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解读系列—第五篇:转瞬轮回,再修一次(《中庸》第二十五章解读)
恰逢虎年春节,闲来无事,更此一篇。首先给各位朋友拜个年,祝愿虎年万事顺意。
当然,说的既然是中庸,其实所谓顺意、逆意,不过是咱们自己的意难平。平了也就无所谓顺、逆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就是这个意境。无奈我们都是俗人,成佛在缘,与佛的缘分到此,朝门里望一眼,也就不错了。所以说悟道成佛这件事,也是强求不来的,缘分到了,不仅懂了道理,还能知行合一;缘分未到,虽然明白了道理,但是继续自己的追求,也没什么,大不了转瞬轮回,再修一次。只要在快意人生的时候,稍稍记得发而皆中,也不失为俗世一高人。
上一篇更了之后,发现大家还是喜欢看怼人的文章,点击率瞬间翻倍。这和我在发这些的时候预料的差不多。圣人之学、哲学这些思考人生意义的玩意,本身就是小众的东西。能点进来看的本就不多,多数也是抱着猎奇的心理。而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就更少了,并且这阅读的人中,又大部分是自以为“天上事儿知道一半、地下事儿全知道”的自封为人中龙凤的愚痴,能够主动思考寻求思维碰撞的少之又少。姑且用二八定律测算一下,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缠中说禅为大家解释论语,一样没人看,后来这哥们发了股票的东西,博取了世人的眼球,人们才反过来读了他的论语,觉得丫说的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如是而已。
《中庸》第五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文义很简单,但是千百年来,错解无数。多数将这篇译为:恐怕中庸之道是不能实施的了。这种翻译直抒胸臆,以摧枯拉朽的压倒性优势,几千年来毒害着《中庸》的广大读者。译者站在街口捡破烂儿阿姨的角度,成功的把孔老夫子译成了一个市井俗妇。这就好比是译者小时候三番两次的将1加1写成等于3,译者的妈妈无奈的说一句“你脑子里恐怕都是屎吧,天生就不是个学习的料”,效果是一样一样的。
孔老夫子是师之鼻祖,教不明白,就开始骂街,这就有失老人家风范了。实际上,只要仔细读读我写的前几篇粗浅文章,这篇也就不需要我解释了。还是那句话,一篇被列入四书之一《中庸》的经典文字,难道就是为了骂一句街?那我开上车之后,骂的可比孔子顺溜多了。
这句话的文义很简单,直译古来,其译为恐怕、难道表示质疑,这个之前的译者翻译的也没有错,其与后面的矣夫呼应,表达的是一种感叹的语气。但是大部分人,把感叹的对象搞错了,对象错了就正好朝着孔子相反的意思去了。孔子不是要感叹道不能行,恰恰要感叹的是道还可以不被遵守和执行吗?《道德经》开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已经告诉你,道是不可说、不可描述的支配这世界万事万物运行的本质规律。蕴含于一切事物当中,这么至高无上的存在,难道能够因为人,而不运行了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一句孔子感叹的应当译为:道就在这里,世界运行的终极规律就在这里,难道还不主动的按照中庸的要求,去实行,去遵循道吗?
当然需要遵守道,守道在中庸,具体的就不再赘述了,看不懂的,看前面,也可留言交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