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命到底值多少钱?(一条命值多少钱?)

在命和钱之间做选择的话,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选命,没命了再多钱有什么用?

但是如果在别人的命和自己的钱之间做选择呢?

一条人命到底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其实不少经济学家都研究过,对应美国国内关于复工与否的争论,倒是非常应景。

“人命值多少钱”本来是美国联邦机构用来衡量是否要采取某种安全措施的标准。比如某个安全措施每年要花的钱超过可能致死的人命的价值,那么通常就被认为不值得去做。

作为路人觉得难以想象,不过暂且就先把伦理道德放一放,从经济学角度继续按着这种思路看下去。

大部分情况下,经济学家们的计算包括了拯救一条人命要花费的医疗资源,以及这一条人命未来能赚得的收入。

在1982年,当时美国联邦对此的计算是一条命值30万美元,算上通胀,到现在就是差不多80万美元。

然后那一年,经济学家W. Kip Viscusi受到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SHA)的要求,对一项在危险品上标注警示标签的规定做计算。

当时的计算是这一规定每年能拯救4750条人命,而这一规定要求的不过是在装有危险化学品的桶上贴一张警示标签。

4750条人命,乘以每条人命30万美元,就是大约14亿美元。

在桶上贴标签要花多少钱呢?当时的计算是26亿美元,所以结论是不值得贴标签。

所以让这4750个人去死反而比较划算咯?

一条命到底值多少钱?

OSHA表示不服,对结果进行上诉,于是经济学家W. Kip Viscusi就进行了新的计算。

Viscusi表示,算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算他/她工作赚取的收入,如果这么算的话,一个没工作的人就应该去死?

Viscusi认为,就单独的个体来说,面对风险的态度某种程度是能换算成对自己这条命的估值的,比如去选择一份高风险工作的时候,多少会计入一些伴随风险到来的薪资溢价。

就好比建筑工人,可能未必赚很多钱,但比起风险小得多的公园剧院检票员,还是赚得要多一些,而多出来的工资,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工作有“送命”的风险。

在当时1982年的美国劳动人口中,有差不多万分之一的人是有因工作死亡的风险的,而Viscusi计算认为,每一个有送命风险的岗位要招到员工,企业平均每年为单个岗位要多支付300到400美元。

也就是说,10000个人中有一个人会因工作而死,而为了吸引这10000个人来工作,企业每年就要多支付差不多300万美元。

差不多就是一条人命=300万美元。

照此计算,4750条人命,一年就是140亿美元,大大超过贴标签的26亿美元成本。

就因为Viscusi的这个计算,这些装危险化学品的桶才被贴上了警示标签。

在此之后,美国联邦机构基本上都使用Viscusi的计算。

不过相似的两难境地还是多次出现。比如要不要规定SUV装后摄像头。

装摄像头能防止司机因盲点撞到后面的人,尤其是小孩。但是当时由于后摄像头的技术比较新,没有足够的数据去做计算,所以一直没有推行。但另一方认为父母在倒车时撞死自家小孩的悲剧代价实在太大,完全不能用钱衡量,根本就应该是不需要计算就去推行的规定。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计算人命价值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年龄因素呢?

2003年的时候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要给出新的空气标准的时候,就打算把70岁以上人命的价值打个67折。但是之后被大规模抗议,最终没有实施。

然后眼下这个疫情影响之下,年龄这个问题对人命价值的影响就很突出了。

由于老年人是死亡率比较高的人群,美国关于复工与否的争论就出现了一个焦点,“为了老年人封城到底值得不值得”?

again,我们先放一下伦理道德,按着经济学家的思路看下去。

疫情之前美国联邦为一条人命的价值定在1000万美元。

然后流行病学家预计如果不做任何措施,美国因疫情死亡的人数可能高达100万,这么算就是10万亿美元。

然后目前美国的死亡人数是39000多,以此计算就是已经损失了3900亿美元。

对比一下,美国GDP总量大约的20万亿美元。

对单独的个体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和自己爱的人生命更重要,所以看上述计算,不免觉得,这也太冷血了吧…尤其那个贴警示标签的例子,真是不可思议。

不过也是看了上述计算后,倒是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完全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却完全不是一回事情,大家眼睛里看到的根本不是一样的东西呗,有人看到钱,有人看到人命,当然聊不到一起去。

不管怎么算,只希望疫情的影响快点过去吧,今年真是太难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