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原理浅谈(五合五行原理)
五行是学习中国文化避不开的一个元素。易中虽然没有五行的说法,但是五行却极大地丰富了易的应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五行的概念源于阴阳四象学说,完备于春秋战国时期。
阴阳四象发展出了八卦,而五行远远晚于八卦的出现。这从侧面反应出来五行理论诞生的曲折与困难。同时我不禁要怀疑,为什么,在有了可以万物类象的八卦系统之后,为了什么还要再同样以阴阳四象为基础再发展出一套五行的理论?这不科学啊。
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有一日我忽然明白,原来五行和八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啊。侧重点不同。
我们知道八卦万物类象,重的是象,不管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总归要确定一个卦象。而五行不同,五行虽然也确实需要类象(类象成金木水火土之一),但是他的重点不在于此,五行的精髓是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们总结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两个关联事物只存在利与害的相互关系。利与害即是阴与阳,利我,害我,利他,害他即是四象。在五行理论中,利与害又被我们称作生与克。
当古人试图建立一个任意点可以全面体现这四种关系的最简模型时会发现:
A-B模型,只能体现一种关系。
A-B-C模型,任意点只能最多体现两种关系。
ABCD模型,任意点最多体现3种关系。
ABCDE模型,任意点可以体现四种关系,最简。
这才是五行之所以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者六行的原因。我以为五行理论应该是为了表达关系而创立的,所以,生与克才是五行的精髓所在。
道理粗通,心中喜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