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困惑,原本满是胶原蛋白,可以随意做任何表情的脸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嘴边的法令纹也越来越重。


法令纹和泪沟是胶原蛋白流失,脸部松弛衰老的预兆。


如果小伙伴们都曾经或者已经在意脸上的法令纹了,那就和小主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淡化脸上的法令纹吧~


01

法令纹的由来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很困惑,法令纹是怎么来的,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的法令纹就会不可逆转的加重呢?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脸部的肌肉缺乏运动,从而导致脸颊肌肉松弛,最后造成法令纹的出现。;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因为我们做了过多的面部表情,导致肌肉拉扯,加深了面部的纹路,尤其是爱笑的人,法令纹和眼纹都会非常的重。


这两种说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但也不能尽信,不过我发现有一个表情倒是非常容易产生法令纹。


表情解析就是讲话的时候,人中部分上提收紧,露出门牙,同时放松下颌。特朗普就经常会有这种表情。


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种表情也是非常容易产生法令纹,那就是想笑又不敞开笑,硬是包住上排牙齿,夹住后导致唇肌被提拉收紧的似笑不笑的表情。


这种就是硬憋出来的法令纹。


02

法令纹=皮肤松弛?


当我们脸上出现法令纹的时候,一定是因为皮肤松弛吗?


但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十几岁脸上也会出现法令纹呢?


其实法令纹也分先天和后天。


怎么区别呢?


办法之一就是当你平躺在床上的时候,用镜子照一下。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如果你平躺着,是没有法令纹的,没得说,你的法令纹就是松弛造成的。


如果你平躺着,法令纹依然在,真的是很不幸,这就是天生的骨骼肌肉结构造成的。


简单来说,颧骨高的、上排牙齿外凸的人,就是容易比其他人更容易有法令纹,甚至很有可能天生法令纹。这是在《医学美容》杂志上看到的这个理论。


03

如何消除法令纹


先把这个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甩到大家面前:法令纹一旦出现,除非采用医美手段,几乎不可能完全消除。


不要独自落泪,赶快来和圈主抱成一团取暖。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但总有一些办法值得我们操心用劲儿去控制乃至预防法令纹的,人是胜不了天,可至少这一步我们还做得到。


1.表情管理


学会控制表情和面部肌肉。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学会多使用口轮匝肌以下的肌肉,减少使用口轮匝肌以上的肌肉。


简言之,将自己自然讲话不大笑的过程录一个视频下来,然后观察一点就行:你讲话时,上面一排牙齿会不会露出来很多?


如果你上牙并不突出,讲话时上面牙齿露出来的时候却很多,乃至露得非常完全,提高警惕哟,改!


多使用下唇方肌和颏肌,口轮匝肌多放松,减少和颧肌、上唇方肌的反向拉扯,是绝对不会有错的法令纹控制办法。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这么说好像太麻烦了……简言之,上面一排牙齿露得多,就是口轮匝肌拉扯过大的表现之一,时间一长一定会加深法令纹。


此外,平时生活中,随时注意保持面部肌肉的稳定,调动脸部肌肉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走路也好、听讲座也好、看片儿也好,都记得要刻意去形成稳定面部肌肉的习惯,尽量少发生这种完全的松弛,对于法令纹的控制和个人面部状态的优化,都会很有好处。


2.养成良好习惯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什么早睡早起多吃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之类的废话都不要提了,最重要的是不要老做低头族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所有老爱低头看手机的宝宝啊,你们最后都会吃到实打实的亏的。


总是低头会引发的面相问题太多太多了:第一个,啥也别说了,颈纹。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第二个,双下巴。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第三个,皮肤松弛下垂导致法。令。纹。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还发什么呆,快改啊!


3.尽量平躺睡


常年侧睡对面部肌肉的压迫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正确的平躺睡姿从腰到背到肩到颈椎对人体有多少好处,而且平躺还对控制法令纹有非常好的效果。


4.保湿、抗衰老

双管齐下


每一次自己做完面膜脸都蓬蓬的法令纹都会减淡,就是保湿带来的好处。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平时一定不要忽略保湿,不管什么纹路的控制和预防都离不开保湿,该做面膜就别偷懒,秋冬季节勤发奋,永远不要让脸处于干燥的状态。


5.医美整形


如果上面所用的方法都试过了,但是自己的法令纹还是没有淡化的迹象,那圈主就劝宝宝们不要做无畏的抵抗了,还是老老实实去正规的美容机构做线雕、脂肪填充等能够淡化法令纹的医美项目。


关于法令纹的误解,你中招了吗?

具体要做那种,要和专业的整容医师面诊后再确定。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