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斋心

记忆中,小时候我特喜欢看母亲做饭,常常下巴抵着厨房高高的灶台,很神往地期待着美味。母亲一边煮肉粥,一边看着嘴馋的我,顺手便往我嘴里塞进一块儿煮熟的牛肉。那时年幼,很容易饿,牛肉入嘴还来不及细嚼,便被我狼吞虎咽地吞了下去,嘴角还流着口水。这样的画面被定格成儿时的素描影像。

忽然有一天,母亲如往常般往我嘴里塞牛肉时,一阵恶心令我作呕,从此我便再也不想吃肉了。母亲为此担心了很久,甚至一度自责,认为是她给我大块的肉过于油腻,使我吃伤食了,还总想找偏方给我治。可是,受过五戒已吃长素的父亲却露出愉悦的神情,他打消了母亲的念头。

自此我便跟着父亲吃素。遇到无素可吃的时候就吃肉边菜,若是有肉的汤面我只吃面,不吃肉不喝汤,偶有肉馅的包子或饺子,就先将里面的肉丝挑得干干净净再吃。兄长看不惯我如此吃法,一边嫌弃一边骂我是喝汤不吃肉的假“素人”。

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专爱吃鸡舌,别的从来不吃。我问父亲为什么?他说这人前世是位牧羊人,身上生了很多虱子,但他从来不杀虱子,等到上山放羊时就脱下衣服,将虱子抖一抖,或者捉下来小心翼翼地丢到草丛中,还念念有词:“生死各随天命。”后来,牧羊人和虱子各自轮回投生,那些虱子投生做了鸡,而牧羊人则继续转世为人。虱子前世欠牧羊人的“血债”,因所欠甚少,于是这一世用舌头还。

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总是感慨不已,虱子吸牧羊人的血,再投生为鸡,牧羊人专吃鸡舌,这债还来还去,不多不少刚刚好。我也曾想,那些被我吃掉的肉,大概是前世欠我的债务,既然债已两清,便不能再吃了。

无论是因伤食而不再吃肉,还是果真没有了以肉偿债的缘,值得庆幸的是,因此开始了我的素食人生,以至于后来剃除须发,僧袍加身。

一次和俗家兄长谈起我所常住寺院的情况,我说寺院有三百多人,大多是年轻师父。兄长吃惊地问:“怎么能有这么多年轻人出家,究竟是怎么想的啊,竟然出家?”我反问:“如果现在让你出家,你会吗?”“不会,我还有事呢,责任这么大。”兄长立马拒绝道。

“让姗姗(兄长的女儿)出家,会吗?”“不会。”“小侄子呢?”“肯定不会。”……

我逐一遍举了兄长的至亲乃至认识的人,他都明确无疑地说不会。我说:“你看,这么多人里面找一个会出家的人,多难啊。”和兄长的一番谈话,让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一番小小的傲骄:难遭难遇的出家人当中,我亦是其中之一。关于茹素,我有许多不可言说的心灵体会,小时候莫名吃不了肉,后来便有了出家的因缘。这些年来读过的佛经中,有很多令人心潮澎湃的句子,每每福至心灵,受益匪浅。

诸如:

寂天菩萨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

梁武帝的《断酒肉文中》中也说: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

《梵网经》: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

《楞伽经》:“夫食肉者,有无量过,诸菩萨摩诃萨修大慈悲,不得食肉。”

“贪著肉味,更相杀害,远离贤圣,受生死苦;舍肉味者,闻正法味,于菩萨地如实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狮子已,众人见之,闻狮子臭,亦生恐怖。”

……

每每读罢这些经文,不由合掌默默为自己庆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而我如今受佛净戒!出家经年,对素食斋戒更是深有感触。

常有人问:“师父,你们餐餐吃素,有人面有菜色,会不会营养不良啊?”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体重多年不变,没有特殊情况很少害病,也很少去医院,这皆因素食斋戒。哪里有什么营养不良?

也有人问:“师父,是不是有的师父私底下会偷偷吃肉啊?”面对这种问题,不由让我想起一件事:一次回乡探望父母,途经西安中转,蒙一位居士招待,安排我在宾馆休息,早餐时发现宾馆为住客提供的饭菜中,没有一样是出家人可以吃的,于是将随身带的钵递给服务员,嘱咐其煮点清水面条,切勿放荤腥。面端上来,一靠近钵我便知是荤汤煮的,掩不住地难受恶心。食素多年,味觉特别灵敏,对荤腥敏感到根本不需要入口便知。回寺院后,我将钵用洗洁精和碱水洗了又洗,仿佛沾了一点荤味就玷污了佛钵一般,此事让我耿耿于怀了好久。想起一位师父曾说:“你以为的美味,在别人眼里却不是。”出家之后,肉对于我来说可不就是如此。别说偷吃,连想都是种罪过!

不知从何时起,素肉流行开来,各种仿腥素食出现在各大餐馆。一次在自助素食餐馆,偶遇一位妈妈领着小孩进入,小男孩指着远处正在夹素肉鸡翅的几位师父,脆生生喊道:“妈妈你看,和尚也吃肉。”小男孩的母亲立马解释,这是素食餐馆,那是素肉。孩子“哦”了一声,但满脸的讶异展露无遗。素肉尽管没有一丝荤腥的味道,但看到各种高仿逼真的肉食相状时,还是很难让人接受。我也曾暗自揣度,有多少人会像那小男孩一样看到的是“吃肉”?一度以为,一样的形状看多了,混淆的不仅是局外人,还可能是自己。这里无意褒贬,也能理解,素肉对那些刚接触素食或初断肉食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善巧方便。

食素能长养慈悲,是汉地佛教的优良传统,而在中国文化中,吃素又被称为吃斋。事实上,在佛教中“过午不食”方可称为“持斋”。那为何将吃素称为吃斋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故“斋”有着清心洁净之义,恭敬寡欲之味,也含着一股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食素,不如说是因素而斋心。正如有诗云:“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累功结宿缘,皆从斋戒起。”食素之时,是慈悲,也是寡欲,素食何尝不是斋心,让一颗心处在同体大悲、少欲知足的状态。不知该感谢母亲当年将大块的牛肉塞给我,藉此因缘而开始了我的素食人生,还是应该忏悔自己当年曾肆无忌惮地吃肉。如今成为佛弟子,以僧相示人,母亲也自我出家便受了五戒,自那时即已食素。

每年春节,家乡的兄长和亲戚们约定在某一家中齐聚,一年一轮流,如此便可免去走亲戚的麻烦。去年春节,兄嫂带孩子们驱车前往参加聚会,家中只剩吃长素的父母,冷清清地守在老屋。正好我打电话问候,母亲语气低落,叹道:聚会要吃荤,我们就不去了。我安慰道:“《楞严经》里讲: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不去最好不过了,咱们吃咱们的素!吉祥过大年!斋戒能使人走向解脱,但总要有忍受与付出。无论在家出家,一旦真正开始学习佛法,难免要面对一些“断舍离”。在这个过程中,初始会很寂寞,不被理解,没有圈子,冷冷清清,日久社交圈子也会慢慢改变。而坚持走下去,终究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且途中总会遇到同路人,诸如父亲于我,我于母亲,彼此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素食斋心,一路同行!

本文选自《慈护》杂志2021年第4期
@慧传小师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