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一回之贞下起元(读书笔记西游记)


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一回之贞下起元

文/雪白于野

鸿蒙,也会被写作“鸿濛”,是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也泛指远古时代。


开篇便是从鸿蒙混沌的时代到万物伊始之萌发,清浊两分,天地相离,中间便是滋生的万物,有万物意味着有变化,有变化就会有故事发生。


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一回之贞下起元


书中提到的一点,天地也有寿命。但估计是天地的寿命太长,计量也选择一种化繁为简的记录办法,即一元就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岁。而一元又被拆解成十二会,十二会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亥终将结束,天道人事也将循环往复,重新接近“子会”。这里最难解释的就是“贞下起元”,其实也不难理解。


元亨利贞,是源自《易经》乾卦的四德。元,开始;亨,亨通;利,收获;贞,贞正。代表着乾阳从开始到结束的演变,也是象征着天道周转,历经了春、夏、秋、冬四季。


因此元亨利贞也被引申为四季、四德。“贞下起元”就如同四季里的冬去春来,万物循环翻新。


书中所提的“四象”是日月星辰,但是翻开中国的历史,“四象”的范畴并不仅局限于此。比如说“两仪生四象”,这里提到的四象指的是老阳、少阳、老阴、少阴。


或者将天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而按照东西南北四个区域随之匹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代表着四象。


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一回之贞下起元


故事开篇大开大合,从天地阴阳、三才四象起笔,从混沌虚无到确有实物。从盘古开天地,到四大部洲,在细致到东胜神洲上的傲来国,此国近大海,海上有座花果山,山上有仙石,石开现石猴,书中主角由此开始粉墨登场。书中由大视角切入小视角,层层递进,娓娓道来。


石猴乃是日月精华所滋养之物,有了灵通,会学爬走,会拜四方,有敬畏之心,但是毕竟经历少,还保留初始的纯真与兽性。在山中与真猴子一般,食草饮泉、采花觅果,与林中飞禽走兽相伴周游。


但是生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众猴顺涧寻源,发现飞泉瀑布,欲探究其本源,但是心有所畏惧,以猴王作为诱惑竟然“连呼了三声”,给足了气氛和面子,石猴才姗姗应道。众猴慕强,石猴也彰显了风光与英勇。


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一回之贞下起元


石猴进水帘洞复而返,带领猴儿们再次进去。称王前也有让众猴信服的理由:一是凭本事和胆量进来的第一猴;二是寻来了一个能安眠稳睡,可遮风避雨,且有天然石头做成的锅碗瓢盆椅等家当的福地。


曾经孑然一身的石猴,也换了个身份,成了这花果山水帘洞里的猴大王,“石”字便抹去,隐藏了过往,得了个美称——美猴王。


其实也不难联想到,曾经草根出生的朱重八,位高权重以后也更换了一个更为文雅的名字——朱元璋,过往虽说没有抹去,但也稍稍修饰了一番。


许是称王称霸久了,肆意享乐的时间长了,想着维持这一盛世局面,也逐渐贪了起来,追求与天地山川同寿,美猴王再也不是那只曾经游纵山林、无忧无虑的小石猴了。


登木筏,趁天风,漂洋过海,从东胜神洲跑到了南赡部洲,去求取成仙之道。


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一回之贞下起元


美猴王开始来到人间地界,试图入乡随俗,剥人衣裳,学人衣,学人礼,学人话,可是无人教导,终究在东施效颦,学得不伦不类,甚是滑稽。


参访仙道无果数十载,又跑到了西牛贺洲的地界之上,得一樵夫指引,寻那灵台方寸山、那斜月三星洞,洞中老神仙——菩提祖师。


也因美猴王是个天生石猴,无父无母,菩提祖师便给取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名字——孙悟空。


为什么叫孙悟空呢?因为猴王此时身形鄙陋,但形似猢狲,若是取“猢”字,丢兽傍意为去除兽性,剩下的古月。古,老的意思;月,代表阴。老阴在阴阳学说里是不通阳气的。不能化育,也不通灵气,寓意不好。


去兽取孙,繁体的孙字——孫。子,男儿。系,婴细也,意思是婴儿的脐带。婴儿,代表着新生,也代表着祖师对猴王的寄寓。褪除兽性,如获新生。


悟空中的“悟”字,给出的解释是,门内有十二个字,恰巧猴王正好是“悟”字辈的,便取了“悟”字。


对于“空”字没有给出直白的解释。只是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鸿蒙初僻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顽空,脑海空空,无知觉无思想的一种状态。猴王本就生于虚无,无父无母亦是无姓,本就是一种空,破空需要有悟性才行。


因是读书笔记,不拘主题,只是读到哪里想到哪里,随手记下的一些零碎想法。


文/雪白于野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