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神(什么是元神游戏)
以前讲神的时候其实讲过,真正的神就是元神。
元神是区别于识神的一种神,实际上还是一种意,是不用心的意,是全神贯注的意,是专一而虚的意。也是一种直感、一种灵感。后天的元神都是训练出来的。
先天就有的那种神一般人不具备,如直接开方那种。后天的神是经验积累出来的,如《卖油翁》那种。有人认为元神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返先天,那是片面的。
为什么再次讲元神?因为有人教我要抱元守一,要练元神。我问他什么是元,什么是元神,一是什么,如何守,他没有回复。但看他的意思,好像元神就是心性。说明很多人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具体如何并不清楚,有必要详细讲解。还有一些以前未讲过的,现在可以补充一下。
元是什么意思?是大的意思,是原始、开头的意思,还有本来的意思,比如《周易》第一卦乾就是:元亨利贞。还有《红楼梦》中有个皇妃叫贾元春。因此,有人会以为元神就是婴儿的神,甚至是胎儿的神。要后天返先天。理由是原来单纯的心性被后天的各种七情六欲搞乱了,污染了。所以要明心见性,要抱元守一。
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很片面,因为有的人确实因为惊吓、恐惧、担忧、愤怒、僻好而心不正了,但仍有人至老还保持着异于常人的凝神能力,比如很多伟人,他们一直到晚年还能全神贯注读书,记忆力超人。现代科学证明,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专注的时间越短,所以低年级学生一节课是三十至三十五分钟,而高年级的是四十分钟。这说明,元神并非完全是后天返先天,只有那些确实无法专心的人才要练习专心,好像是后天返先天。因为破坏了神经系统,就得重建。
识神与元神的区别就在于用心不用心。
道家和儒家、佛教在收敛心神方面都有类似的论述。训练方法大同小异。
识神是用心的,也即有意识的;元神是不用心的,所以是无意识的,或者是下意识、潜意识,古人说是“有意无意间”,还有人说“若即若离”、“绵绵若存”。简单说就是全神贯注、专注就是用元神,注意,我说的是用元神,不是元神。元神是全神贯注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那种状态。
庄子所说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有意识的感官的功能停止,用无意识的元神指挥。
《大学·中庸》中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很多人往相反的方向理解,那就错了,他们以为心不在焉不好,其实那是正心的一种方法。孔子说自己“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三月不知肉味”都是这种状态。专注而不旁顾,用的就是元神。用元神不累。用元神愉悦。
孟子说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也是指元神。元神不能刻意,不要去管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用元神。
老子说的“不欲以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都是这种状态。有人理解不了老子的思想,以为他反动,反知,要“绝学”、要“弃智”,其实他要的就是不用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知,要的是无意识的学,无意识的知。大家看他的思想很矛盾,不叫别人著书,他自己却写书,要求绝圣,他自己却成了圣人。他讲的就是这种无为而至,无为而无不为,也即《中庸》中说的:“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是不追求,是不刻意去追求,是用神不用意。
那么什么是抱元守一呢?
很多人会理解为意守丹田,因为丹田那里原来有脐带,返胎息一类的,这都是凭相当然。人一旦脱离了液体生活环境,就不可能再回去了,胎息只是一种理想,腹式呼吸,调息绵绵,而不是真正像胎儿那样在液体中呼吸,靠吸收母体的营养生活、生长。
抱元的元就是元神。元精和神差不多,精是神的物质基础,也是外现的东西,精光是神也不是神。神中有精,精中有信。从眼神中看到一些气质、心意就是这个意思。大家有时候看到会有一些矛盾的表达,有时候说要虚,有时候说要笃实,到底是虚还是实?是虚中之实。因为神与意比起来虚,这就是我们要轻、要松、要静的原因。但凝神、心静要强度大,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这就是所谓的实,好像虚的东西很实似的,干扰不了。因此,虚实是相对的,虚是相对意来讲,相对别的实体实物来讲;实是相对虚来讲,要笃实,要有“物”。儒家说的诚就是有,就是实,不诚就是无,是没有,是无物。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知道抱元守一是怎么回事了。是应该守静、致虚极,或者是守善念。也即一志凝神,至于志止于哪,如果是静修就要止于静定沉着,如果是日常生活就要止于善念,如果是读书就要专心于书的内容,如果是打拳就要专门于动作的目的和意义。
孟子说“志至焉,气次焉。”还说“夫志,气之帅。”“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反动其心。”
简单说,要心静、定,不动心,不动气,要专注,这就是抱元守一了,不要妄想守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儒道释都有一套修身养性的方法,儒家的比较简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练太极拳如何抱元守一?
一是要一气,动作要从头到尾不间断。
二是高低自始至终一致(除高式子和低式子),不要忽起忽落。
三是动作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四是力度要统一,不要像打摆子一样,一阵儿发力,一阵不发力,去表现动静相间,动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五最重要就是不要走神,要专注动作。
先练一,一至笃就是无,专注才能虚无。这就是对立统一。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一、“好学近于知”,我遍读儒学和道学经典,也稍涉猎佛学。
二、“格物致知”,我练太极拳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乱其所为而动心忍性。饿而识饱,忆苦思甜。人一直没有饿过是不知道饱是怎么回事的,这就是熟视无睹、司空见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是从各种不好的状态中知道好的状态是怎么回事的,我小时候非常专注,后来确实因为愤怒、恐惧、忧愁、耽乐而破坏了,身体也垮了,精神也不好,气当然更不好,才想到要练太极拳修身。现在还不能专心致志,所以我知道专心就是凝神,一就是无,这不是数学,这是修身,能达到专注就能达到虚极。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我现在还没达到理想状态,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般人不要教我这些修身的知识,因为我可能比他懂得多,那个人在我文章下面留言:我讲,你听……然后是一堆全然不懂的话——他自己全然不懂,跟小孩子学话说似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