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净土法门与《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经典。
佛法讲因机设教。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法。因而汉传佛教有了禅、教、密、律、净的差别。这个“净”,指的就是净土法门,又叫净土宗。
净土思想产生于古代印度,随着大乘佛法的盛行,“大乘佛教将佛陀进一步神化,并主张有无量诸佛,诸佛在其国土教化众生,众生若能发菩提心,广修菩萨道,即可成佛。”(《无量寿经》前言,赖永海主编,中华书局)
提到净土,不只是西方极乐世界。如弥勒的兜率天净土;药师佛的净琉璃净土;《华严经》中的华藏世界;《妙法莲华经》中的灵山净土等。当然,现在汉传佛教所说的净土法门,通常特指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又叫西方极乐世界。“阿”就是“无”,“弥陀”就是“量”,“佛”就是“觉”。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无量觉。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极为重要。如太虚大师所说:“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纪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础,净土为大小乘人所共仰共趋的理想界。所以印顺法师说:“戒律与净土,不应该独立成宗。”(参考印顺法师,《净土学论集》第33页,中华书局2010年6月北京第一版)可见净土法门的重要性!
中国净土宗创于东晋庐山慧远“白莲结社”。但这个净土信仰与现在的净土宗在仪轨和思想上还有差别。从唐代善道大师开始,净土宗才真正确立。净土宗始于东晋,成于唐代。庐山的东林寺是净土宗的祖庭。(参见吴信如,《净土奥义》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净土经典浩如烟海。最流行的有三种: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吴信如在《净土奥义》中提到了净土宗的教义:
“净土宗以观佛和念佛的方便,求生净土,修行最为简易,得果最为真切。人人可行,人人可证,乃至一称佛名,一念回向,都可得以往生。”
这就是为什么净土宗在当下非常流行的原因!当代社会,人们的欲望胜于过往任何时代。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参禅打坐,至于对佛法的奥义的探究,更是属于少数人的专利了。净土宗的用“念佛成佛”的简单方法,吸引了无数信众,真可谓妙也!
黄念祖老居士在《新声录》(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印制)中说道:
“净土宗和别宗相比较,它有四个特点:(1)是稳。(2)是易。(3)是普。(4)是妙。”
是稳,就是修习净土,不需要靠师傅指引,只要发愿,老实念佛,最为稳当。
是易,净土是易行道,念佛即可成佛。
是普,普及三根,上至文殊菩萨,下至五逆十恶,只要念佛发愿,皆可成佛。
是妙,无需多想,只要坚持念佛发愿,逐渐可以悟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心不乱”的甚深微妙道理。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总纲。我国清代彭绍升居士赞叹说:“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说明无量寿经是大乘圆融之法。通过此经让众生发现本来具有的佛性。
如此重要的经典,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本经主要讲的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在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和为实现这四十八愿所做的功德;以及他功德圆满,成佛之后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殊胜,并指出众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对我们所生活的娑婆世界如何恶浊也进行了描述,让众生产生厌离之心。(参见赖永海编,无量寿经前言,中华书局)
一言以蔽之曰:阿弥陀佛发大愿,要建立一个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众生也要发愿,离开这个五浊恶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整个净土宗的核心思想。
吴信如在《净土奥义》中讲到,《无量寿经》的中心思想就是:唯“愿”而已。就是一个“愿”字。
所谓”愿“就是发菩提心,就是发誓成佛。用大家都知道的四宏誓愿,来讲这个“愿”,大家可能会更好理解: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
众生在苦海中,所以要发愿普度众生;烦恼是无边的,所以要发誓断掉烦恼;生死是可以解脱的,所以要依照无量的法门来修行;最终要成就佛道。
对于净土中来说,就是要发愿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学习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四宏誓愿也好,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也好,说的就是一个意思,就是要有成佛的决心和成佛的行动,每天进步一点,每天超越昨天的自我,这就是离西方极乐世界近一点。
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体会“心净即佛土净”,体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深意。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