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现存什么就是《周易》)

1 夏代《连山易》


和《归藏易》一样,夏代的《连山易》在唐朝时候失传了,但是却在神农部落流传了数千年,今天仍然能见到其痕迹。在今天神农后羿水族的巫师家族,有水书《连山蜴》,而从字源看,蜴和易同源,以此可以窥见《连山易》的样貌。2005年水族巫师的后代谢朝海将其家族中流传了数千年的水书《连山蜴》捐献给了贵州民族博物馆,并且说明连山易的用卦就是汉族所说的后天八卦。见下图(第一排右图为水书后天八卦图,第二排左图为水书文字写的先天后天八卦图,外圈为后天八卦,注意其左上角为离卦):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水族原本居住在中原一带,在商朝灭亡之后大规模南迁到江南,并与江南少数民族深度融合。水族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一部分文字直接来源于甲骨文、金文,后来又逐渐融合进其他的汉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字体系,水书。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水族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水书”就是“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


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不论是判定事情的吉凶,认定鬼魅作祟,还是驱鬼送鬼、禳灾乞福的巫术仪式,均由鬼师从水书中查找依据。因此,在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中,必须通过鬼师使用水书作为媒介才能发挥。鬼师与水书的结合,是维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纽带,是巫文化传承的物质因素,并维系着这个神秘世界经久不衰。水族的这种习俗,就是远古文化的活化石,伏羲、炎帝时代,古人的知识体系也是如此流传,一直到夏商周的。


水书除了包含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而水族的历法,与夏代历法基本一致,只是9月过年与夏历不同。在水族文字中,有一部分是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象形文字,应该是夏代文字。在夏朝遗址二里头曾经出土的陶片上,有24个文字符号,经辨认其中大部分和水书中的文字是一致的(如下图)。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水书《连山蜴》大约有8万字,与记载中《连山易》的字数一致,而其中的文字也没有涉及《周易》内容。其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各种动物为象征、以图画和示意符号为主要表现方式,记载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等天象及其历法的设置情况;二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演绎推导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之间的冲、克、刑、合规则及其原理;三是根据这些原理来预测、指导各类活动,什么月份、什么日子为“吉”,什么月份、什么日子为“凶”,包括出行、经商、生产、出猎、婚嫁等各个方面。里面囊括了天文地理各方面的知识,无论婚丧嫁娶、行军打仗、养殖种植均有记载。这正反映了水书《连山蜴》在古代部落中的皇家秘书的地位。这套水书,应该是在《连山易》的基础上,经过历代水族巫师不断地吸收当时最新的占卦模型体系,一路演化到今天的。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在清华竹简中《筮法》中,其内容包括了婚丧嫁娶,行军打仗,吉凶祸福等等,包罗万象,非常类似水书《连山蜴》。而其中又有部分内容与《鹖冠子》相去不远。其中第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节中记载了纳甲法,与西汉京房的纳甲法完全相同,而其第二十六节专门讲“祟”,依次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这个卦序,和之前推论的《连山易》卦序一模一样。因此,《筮法》内容的直接来源,极有可能就是夏代《连山易》。


综上所述,夏代《连山易》的六十四卦卦序,极有可能就是京房的八宫卦卦序(与帛书《周易》卦序相同)(根据后人搜集的佚文,《连山易》阳爻用七代表,阴爻用八代表,而《周易》用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从八索卦与地支结合图来看,古人曾经解释,艮宫与地支寅对应,而夏朝历法中的正月就是寅月,因此夏代《连山易》以艮卦起首是由此而来。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2 从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


回顾从伏羲时代以来出现的四种卦序,可以看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四者是从最开始的“先天八卦”(伏羲八卦)一步一步演化成“后天八卦”(八索卦)的,如果缺少了中间两种,只有伏羲八卦和八索卦,会发现两种卦序之间的联系非常弱,八索卦的出现非常突兀。但补充上了连山卦序和归藏卦序,四者的关系就一目了然,而且也体现出了五行、八卦等抽象符号之间关系的演进关系: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如果河图(数字+方位)是八卦图的雏形,那么先天八卦图就是从河图变换而来;将先天八卦图中的家庭关系理顺就得到连山卦图;将连山卦图中四个角落(“四隅”)对调,就得到了归藏八卦图(或者直接将先天八卦图用后天数标记,再按着洛书顺序排列也可以得到)。而归藏八卦中,已经有了金木水火四个行,但不在位;如果将金木水火放在四正位,艮、坤对应土,按着新的家庭关系以及先天八卦图的关系图,就得到了八索卦图。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夏禹观洛书结合五行九宫而得到八索卦,重新阐发《连山易》而做《八索》,并将天干地支洛书历法星象等都结合进来,就形成了汇集阴阳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六十四卦的集大成者,成为当时解释力最强的一个模型。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在六十四卦方面,夏禹继续沿用了神农的《连山易》,就形成了后世所传夏代用《连山易》。除了水书《连山蜴》,至今道家的内部还流传着《连山易》,细看就是些占卦的内容,和清华简的《筮法》类似。换句话说,也许是因为《连山易》由于占卦的内容太多(各地出土的竹简中,大部分都是占卦类的),所以被孔子等弃之不用(子曰:善易者不占),最终只在各路方士手中一直流传,并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到今天在江湖上看到的术士的罗盘(如下图),乃至《奇门遁甲》,应该都有夏代《连山易》的遗迹。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3 《奇门遁甲》


顺便提一句流行至今的《奇门遁甲》。所谓奇门遁甲,就是古人发现10天干与其余的体系融合得并不理想,如果天干只和五行对应,那么就只照顾到了四个正位,四个角落就没有照顾到。所以古人试图在解决10天干与体系融合的过程中,想到了如果让10天干少一个,那么9天干就可以和9宫完美结合了。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于是古人就让“甲”隐藏起来,根据不同的时间,甲隐藏的位置不同,再将其余天干按着一定的规则排列,这就叫“遁甲”。同时古人将当时流行的其他占术中的内容,诸如八门、八神、九星等都结合进来,形成了一个融汇2仪3才4象5行6甲8卦8门8神9宫9星10天干12地支24节气72侯于一体,而又有极多排列组合的体系(至少有4320种组合,如果更细的深究,可能排列出多至531441种变化的组合),古人通过不同的组合,解读出最佳时间和方位。这套体系里有负责解释“天”的九星,负责解释“地”的九宫,负责解释“人”的八门,负责解释“神”的八神,非常全面。由于此系统可解释空间足够多,系统足够复杂,就可以预测并解读大多数事情了。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4 模型总结


综合起来,到了夏代,已经演化出非常成熟的预测模型。这套模型的演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网络(如上图),从“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观察开始,中间经过10层中间层的抽象、调整,最终演化成了相对稳定的夏代的占卦工具,这些工具最后流传至今。这些模型从最开始先民的简单观察,到精确测量,到形成历法,然后形成最初步的抽象符号(太极图、七星),之后逐渐复杂化(阴阳、四象,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河图,三才、五行,六合、先天八卦、洛书、24节气……),以八字(干支历)、五运六气、周易筮法(64卦+后天八卦)、奇门遁甲(罗盘)等来输出。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而使用这些工具算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工具演化的过程的模拟,就像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是对进化过程的模拟一样,都是复杂系统演化特点造成的。这个过程,输入的变量只有时间、方位和内心疑惑想要占问的内容,中间经过10层网络节点的计算,最终输出一个或者吉或者凶的结果,和谷歌用神经网络判断一个图片是不是一只猫的过程一模一样。而这里面有4个输入节点,27个中间节点,4个输出节点,每个节点都要比神经网络的ReLU函数要更复杂,有更好的自适应性。


因为要占问的事物与输入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联系(见《周易》笔记8),那么经过千百年占卦巫师们不断的总结(也就是用标注好的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有经验的占卦师那里根据每次占问的结果的准确性给不同工具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会形成非常神奇而准确的占问结果,就如同我们看到深度学习网络能够判断一张图片是不是一只猫时候的惊奇一样。最终就会找到适合某些特定场景的最优网络结构,例如,现今占卦的师傅都知道,太乙适合算大周期事物,奇门适合算中等周期事物,六壬适合算具体事物,梅花易数应急算非常好等等。


而由于占卦的过程是针对具体事件和场景的,因此充满了随机性,而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之间也是混沌的,也就是输入变量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输出结果的巨大不同,所以对求卦者求卦时的时间、方位、内心状态要求就非常高,这就体现了中国思维中的“同时性”的特点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