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老祖宗告诫我们)

#镇园植宝#

导语

老话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是哪五树?有什么寓意?

现在,朋友们都喜欢养殖一些花草树木,不仅美化环境,清新空气,还能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尤其是听老人说,花草树木要对了,家庭幸福,子孙兴旺。

可是,到底是哪些花草树木呢?老话说:“院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一起畅谈交流,分析探讨。

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

1、柿子树

现在,已经是秋风瑟瑟,树叶飘零,可是柿子树却是硕果累累,红红火火,挂满枝头,摘下一个满口香甜,营养丰富,成了深秋时节的传统美食。

老话说:“东榴金,西柿银,家里就有聚宝盆”。可见,在家里东边栽棵石榴树,西边种棵柿子树,家里是果实累累,红红火火,日子过的也是幸福花开、红红火火,子孙满堂,事事如意。你说好不好?一个家庭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在民间,柿子树寓意非常美好,其果实累累,红红彤彤,寓意子孙满堂,红红火火。尤其是“柿”谐音“事”,寓意柿柿如意,事事如意!更有好事成双,事半功倍的美意


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

2、石榴树

都说:“五月榴花红似火”,一到夏天,院子里,是石榴花开,花朵较大,红红火火,招蜂引蝶,非常漂亮,一片繁荣,好不热闹。

尤其是到了秋天,果实慢慢长大,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一个个红红彤彤挂满枝头。有的还张开口,咧着嘴笑,里面是密密麻麻,晶莹剔透的果实,汁水饱满,咬一口,别提多么甜蜜了,是不是馋了,也想来一个。

更有的俗语说:“东榴金西榴银,南榴北榴出贵人”。看到了吧!不仅好吃好看,还寓意非常美好。石榴树开花和结果时,颜色红红彤彤,寓意生活过的红红火火,兴旺发达;石榴颗粒饱满,晶莹剔透,代表着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更有的说,家里栽棵石榴树,自有贵人找上门。看到了吧!处处是好事,石榴树不能少!


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

3、桂花

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但是桂花的香味,仍然扑鼻而来,说是十里飘香,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桂花的香味确实沁人心脾,到处留香,让人忍不住多吸上两口!尤其是桂花开花时,一片金黄,恰似摇钱树、黄金树,寓意黄金满屋,招财进宝。

大家都知道,桂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药用价值,特别是桂花还能制作各种美食小吃,像桂花糕、桂花酒等等,味道确实不错,喜欢美食的朋友,有机会别忘吃上一口,尝尝滋味!

桂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更有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桂花的“桂”字,谐音同“贵”。在民间,更有美好的寓意,寓意生活富贵吉祥,幸福美满;还有的说多生贵子,大富大贵;更有贵人到家,遇难呈祥的美意。


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


4、枣树

枣树,大家非常熟悉了,果实成熟之后,颜色红彤彤,吃起来味道清脆甘甜,是非常好的一种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等,是老少皆宜食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枣树,生长能力比较强,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种植,树干屈曲苍古,古朴典雅,观赏性很强。自古以来,就作为家庭院落树木种植之用,房前屋后多有栽培。

枣子,不仅新鲜食用,还可以晒干食用,是难得的滋补佳品,能健脾养胃、益血补血、滋补强身,药用价值比较高。尤其是枣子寓意比较好,“枣”谐音“早”,结婚时,寓意早生贵子;长大后,寓意早日成才;枣子颜色鲜红,硕果累累,也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家庭儿孙满堂。


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


5、银杏

银杏树,现在越来越普遍,在家庭院落、公园花园或者是道路两旁等等,经常看到不少银杏树。

到了现在,银杏树果实累累,已经慢慢成熟,尤其是叶子慢慢变黄,可以说,一夜寒霜降,满城银杏黄。这时候,已经是观赏的最佳时节。其果实、叶子等均有药用价值,白果有微毒,不可多食用,而且要煮熟,相对安全。

老话说:“栽下黄金树,引得黄金来”。在这里,“黄金树”,指的就是银杏树。它是非常古老的树种,素有“活化石”的美称。因银杏树不仅古老,关键是外形好,被誉为黄金树、摇钱树。在家中种植,到了深秋,是落叶飘飘,恰似黄金飘落,落满院子一片金黄。寓意招财进宝,黄金满屋,非常富贵吉祥。

老祖宗告诫说:“家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啥意思?是哪五树


俗语:“院中栽五树,子孙辈辈富”,我们可以看到,这五种树木,有的硕果累累,美味可口,有的香味扑鼻,而且很多药用价值比较高。关键是都寓意非常美好,家家户户都希望兴旺发达,富贵满堂,日子红红火火。

在过去,老祖宗讲究比较多,还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也是在提醒人们,有一些树木不宜种植在家中,像桑树、柳树、杨树等等,其寓意不美好,反映了古人先祖希望更希望家庭兴旺,富贵满堂。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