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出家五众是指哪五众?

佛教的出家五众是指哪五众?

  出家五众是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还有式叉摩那尼。

  沙弥(śrāmaṇera)义译为“勤策”,即精勤策励向于解脱之意,是出家人的初阶训练阶段。男众称为沙弥,女众就称为沙弥尼。沙弥本是专为未成年却有意愿出家修行的青少年所设的学习训练阶段,后来就演变成为出家后的初阶训练期。沙弥、沙弥尼在受过几年的初阶训练后就可以进受比丘、比丘尼戒,而成为僧格完备的出家修行人。

  比丘(bhikṣu)原意为乞士。因为佛陀时代的出家修行者都是以托钵乞食为生,所以跟着佛陀的出家修行者,男众称为比丘,女众则称为比丘尼。后来又从出家修行的目的出发,将比丘延伸为破恶、怖魔等意。破恶是指破除烦恼恶而向于解脱,怖魔是指怖畏(令魔害怕)生死魔。

  式叉摩那尼是学法女之意,是指沙弥尼在正式受比丘尼戒前,必须要经过两年的式叉摩那尼阶段的训练,预学比丘尼的诸戒威仪等。式叉摩那尼阶段在早期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验孕。因为当初曾有女众不知道自己已怀孕就出家了,等到受完比丘尼戒后,肚子渐大才知道已怀孕。这就引起社会的讥嫌,给僧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佛陀为此制戒,女众受比丘尼戒前必须经过两年的式叉摩那尼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革,式叉摩那尼验孕的原始意义逐渐淡化,其学法的意义更加突显,成为从沙弥尼进阶为比丘尼必经的训练阶段。

摘自:业和羯磨之羯磨

文章转自:六榕书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