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他出生于银行世家,虽然童年丧父但仍备受呵护享尽富贵;他被认为是白虎星下凡,命中注定他将成就一番大事。他与英籍妻子戴乃迭携手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合作翻译了一千多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著作,通过他们的翻译,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学,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他在历经无数的困苦和忧患之后终于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大家。他,就是知名翻译家、文化史学者、诗人杨宪益。6年前的今天,这个“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独孤的童年

1915年1月10日,杨宪益出生于天津日租界花园街8号绿树影映的大公馆内。其父杨毓璋曾经留日,后成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因为出生名门,所以他小时候的生活富足喜乐,家里有很大的花园,弄猫养狗,连天玩乐。关于他的出生,杨宪益在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里这样回忆道:

“我妈妈说她生我之前做了个梦,梦中见一只老虎跳进了她的肚子。据算命先生说这既是吉兆又是凶兆:这个男孩将孤单地长大,没有兄弟,他父亲的健康也会因他的诞生而受到危害;但是他在历经许多不幸和危险之后最终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少年杨宪益

1920年,杨毓璋先生因病逝世,年仅5岁的杨宪益成为一家之“长”。父亲死后,他被包围在一大堆女人和仆人中间,处处受到过分的呵护和照顾,失去了许多正常孩子的运动和欢乐。杨宪益一辈子没学会骑自行车,也不会游泳。

因为是独子,母亲希望他能继承家业,但他对此没任何兴趣。起初,家里聘请了一位教私塾的秀才,十多岁后,杨宪益才上教会学校,他不认真,总考第二名。一位北洋军阀曾领着他去参观自己的办公室,期望能激发他的权力欲,但他还是没兴趣。其实,他曾一度想当诸葛亮,说明还有点儿政治理想,不过没过几年,他就只想做杜甫、陶渊明了。

1934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杨宪益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去了英国,在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在此期间认识了后来与他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妻子,英国传教士的女儿戴乃迭。1940年,杨宪益夫妇回国。

一场被岳母“诅咒”的婚姻

“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肯定会后悔的。要是你有了孩子,他会自杀的!”一位英国的妈妈痛心疾首地劝导自己的对女儿,她的警告近乎诅咒,她为什么这么残酷地对待女儿呢?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年轻时的戴乃迭

这位被母亲痛骂的英国女孩,就是戴乃迭,那一年,她20岁,爱上了一个中国的留学生杨宪益。她出生在1919年的北京,她的家庭是英国的传教士家庭,父母来到近代灾难深重的中国传教,她的母亲是传统的英国女士,到中国传教数十年,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她深知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婚姻伦理、家庭关系、女性权利等等许多方面,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和英国是多么的不同,戴乃迭的母亲从未想过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中国人,更何况自己的女儿此时正是英国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娇小美丽的女儿与英帝国的皇室贵族子弟同校学习,母亲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女儿为什么会爱上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留学生。

20岁的戴乃迭,1937年考入牛津大学,开始学习法语,后来转攻汉语,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中文学士,在学习中,她爱上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杨宪益。尽管遭到了母亲和家族的一直反对,戴乃迭硬是不惜和母亲闹翻,别离了父母和故国。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杨宪益与戴乃迭年轻时的合影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战乱动荡,山河破碎,中国社会的生活水平根本无法与英国相提并论,那时候,英国有一首歌描写新婚少妇的生活,歌中唱到:坐在垫子上做针线,吃草莓,吃糖,喝牛奶。可是,1940年的中国,根本保证不了英国少女最低的生活理想,就连她的男友杨宪益都心存顾忌,担心戴乃迭跟自己回中国定居是一时头脑发热,以后会后悔。

可是,戴乃迭爱了,就把自己一切给了爱,随爱而生,她用近乎童话一般纯洁的心,跟随着杨宪益,在1940年,回到了中国重庆。在重庆举办了婚礼,并从此定居在中国,直到1999年逝世。尽管戴乃迭有英国国籍,但是,她在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倔强地守在丈夫身边,倔强地守在中国的土地上。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杨宪益与戴乃迭

戴乃迭去世后,杨宪益写下一首缅怀诗,挂在客厅里,朝夕相对: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

杨宪益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的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蓝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他还翻译了《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杨宪益与戴乃迭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

1982年,在五六十年代开始便与西方世界隔绝的中国,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熊猫丛书”,弥补了外国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和外界沟通的窗口。在这一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有古华的《芙蓉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李广田、吴组缃、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研究杨宪益翻译工作的学者李晶曾说,杨宪益翻译非常注重准确性,其次还注重译、介结合。“译、介结合,是先生的治学态度所致。杨先生对历史研究感兴趣,也写过一些历史考证的文章。他在介绍作品的同时,总是会做一些文学研究的工作,对作家本身以及创作背景做相应的介绍,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走进作品。这对翻译工作者而言,的确是非常珍贵的学术习惯。”此外,杨宪益“还特别注重译介的系统性,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都有涉猎”。“从这一意义上,有人说他‘翻译了整个中国’,一点都不过分。”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杨宪益

2009年9月17日,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杨宪益先生学贯中西,为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从先秦文学到现当代文学,跨度之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中国翻译界无人企及。特别是他与夫人戴乃迭联袂翻译的英译本《红楼梦》,已成为最受中外学者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作。

他,让西方人读懂了《红楼梦》;他,将中国古典文学之美传向世界;他,去另一个世界续写跨越国界的爱情传奇。银锭桥空,译著长存;金丝巷冷,音容宛在……

来源:综合东方早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等报道本期编辑:石玲雯

那年今日 | 杨宪益逝世 “翻译整个中国”的人走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