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国画:中国画欣赏之形式分析5(“气势”把握与形式概括)(国画起源于我国)
欣赏中国画要“远观气势,近看笔墨”,那么“气势”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通过形式分析来把握一幅中国画的“气势”。
《富春山居图》是典型的长卷山水,其之所以有延绵不绝之感,一方面是山势的延伸,另一方面是水势的流淌,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起承转合、开合聚散等形式变化。为帮助大家理清山势,巧借堪舆学“龙脉”的概念来理出山的“气脉”。
如下图,我们普通人很难把握山的动势。我给大家的方式是:将山在不同空间深度的最高点标出来,如图2。大家是不是能朦胧感觉到山脉的走势,最后再用线条把这些点相连成线如图3,山的“龙脉”呈现了山的走势。
图1
图2 图3
以上面的“龙脉”走势来看,山脉被概括为形态还是具有动感的线。请大家在印刷品上尝试勾勒山的走势,山势的回旋曲折中感受到其气势,如下图4。在画面的最后部分图5,中路平坦回旋,下路冲出画面后顺着山势直插天际,一种强烈的力量和气势在对比中得以凸显,远处山势平缓而极具延伸之感,似乎还有余音绕梁。
图4
图5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气之在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因此不可见的气,需要通过对“势”的感受分析来把握。所谓“势”就是利用静止的物象组合,表现出运动的形态,是画中以主体创作精神营造的运动倾向。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起始部分,对于如此大的一幅画来说显得还是过于单薄,如图7。《剩山图》之所以被认定为《富春山居图》真迹,其气势的形式构成上也是与无用师卷完美融合的。《剩山图》起始部分大山丰满圆厚,其中似乎凝聚巨大能量如图8,这样的丰厚的山才能统领全画的气势。
图7
图8
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六法论中提出,中国画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气势”二字,均为“生动”之所以呈现的形式。可见的为“势”,不可见但可感的为“气”。学习欣赏中国画,核心是学会感受画面的气势,气势是使画面从形式向精神跨越的根本途径,也是艺术品从物性存在升华为精神存在的通道。关注我,给你更多入微细致的欣赏解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