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境界,一个被当代人都忽略掉,却能左右人生成败的隐形力量(谦卑的内在和境界)
一个人能达到多高的人生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多强大的内在境界。
而内在境界则体现在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上。
现实来看,当下的人们多专注于外在机巧聪明的把弄,而缺乏对自我内在境界的修行,这正是阻碍人们自我提升最大的障碍。
当下人们的人生态度普遍比较负面,我且以最典型两例加以说明。
第一类是精神内耗,就是事情还没有发生,自己的内心便忍不住反复去预演各种可能出现的情景,反复思考。
最后导致心力耗尽,没有了行动的魄力,自己把自己干掉了。
而另一类则是内心悲观爱逃避,这种人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先看到坏的方面。
比如当下很多年轻人“恋爱难”。
他们还没有去真正熟悉对方,便已经开始患得患失,害怕分手,害怕背叛,害怕渣男等等,因此也就丧失了真诚。
要知道真正的爱情是纯粹、火热的生命情感,如此带着先入为主的消极观念去恋爱,是体会不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
于是,人们越找不到爱情,便越是悲观,可越是悲观,便更难找到爱情了,这是一个死循环。
再比如工作问题,当下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再抱怨自己的工作。
体制内抱怨规矩多、束缚、夹板气,体制外抱怨不稳定、加班、没保障。
打工人抱怨老板,创业人抱怨经济形势,甚至有些人“无语怨东风”。
当下的时代,人人都能“指点江山”,自负才华,仿佛天下的一切都有问题,只有自己没问题。
可其实,你真的如你想象的那般有实力吗?
就算有些人不乏有几分才华,可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们,只会打“顺风牌”。
他们只有乘着“东风”才能发挥才华,若缺了“东风”什么也不是。
人万不可把时运错当自己的能力,要知道若“东风推背”,换做谁也都多少能蹦跳出些花样来。
况且,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多“东风”。
好比古话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周易》也告诉我们人生状态,不过“吉凶悔吝”四字,其中能够称得上好的只有一个“吉”,仅仅不过四分之一的占比。
所以人一生大部分精力都是要去面对逆境的。
而一个人到底几斤几两,也是要在逆境中检验的。
当然或许你认为“躺平”、“低欲望”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规避逆境的蹊径。
但不要忘记,你停下脚步,社会可是在加速发展。
你以为的逆境规避,不过是掩耳盗铃般暂时逃避“逆境感”而已,迟早有一天社会会将你拉入更大的逆境中去。
那么怎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正向的人生态度?
- 首先便是乐观、积极。
古话讲“阳还始终,阴极反阳”,这天地间的终极规律便是终要由阴反阳。
尽管“反者,道之动也”,天地间一切事物的运行,都必然朝向它的对立面发展。
阳极亦会反阴,但阴又何尝不是复阳的过程呢?
所以如此来看,人的一生不是处于“阳”的状态,便是处于“复阳”的状态。
“悔吝”是“吉”之开始,人生不如意之时,恰意味好事将至。
如此便哪里还有什么不如意呢?
人生之真谛不用质疑,必定是永恒的美好。
我们要做的,便是只管将当下的一切困难和不如意都视为成功路边的美景拿来欣赏,只管在逆境中顶着别人的质疑与指责逆流而上就好了。
这种人生态度就来自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它赋予了我们民族最坚强的意志以及最坚定的信仰,它使得我们无论当下处境有多么艰难,都能坚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 而其次,我们也要懂得“变”。
《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们要保持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坚持,但却并非要一条路走到黑。
任何事情的发展,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变通,变通就能够继续走下去了。
最典型的例子,人生观念的问题,古人讲三十而立,一个人的人生观念往往在三十岁的时候能够正式确立下来。
但很多人的人生观念也恰恰固化在了三十岁。
要知道宇宙的终极原理就是一个字“易”,也就是变化。
“易”字,一“日”一“月”,日月更替便是“易”。
我们人身处这日月更替的天地之间,若敢固步自封,便是逆天而行。
所以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说得很对,人要让自我内心松下来,要能够去海纳百川,让各种新鲜观念自由进出内心,这是人最开明、通透的境界。
现实中的人们普遍存在着很强的“我执”,就是带着强力的自我观念去看问题。
于是对与自己以往认知不同的信息便会本能产生排斥,这就是典型的不懂“变”的例子。
如此一来,你以为自己很明白,但其实你已经陷在了自我认知牢笼之中坐井观天了。
这也是人生进步的一大阻力。
其实,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观念中,人生问题根本不必如此细分探讨,不过“天人合一”四个字。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天地一样。
所以人想要真正做一个人,只管去效法天地的特性便好了。
就好比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是坤道,代表着厚德载物的德行。
天是乾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动力。
这天地间一切特性包含在一切,就是“道”,而“道”本身却又不是什么高妙到无法触及的东西,它本又是一切的自然而然。
所以,这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内在境界。
随和、平凡、自然却又刚健、变化、坚定,一切德行如天地一般浑然天成,毫不刻意。
如此人生也就既不乏独立,又不失本真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