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集:看阴宅(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小集:看阴宅

我家位于湘黔桂交界处,隶属广西,周围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奇闻轶事多如田间盛开的野花,我采几朵给皮皮客栈的朋友们看看。

民间故事小集:看阴宅

1,看阴宅

我们村儿东头有一老人,年逾七旬,久病,自觉时日无多,嘱咐家人请风水先生看个阴宅。

老者家人听闻我父亲有一知交,是很有能耐的风水先生,就登门请求引见。

我父亲很为难,那个阴阳先生常年行走在湖南贵州广西边境,行踪不定,又不带手机,去哪儿找他?

巧的是,这个老人家人离开我家的第二天,阴阳先生竟来到了我家中,说是回湖南老家,顺道过来看看老友。

父亲把乡人的请求告诉先生,先生听罢,说句“也是缘分”,爽快答应了。

事后,老者儿子告诉我父亲,阴阳先生只是跟他上了村子后山,两人随意转了一圈,回来的路上先生说,“你父亲还有一段日子,好好伺候。寿终正寝次日,正午时分,沿此路上山,一直往前走,什么时候听到小儿敲锣,才能放下棺木,这就是阴宅之地了。择好地方后,一直向下挖,挖到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板,方可。切记!切记!”

小儿敲锣,然后挖。

老者儿子将信将疑,但是再问,先生却也不再多说。

半年后,老者过世,孝子贤孙抬着棺木上山,沿着当日所指山路,一直往山里去,开始还见到些人烟,越往山里去,人烟越稀薄。

人人心里都犯嘀咕,深山野岭哪里见得到什么小儿敲锣?不会是瞎扯吧。

山里变天快,刚才还晴空万里,忽然间狂风大作树枝乱舞,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瞬间就打落下来。

孝子们抬着棺木,四处寻找避雨之处,老者的孙子由儿媳妇带着,也跟在队伍里,当时才六七岁的样子。

儿媳妇看雨下这么大,麻利地拿起手边盆子扣在小孩儿头上用于遮雨。

“铛铛铛、铛铛铛……”雨水打在盆子上,人们面面相觑,忽然间有人恍然大悟,挥手大叫, “小儿敲锣了,小儿敲锣了!”

不一会的功夫,雨停了风静了,人们按照师傅说的在原地放下棺木,确定好墓地方向往下挖,足足挖了两米多深后,方方正正的一块大石板完完整整的出现在眼前。

民间故事小集:看阴宅

2,

转世

村里一韦姓人家,中年得子,生得粉雕玉琢,家人如获至宝。

孩子3岁左右,父亲挑上新米,母亲提起腊肉,一起出去走亲戚。

途间经过一户人家,家门敞着,一条黄狗懒洋洋横卧在门前晒太阳。远远见到小孩儿一行,那狗忽然来了精神,围着小孩呜呜直叫欲舔其脸。

小孩愣了许久,突然挣脱母亲的手,就朝那户人家跑去。

父亲追上前勉强抱起小儿,孩子却扭动着身子奋力挣扎,哇哇大哭:“呜呜呜呜,要回以前的家,要回以前的家,呜呜,拿玩具,拿回我的玩具。”

父母大惊,随其入门告之主人家。

小孩进门后不再哭闹,沿着木梯,步步上爬,轻车熟路,直奔三楼而去。三楼中间是一空荡荡的客厅,客厅两边分布着三间房。

他毫不迟疑地去推最外边一间小房门,只见昏暗的房内堆放着陈旧杂物,张望一会,他跑到屋角一隐蔽处,掏出一个小拨浪鼓,仔细看看,小拨浪鼓摇得哗啦哗啦响,之后转头向着众人笑逐颜开:“我的,我的,还在,还在。”

主人家泪流满面,说这正是自己小儿子心爱之物,当年4岁的儿子意外夭折后,曾经爱不释手的玩具便不知所踪,不想,今日却以如此方式寻得。

后来听父亲的老友说,很多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携带前世记忆的,只是随着岁月变迁,大都忘记了,只有个别执念特别强的,还会有零星片段,会觉得某地某物好像见过一般。

民间故事小集:看阴宅

3,

替阎王办事的人

我堂叔家住贵州东南,无师自通,懂一点奇异之术。

有一天堂叔突然离家,说是去买纸钱香烛。家里人面面相觑,这时节买什么纸钱啊。

买纸钱香烛回来的路上,堂叔遇到一熟人,熟人见他一大早行色匆匆手提白事之物很是奇怪,于是问他:“一早带这些东西准备去哪里?”

他面色戚戚答:“小甲不行了,今日大限已到,我得赶过去搭把手,顺便把办白事的东西带去。你也跟他熟,我不瞒你。”

熟人听罢,哈哈大笑,说:“我昨日才从那村子喝酒回来,席间亲眼见到小甲,人家活得好好的,看样子身子骨比你还壮。”

堂叔叹了口气答道:“你不知道,昨天夜里我骑天马替阎王爷拘人,路过桂北界,眼见同行把他拘走了,我俩是小时玩伴,感情很好,可当时想叫他却不得。”

熟人大奇,便与堂叔同行,两人急急赶路,刚入村口,就遇上了准备去通知亲朋好友的孝子,一问方知,小甲在他们进村的前一刻刚刚过世……

堂叔曾说,阴间人手不够,阎王有时就拘了生魂帮阴间办事,而自己就是那办事的人。

当地的某一块地方就属于他管,至于何时拘,拘的是谁,自有天数,天机不可泄漏,只能奉命行事。

这么一位“骑天马的人”早已过世,现在想想,不知是否还有接任者,也不知是谁带走了他。

4,鬼 师

我们这儿八乡十寨均有“鬼师”。

鬼师按其擅长不同,又可分为主持各类祭祀活动的祭师;行米卜、草卜、掷卜等解日常凶吉的占卜师;“走马过阴”专为阴间阳世搭桥传话的阴师。

乡野鬼师多有文化,却并不是职业巫师,他们日常多在田间地头农耕劳作,只有乡人需要时才会设坛做法,所取酬劳也非常简单,或是一升米、或是一块肉、或是几元“利是钱”,全凭主人家心意,所以多得乡民敬重。

桂北一带,有一石姓阴师便是阴师行中的翘楚。八乡十寨谁家有事要与过世亲人沟通,多求于他,总能达成心愿。

一日,石姓阴师传出话来,自己年事已高,老祖宗传下的本领尚未有人继承,十一月要选一天开门收徒,所有本事将倾囊相授。

十一月的桂北寒风凛冽,寨中最大的鼓楼前挤满了来看热闹的。鼓楼前的平地上画了好大的一个圆,圆中孤零零放着一条长长的木板凳。

老阴师来到鼓楼,走入院中,说:“走马过阴,需要老天赏饭,如果不是这块料,怎么教也学不会,如果学艺不精,强行过阴,轻则痴痴傻傻,重则扔了性命。所以今日收徒,不拘于男女、不限于年龄,只要通过考核,便是我的徒弟。”

话音未落,一些二十出头的男子便迫不及待地走入圆圈里。

老阴师将参选人员分为两组,像骑马一样分开双腿坐在长凳上。

众人坐好后,他自己便跨坐凳子中间,闭目,口中念念有词,两腿开始微微抖动,然后抖动频率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分坐在两旁的人开始还是神色紧张地坐在凳子上,随着阴师开始念咒语,慢慢地他们闭上了眼睛,两腿也开始微微抖动起来,之后便如老阴师一般越抖越快。

这么多人同时抖动,木凳子却稳稳的没有一丝摇晃。

不大一会儿,有人忍不住大叫:“好黑、好黑,看不见、看不见。”

旁边的看客们又惊又怕,大气也不敢喘。

不知过了多久,老阴师停下了咒语,腿也不再抖动。

两侧的人慢慢睁开眼睛。老阴师问:“你们看见了什么?”

参选众人茫茫然道,当时四周漆黑一片,只觉得似雾中骑马,什么都看不见。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那凳子就是马。

老阴师叹气:“下去吧。”

如此反复几拨,开始只是青年男子,逐渐的中年人加入,到了最后,竟然连一些胆大的妇人姑娘也加入其中。

眼见天色渐晚,老阴师也有些体力不支了,他望了望四周,“还有人来吗?最后一次吧。”

这次上来的人员年纪参差不齐,看客们好奇心已经耗尽,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敬畏,调侃声此起彼伏。

这时,忽然从圆圈中传来“哎呀!”一声喊叫。

众人安静下来,望向长凳。

老阴师停止了念咒语,走到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跟前,“孩子,你看见了什么?”

那姑娘答道:“我骑着马走,开始漆黑漆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越走越亮,我看到了好些不认识的人,他们都看着我,走着走着,我看到了过世的爷爷,爷爷正端着烟斗吸烟,见我过来就喝道‘丫头,你年纪轻轻的跑到这里做什么?还不回去’,没等我回答,他就拿着烟斗往我头上一敲,我一疼就喊了出来。”

石姓阴师不见喜悲,只说了句:“想不到我要收的,竟是名女弟子。天意如此啊。”

5

山鬼

我们村儿四周高山环顾,有时夜深人静,远远可以看到山上火光跃跃,那火光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化为一个圆圈。

每每这时,老人就告诫家中小辈:“莫要大声喧吵,惊动了山上玩耍的山鬼,山鬼气量小,小心捉了你去。”

村里有一个十二三岁少年,在外读书,胆子很大。

放暑假他回到村里,再听老人说起山鬼之事,大笑不止,说,“明天我就上山找山鬼。”

他果然偷偷上了山,直到第二日天刚刚亮时,少年才回来。

少年告诉四方邻居,我在山里呆了一天一夜,除了几只山鸡,哪见什么山鬼?

家人见他全须全尾归来,也放下心来。

不想那天半夜,少年房中忽然传出一声惨叫,父母闻声进屋,只见少年躺在床上,头上凸起一个包。

少年边吸着气,边说,睡梦中似乎被谁打了一棍。家人环顾四周,只见木房内窗户紧闭,哪里有人,便给他上了药,好生宽慰。

谁想,从那日起,少年头上的包每日都较前日大几分,涂了药膏也不见好。一个月后,额头就如顶了一个大大的鸭蛋,少年羞于见人,只能躲在家中。

家人没办法,只好去寻鬼师来问。鬼师说,这事自己还不知道吗。

少年的母亲,只好天天去鬼师家搭手做农活。

鬼师无奈,便让她回家问少年,那日上山,是否惊扰了什么。

少年这才提起,夜里山雾弥漫,分不清方向,途中依稀听到山谷下似乎有小儿喧哗,寻声音望去,总不见人,他心里害怕,便随手丢了根树枝下去壮胆。到了后半夜,月光明亮,他乘着月光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母亲再去找那鬼师,鬼师家人将一小袋子交给少年的母亲,说是鬼师不在,要她“一棍还一棍,也算两清了”——让她入夜将袋子里的东西放在少年房门外。

母亲到家打开一看,袋子里面有若干山果,数双用草编成的小鞋,鞋子约两寸大小,编得颇为精巧,看样子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第二日一早,放在少年房门外的鞋子和野果不见踪影。

过了几日,少年额头上的包便逐渐消了下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