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的“亨”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元亨利贞的篆书体)
亨,从乾卦的“元亨利贞”到需卦的“有孚光亨”,《周易》的许多卦辞中都有这个“亨”字。
“元亨利贞”四个字,《周易》的《彖传》和《文言传》都有解释:元为始善;亨为嘉美;利为利物,即对他人他物有好处;贞为贞正、贞固,或者能干。
这种解释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直被奉为正统,甚至到今天,还有许多学者在使用这种说法。直到高亨解读《周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元是大的意思;亨就是享,指的是享祭;利是指对占问之事有利;贞就是占问。合起来意思是举行大享之祭,遇此卦,乃有利的占问。
这里面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亨”和“贞”。“亨”和“享”古时互通,帛书《周易》“亨”字就直接写作“享”。这个“享”字来源是指祭祀祖先的享堂,甲骨文中的“享”字字形就是一座建在高台之上的屋子,也就是祭祀先祖的享堂的样子。而“贞”字在甲骨文中非常多见,字形就是一个鼎字,在甲骨文中就是占卜的意思。后来,在鼎上加了一个占卜的“卜”字。
可见,出土文献帮了我们的大忙,而我们现在的出土资料比高亨写《周易古经今注》的时代,不知丰富了多少倍,这样我们在高亨研究的基础上,又可以修正许多高亨的说法。从高亨开始,对《周易》经文的解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换句话说,高亨开创了一个解读《周易》经文的新时代。从此以后,我们可以更加接近真实的《易经》。
我们再回到“亨”字来。古“亨”“享”通,不仅如此,这个最初在高台上建屋的“享”字,还与“饗”字通。
那么,“饗”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饗”字来自“郷”,也就是说,“郷”是“饗”的本字。而“郷”字的字形来源于对古人用餐情景的描述。
在古字形中,一个人就餐是“即”,两个人就餐就是“郷”。“郷”是两个人相向而食,因此“郷”是“嚮(向)”的本字。虽然后来的“嚮”和“向”字通用,但两个字的起源不同。“嚮”来源于“郷”,是两个人面对面就餐,本义是面嚮的嚮;“向”是一间房子中的北窗户,本义是朝向的向。因为两个面对面跪坐,是为了享用食物,所以“郷”衍生出“饗(飨)”的义项。又因为能够参加飨宴的人,都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后来这一部分人被称作“卿”,所以,面对面就餐的这个字形还隶定为“卿”。
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基本相同,都是比“即”对面多出了一个同样跪姿的人。因为这个字形既可以理解为“郷”,又可以理解为“卿”,所以篆字以后分化为“郷”“卿”两个字。而“郷”字,又是“嚮”“饗”二字的本字。
是不是有些绕?没有办法,汉字演变的路径就是这样曲曲折折。
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其实“享”和“饗”字来源不同。“享”最初是祭祀先祖的建筑也就是享堂的象形;而“饗”字来源于对聚餐情景的描述。什么时候,氏族成员会聚在一起用餐呢?比如秋天丰收时节,大家在一起品尝新打的粮食,也就是尝新。对应的祭祀就是秋天的尝祭。尝祭只是氏族成员一起聚餐吗?除了聚餐,还有感恩。感恩的对象是谁呢?有天有地有鬼有神,其中就有自己的祖先。所以,古人还要把新粮食拿出来与天地鬼神和祖先分享。一般在后代的致祭词中,往往最后要说到“尚饗”,就是请高高在上的天地鬼神和祖先分享。由此一来,“享”和“饗”字就发生了关系,两个字后来就通用了。
我们再回到《周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元亨利贞”中“亨”的本义,正如高亨所说,其实就是“享”的祭祀,而古代一切祭祀很可能起源于“享”。
既然“亨”的本义如此,那么我们如果看待《易传》对“元亨利贞”的解读呢?
我们认为,《易传》对“元亨利贞”的解读,虽然脱离了本义,但却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同样应该感恩《易传》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思路,而不必纠缠于对原义的训诂,这才是《周易》治学的正确之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