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那么,“太岁”到底是个啥?(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近些年,随着网络剧的兴起,灵异题材的电视剧也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灵异题材看似新颖,但在这些灵异题材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比如,网友认为,网剧《无心法师》里的主角无心就是由“太岁”而变,不老不死……那么,“太岁”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无心法师的不死之身
主角无心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活了多少岁。人间风云变幻,他只是重复的活着,在时间的长河中捕捉零星的快乐。他有时隐居于深山,有时来人间,以替人算命、捉鬼为生,他渴望与人亲近,渴望爱人。无心的血液有种独特的功能,能够压制邪灵,他不仅能够长生不老,还拥有不死之身。
在第一部中,无心被妖人岳绮罗砍掉一半的头。
在第二部里,为了救人,被日军飞机轰炸,断了两条腿。
然而,没多久,无心就又完好无缺的出现在大家眼前了。
无心究竟是何物?这不禁引起了观众的猜想。有网友认为,太岁(即我们常说的肉灵芝)生命力强大,随意切割都可生长,无心应该就是太岁。
那么,太岁的来历是什么?有着怎样的传说?
太岁
太岁的来历
在中国的多部古籍之中都曾有过关于“太岁”的记载。
在《山海经》中,太岁被称为“视肉”“聚肉”“肉芝”。既然带“肉”字,说明太岁可以食用。据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它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皆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并把其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神农本草经》记载:“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古人认为“太岁”具有长命百岁的功效,是古人所认为的不老不死之仙药。因此,后世历代帝王都在寻找这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徐福寻找的仙药就是太岁——肉灵芝。
太岁的传说
在我国,太岁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源于古代中国民间的天体崇拜,由道教继承发展为拜太岁信仰。在汉族民间传说里,太岁即岁星、木星的神格,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是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因此形成了一种太岁禁忌。
据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记载:有一农民到田间除草,见一株小草,即锄去之。回家即高烧说胡话:“太岁头上动土。”家人惊骇,大破钱财,百般献祭,才得以治愈。
《续夷坚志》也曾记载:“许州人何信叔,金章宗承安中进士。崇庆初年,以父忧居乡里。曾率童仆掘地,深丈余,得肉块,如盆大,家人大骇,急急埋之。不久何信叔病亡,妻子及家属十余人相继病故,识者谓‘肉块’,太岁也。”
古时候人们也将太岁视为君王。东汉王充《论衡》中说:“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说:“帝王系命于太岁、后妃系命于岁之阴。”清代《协纪辩方书》一书对其进行了扼要的总结:“太岁,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岁为贵神,其所在之向当然也是尊贵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却因为太岁所在的方向太过于尊贵,反而必须避开,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份。
因此,在汉族俗语中有“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一说。不过,太岁并不是凶神,只要人们“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它就会庇佑百姓, 回报正面的价值, 带来人们一岁又一岁的平安。
目前来说,关于“太岁”的存在、作用和药效,在生物界始终有争议。现代科学发现,肉灵芝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大型粘菌复合体,其结构不是由单一的细胞构成,而是由细菌、粘菌和真菌三类构成的一个聚合体。许多典籍中都记载“肉灵芝”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但实际上现在科学界对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对‘太岁’的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网友们认为无心法师是由太岁而变,正是将无心不老不死、血可驱邪的特征与神话传说中太岁的形态特征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一种猜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