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书中的很多预言成真了吗?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

《推背图》据说是道家预言第一奇书,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由太宗皇帝李世民下令,命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和著名玄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所作。

该书融合易经之学,天文学、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用以推算大唐国运。相传,由于李淳风在推算时沉迷其中,一时不可自拔,竟推算到唐朝以后华夏两千多年的命运,而一旁的袁天罡恐其泄露天机太过,于是推他的背说道:“万万天机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因此《推背图》不仅由此而得名,更是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那么《推背图》中的很多预言成真了吗?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了?

首先,根据流行本《推背图》(即金圣叹批注版)来看,《推背图》一书共有六十象。每一个卦象以干支为序号,主要内容是图画一副,以及每幅图像下面附带的数句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用以从唐朝一直推演到未来。

再加上《推背图》据说是以天道推人道,演历史宿命,用“一阴一阳,无终无始,终者日终,始者自始”来作诠释。

所以《推背图》一书所讲述的内容是一种融合古代宇宙观、佛家大千世界观、道家阴阳理论的哲学思想



至于《推背图》中的很多预言成真了吗?

表面上看,很多预言都成真了。

因为根据金圣叹的批注和各种资料来看,《推背图》从第二象“乙丑”开始,到第六十象“癸亥”结束,这些卦象在经过人们解读后,大部分都能对应上各种历史事件。

比如《推背图》的第二象“乙丑”,它的画像是一个盘子中装有一堆果子。并附带谶语:

“累累硕果,莫名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和颂曰: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然后金圣叹在结合图画、谶语和律诗后,作注解道:

“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

阴盛者指武【明空】当国,淫昏乱政,几危唐代。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如果我们将上述注解结合史书等资料来看,就会发现《推背图》中的第二象“乙丑”恰好对应了唐朝的国运。



因为我们从《旧唐书》中可以得知,唐朝作为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一共经历了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然后从唐高宗中期以后,唐朝的权柄逐渐由武则天掌握。

这些史实,又恰好与金圣叹所作的注解相互应证。

再后来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在天授元年,正式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建立武周。


又因为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造“曌”字。所以,当这些史实被人联系到了《推背图》第三象“丙寅”,即金圣叹批注中所说的“武则天以周代唐”后。

《推背图》第三象“丙寅”,谶语言: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古人就认为《推背图》一书中所说的预言大部分都将会是真的。



而我们如果继续翻阅《推背图》,在结合金圣叹的批注后就会发现,《推背图》的第四象“丁卯”与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的事件相互印证,第五象“戊辰”所预言的正是唐朝的“安史之乱”。

而第六象“己巳”说的则是“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玄宗被迎接回长安。

乃至从第七象“庚午”开始,到第四十七象“庚戌”,这些卦象通过前人的解读,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相对应的事件。

是以,《推背图》流传至今,结合前人批注和史实来看,大部分内容都是真的。

但真相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推背图》从唐朝开始到现在出现的版本非常多,现存于世的又多为明、清时期的版本(金圣叹批注版)。

且各个版本的《推背图》在内容上不断被人修改填充,所以,我们很难相信《推背图》如传说中那般“精准”。


《推背图》更有可能是一部假托古人所作的伪书。

而像《推背图》这种带有预言性质的书籍,在经不起仔细推敲,也无从考证真伪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相信科学,并理性看待《推背图》。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之主宰。既是主宰,自然有其规律。得道者自然能根据道之规律推算未来社会发展之关键进程。

#####

说到《推背图》,很多人都知道,它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常被那些相信命数、算命测字的人挂在嘴边说。

它的内容,是对唐朝及后世社会重大事件及政权交替的预测。


它里面的预言准确吗?很准!简直是神预言,一切都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人间棋局,包括一些突然改变历史发展走向的偶发事件。

这也导致它在古代一直被官方列为禁书。

这也正是它现在受争议最大的原因。

《推背图》的作者如此神奇,是何方神圣?

据传它的作者是唐朝的李淳风、袁天罡。这两位知识渊博,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

他们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标签光环就是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玄学家。

例如李淳风曾在前辈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基础上进行改进,制成新浑仪,可以测定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

他还写有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袁天纲最擅长相术,也即给人看相、算命,而且很准,极少失手。例如新旧《唐书》记载,他早年曾给年幼的武则天看相,言其“可为天下主”。

唐太宗贞观年间,命李淳风、袁天罡推算大唐国运。


这两位接了这个天字第一号项目之后,商讨一番,就以《周易》64卦名称排列象序, 按天干地支相配,依甲子、乙丑之顺序循环一周,也即共推演有六十象。

每象以干支为序号,每象包括四个部分: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谶语是指预言或者事后应验的话。

两人孜孜不倦,沉浸其中。据传袁天罡写到第60象时,李淳风突然猛醒,在他的背部轻推了一把,说道:到此为止吧,赶紧洗洗睡吧。

中国古人认为,天机不可泄露,否则必遭天谴,会遭恶报、自损阳寿。占卜、预测是在窥探天象、破解命理,尤其是占卜国运,都是有违天命的做法。因而也有这方面的行业禁忌。

由此,《推背图》只写到第60象,内容从“盘古开天--—唐朝—大同世界”。

而且也有“颂曰”律诗:“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于是这本书也就被称为《推背图》、《推背谶图》。


二人随即将《推背图》呈现给唐太宗御览。唐太宗震惊之余,细思极恐,也深感天命难违。于是就要求二人守口如瓶,并将此书封存。

这本书有周易卦象、图画、文字、诗词、谜语,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玄机重重。

尤其是它里面的诸多预言之准,令人叹服,简直会认为它的作者李淳风、袁天罡就是神仙下凡。

举个例子,《推背图》的第三象里写道:“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这说的就是武则天篡唐称帝之事。

武则天又名武曌[zhào],“曌”字的意思就是“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由此可见,《推背图》的预言之准确、具体。

到了唐末乱世,宫中宝物流落民间,《推背图》也才重见天日,在民间流传。

然而,由于它的内容是对政权更替的预测,而且很准确,这就犯了统治者的大忌。因而,它在宋元明清时期屡遭官方查禁。

到了清末,《推背图》逐渐名扬海内外,还被英国、美国、德国的传教士及汉学家们纷纷翻译、出版。

到了现代,《推背图》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的质疑。


其一,不符合行规

既然是预测后世未来的谶谣,那么预言理应是隐晦、宽泛、轮廓勾勒式的。

现代《推背图》流传的版本多达七八种,包括明朝、清朝的版本。甚至不同版本的内容也不同。

这些版本,越是成书时间早的,预言就越简单,准确率也越低。这是符合常理的。

但是有些版本里,预测的从唐朝到清朝一千多年的社会重大事件都很精准、具体,甚至连时间、人物都预言了,完全失去了谶言应有的神秘性。这就不符合行规,违背常理了。

例如第二十二象里,明确提到了“康王南渡、建都临安、秦桧专权”等字眼。


其二,成书年代及作者

这些版本里,最流行、最权威的版本,是据说作者为明朝学者金圣叹的批注本,也即《金圣叹推背图注解》。

然而当时金圣叹才是十几岁的少年,有何学识、见识阅历去解码人类社会发展的千古密码?

尤其是,当时李自成还未灭明,清军还未入关,金圣叹竟然能对《推背图》第32象和第33象中预言的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事件作出评语。

还有,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都是更后面的事情,金圣叹也竟然能批注。

难道金圣叹得了李淳风、袁天罡的真传,都具有洞悉未来的“天眼神通”?

其实,书中批注的一句话出卖了自己——“证已往之事易”。也即作者是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写的。可见作者至少是清朝人,假冒明朝金圣叹的名义。


其三,图文细节

中国汉字在历史上有个逐渐演进的过程,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汉字押韵和方音特征。

但是现代学者发现,《推背图》的这些版本里,语言文字风格很杂乱,历史年代跨度很大,从唐朝到明清时期都有。

例如谶语和“颂曰”律诗有五言、七言,有的甚至已接近于白话文,现代人一看就懂。

再如,竟然把后世人们的服饰、甚至世界大战也预言到了,插图也是惟妙惟肖。


由此,很多学者推断,《推背图》未必是唐朝的李淳风、袁天罡所著,是历朝历代人不断增补累积的作品,基本可以确定是民国年间才成书的。

与其说它是前人的预言,还不如说它是后人的回顾、总结。

这就好比,久闻一件商周的文物,可是经过专业鉴定,却发现它竟然是上周仿古的工艺品。

人类历史上,假托名人或者东拼西凑的作品不少,以至于真伪难辨,混淆视听,玄机、迷团重重。

正如《推背图》结尾的诗词所说:“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国运兴衰、个人命运,冥冥茫茫之中自有天数安排,谁能参透、掌控呢?

如果沉迷、甚至深信它,那永远也无法参悟透彻。这正如《推背图》里说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赶紧洗洗睡吧。

因而,不妨抱着平常心,将它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休闲娱乐时看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