谢谢大家的阅读支持,欢迎下方留言点评。

#####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旺夫的女人有三位。

第一位是三国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小名阿丑)。她是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他老爹的教育下,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女,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贤良淑德。同时她也是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长相丑陋的女人。如果单论外貌长相的话,她是不能匹配身材挺拔的大帅哥诸葛亮的。但是论她的贤淑品性与出众才华,配诸葛亮就是绰绰有余了。她嫁给诸葛亮以后,夫妻两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举案齐眉。

据说后来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在设计思路上,也是受到了黄月英的启发,才大功告成的。诸葛亮贵为蜀国丞相,却是一心为国,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严格自律,不贪不腐。“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长期征战在外,戎马倥偬,无暇照顾家庭。黄月英一个人独守空房,在成都操持家庭,含辛茹苦抚养儿女,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她养蚕织布,自给自足,不给丈夫增加麻烦,没有仗着夫贵妻荣,不可一世,得意忘形。在46岁那年,她终于给丈夫生下了儿子诸葛瞻。在丈夫病逝后不久,她也病逝了。就在临终前,她仍然不忘以“忠孝“二字来教诲和勉励儿子。

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操劳一生,奉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能够流芳千古,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令人们顶礼膜拜。黄月英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是黄月英在背后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相夫教子,黄月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如果没有她,也就没有了诸葛亮的成就了。

第二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夫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大功臣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她13岁就嫁给李世民为妻了。她喜爱读书,她经常与李世民讨论政事,为李世民出主意,提建议。她非常欣赏魏征那样敢于犯言直谏的大臣。在李世民登基后,她常常提醒和劝谏李世民,要戒骄戒躁,勤政为民,推行仁政,爱护百姓。同时,她也懂得进退。李世民要立她的亲哥哥长孙无忌为丞相时,她力谏反对,希望避免外戚专权,把持朝政的局面。

不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中,她都对李世民不离不弃,全力支持。她为人恭敬谦卑,识大体,顾大局。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她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和诠释了一个贤德皇后的作为。忠心耿耿,支持丈夫,爱护子民。她跟李世民是一对恩爱夫妻,也是一对模范夫妻。她给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第一个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都是她的亲生儿子。虽然她只活了36岁,未能一直陪伴自己的丈夫,但李世民对她也是一往情深。一生就只立了她这一位皇后。

如果没有长孙皇后辅佐和引导,李世民不会成为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盛世,唐朝的历史也不会如此辉煌。

第三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糟糠之妻,结发夫人——马秀英,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马秀英是黄巾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养女。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家闺秀。朱元璋刚刚投奔郭子兴时,还是一个没头没脸的无名小卒。是郭子兴慧眼识英雄,把自己的养女下嫁给了朱元璋,也算是朱家的祖坟上冒青烟了。从此朱元璋开始时来运转,平步青云,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马秀英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出身低贱而瞧不起他,而是全力以赴地爱护、支持他创业打天下。在朱元璋郁不得志时,马秀英给了朱元璋最大的帮助,使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当朱元璋被郭子兴误解,被关押着时,马秀英怀揣着炊饼,以探视为名,去接济朱元璋,帮助他渡过难关。患难见真情。朱元璋对此铭刻于心,感激不尽。后来还以“芜蒌否粥“,“滹沱麦饭“作比喻,感激妻子的救命之恩,再生之德。夸赞她的贤惠体贴。

朱元璋在遇到很多的疑难困惑问题时,都会去请教马秀英,跟马秀英商量。马秀英都会积极地给他出主意,提建议。朱元璋领兵出征打仗时,马秀英也会身穿铠甲,陪伴左右。还会亲自去犒劳军士,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和佩服。即便是被册封为皇后,也是身着旧衣,用度俭朴,保持着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还亲自带领嫔妃宫女们刺绣纺织,缝补旧衣服。

朱元璋称帝后,猜疑心重,刻薄寡思恩。大肆屠戮功臣,常常滥杀无辜。她总是站出来极力劝谏、阻止。如果不是她,还会有更多的无辜功臣被屠杀。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大学士宋濂,都是被她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抢救出来的。她常常告诫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在她最后病危时,也坚持不让太医治疗。担心朱元璋会迁怒于太医们,将他们统统地斩首。马皇后去世以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后。她留给朱元璋的最后遗言是: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所得而已。

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这是朱元璋的由衷感叹。

朱元璋一个草根逆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非常励志的角色。他是孤儿出身,地位卑微,经历坎坷。他从小就讨过饭,当过乞丐,当过流浪儿,还曾出家做过和尚。后来投身江湖帮会,参加了反元起义军。在乱世中崛起,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打败了其他的各路义军,地方割据势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开创了明朝的基业。在他最贫贱最落魄时,马秀英也没有嫌弃他,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陪伴他创业打江山。一路走来,相濡以沫,为他生儿育女。他们是贫贱夫妻,也是患难夫妻。如果没有她的帮助,就没有后来君临天下的的朱元璋。当然了,朱元璋也没有辜负她的厚望。说明她没有看错人,也没有嫁错人。

她们都是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能够相夫教子,在背后,在幕后默默无闻地付出,以自己的才能和品性,成就了丈夫的江山和宏伟大业。她们老公的军功章里也有她们的一半。

#####

论贤德、智慧与旺夫,少有女性比得上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

长孙氏是出身贵族世家的名将之女。长孙家族是北魏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事外交上也颇有建树。突厥之内,对长孙晟非常敬畏,听闻他的弓声,认为是霹雳,见到他骑马,认为是闪电。因此,长孙晟家得到霹雳堂的称呼。

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睿智大气的妻子窦氏,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氏与唐国公家结下姻亲。大业九年(613年),13岁的长孙氏,便在这豆蔻之年与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其婚后不久,舅父高士廉的妾室张氏在长孙氏住房外见一奇马,马高二丈,鞍勒都在,十分惊讶。占卜之人说:“龙是乾的卦象,马是坤的卦象,女子处于尊位,居于中正之位卦象显示,这个女子贵不可言。”

617年,皇帝杨广敕李渊为太原留守。 李世民和长孙氏夫妻二人也随父亲就任而居太原。婆婆与妯娌不在, 太原留守的次媳,年仅十七岁左右的长孙氏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唐国公府的当家主妇一职。长孙氏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了玄中寺,这一举动让李唐家的声望和长孙氏的仁德也随着仁寺的钟声传扬在太原郡百姓心中。

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受禅登基为帝,国号唐,改元武德。六月初七李世民受封秦王。

秦王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后讨平了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于武德四年(621年)受封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此时的秦王李世民身兼数职,威望势力直逼太子李建成。 此时李世民与太子之间,秦王部属又多次与后宫亲属颇多摩擦。秦府上下对后宫已多有得罪。眼见多次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与皇帝疏远,又为太子齐王所嫉,秦王妃直接出面缓和矛盾。她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以弥补丈夫与皇帝的嫌隙,在后宫中为丈夫存留助力。 在尚书右仆射萧瑀和太子少保李纲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高祖李渊最终没忍心对李世民下死手。秦王妃长孙氏等人同心影助为秦府的绝地反击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武德末期,皇帝猜忌日重,太子齐王日渐紧逼,李世民的处境更加艰难。在武德七年(624年)六月杨文干事件,秦府与太子齐王两败俱伤之后,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

秦王妃长孙氏没有放弃弥缝,也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站在丈夫身后,和胞兄长孙无忌及房玄龄等秦王府僚共同给予丈夫毫无保留的支持。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通常站在丈夫身后的长孙氏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丈夫身旁,从容勉励将士。将士们无不感激秦王妃的亲自慰勉,因此更奋发无畏。

玄武门之变以秦王的完胜而告终。三天后的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氏随之成为太子妃,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并在登基后十三天册封长孙氏为皇后,从此明君贤后,交相辉映。

长孙皇后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成为皇后后依然如此。经常与丈夫一起地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发表独特见解,对丈夫与朝政大有裨益。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向爱重。 登基之后,对长孙家族常常恩遇逾制。长孙皇后深以盈满为诫,说服胞兄让位,在太宗恩准下,长孙无忌得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

长孙皇后还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 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

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大唐初期迎来了它令后世魂萦梦绕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

长孙皇后生性简约,不喜欢浪费,所需的东西,够用就可以。对于皇子要求也很严格。她经常训戒诸位皇子,要求他们以谦恭节俭为先。 即便对于自己的亲生子女也不例外。

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乳母遂安夫人总管东宫的日常用度。遂安夫人对于太子十分上心,觉得东宫之内器物还不够,于是屡次要求增加费用。长孙皇后虽然爱护儿子,但并不想助长东宫的奢侈之风。她对遂安夫人说:“身为储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于是驳回了遂安夫人的请求。 贞观的风气从此处也有所体现。

长孙皇后御下平和,从不无故令人有冤。太宗长年行军打仗,脾气难免急躁。后廷之人常因小事触怒太宗。长孙皇后深谙太宗脾性,总能让在气头上的丈夫熄灭雷霆之怒。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爱的骏马突然无病死掉了,唐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将杀之”。长孙皇后引用晏子劝齐景公的典故很好地劝慰了唐太宗。唐太宗对房玄龄说:“皇后在各种政务政事上都能启发影响我,对我极其有好处。”

长孙皇后对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为鉴。唐太宗几度想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却遭到长孙皇后的反对。太宗认为长孙无忌才兼文武,没有听从。但长孙皇后异常坚定,在无法说服丈夫的情况下,转而私下命令哥哥让他坚决辞职,拗不过妻子的坚持,李世民只得解除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官职。

临终前长孙皇后仍然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她的家族太多。她认为自己的家族有幸结为皇室姻亲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非才德出众却身居高位,很容易遇到危险,想要长久无忧,就不能让他们担任要职,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觐见,就已经是极大的幸事了。 足见她的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唐太宗登基后生过一场重病,缠绵床榻累年,长孙皇后悉心照料,昼夜不离左右。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自少年结发,共同进退十多年,即使武德末年生死攸关之际都互不离弃。因感念丈夫对自己付出的真心实意,长孙皇后将毒药系在腰间,准备“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贞观八年(634年),在九成宫的某夜,柴绍突来告变,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寝的长孙皇后,见丈夫全副武装准备,不顾自己病体虚弱,立即紧跟太宗而出。左右竭力劝说她应以身体为重,然而长孙皇后只顾念着丈夫,不惜自身病情加重,执意随从丈夫,直至此事完结。

无须誓言表白,多少次危难中的生死相随,增进了李世民与长孙氏在相知相守岁月中的浓情深意。无论夫妻俩身份如何改变,始终不渝。

朝政之外,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的相处颇有闲情逸趣。有一日春景正盛,长孙皇后在内苑游玩,见桃花灿烂,嫩柳抽芽,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便乘兴赋诗,名曰《春游曲》。太宗听闻后,“见而诵之,啧啧称美”。

贞观二年,幼子李治诞生,洗儿礼时,长孙皇后赠给幼子一个吉祥之物玉龙子。这本来是李世民于晋阳宫所得,看它“虽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便作为礼物送给了妻子,长孙皇后一直将它放在衣箱里,乘着这次幼子诞育,才又转赠。后来李唐皇帝“以为国瑞,帝帝相传”。

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69]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当太宗面对长孙皇后的遗作,悲痛欲绝,亲口对侍臣说出“我岂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得不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贤妻良佐,仍然克制不住悲伤啊”时,太宗和长孙皇后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笃已然昭显。

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之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认为仅是在寝宫陵殿安奉皇后并不够,于是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希望继续保留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旧例,“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为李世民首创。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

我只知道是杜姓女人。

中国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妻子姓杜。杨振宁妻子杜致礼,莫言妻子杜勤兰。

另外,金庸的元配妻子杜治芬。


(金庸、杜治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