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初中语文考试必考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诗歌中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人都讲求“学而优则仕”,希望能在官场中有所作为,但他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仕途通达。因此,很多有才华的文人在仕途受挫后,都会产生怀才不遇的感慨。

比如汉代的贾谊就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人。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具有治国之才,但却并不受重用。唐代李商隐感叹他的遭遇,写了一首《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从前面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汉文帝求贤,在宣室里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前面看起来像是皇帝求贤若渴,但是后两句却笔锋一转,汉文帝和贾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原来皇帝并不在意贾谊的政治才能,可惜了贾谊空有一腔才华,这个时候的贾谊肯定是充满了无奈。

李商隐通过首诗表达了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同时也寄寓诗人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不得重用的感伤。

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的经历,不仅发生在贾谊身上,也发生在“诗圣”杜甫身上。

唐代的官场,流行熟人引荐,而杜甫却是无权无势,只能到处找官员推荐自己。

在《赠韦左丞丈济》中,杜甫写到“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在这里,杜甫把自己比喻为“老骥”和“饥鹰”,其中,一个“老”字就写出了杜甫的年华殆尽,而一个“饥”字,更让人感受到杜甫的穷途末路。

诗的最后,杜甫更是这样写道,“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榛芜”的意思是“荆棘杂草”,是杜甫的自谦之辞。杜甫用如此谦卑的口吻,希求这位韦左丞能够引荐自己。这首诗是为我们刻画了杜甫入仕无门、怀才不遇的形象。

明代的徐渭也曾写词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徐渭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

徐渭晚年时创作了《题葡萄图》,来感慨自己的遭遇: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第一句中的“落魄”写出了诗人的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了他晚年的孤苦寂寞;“书斋”“啸”则写出了诗人的恃才傲物。“明珠”表面上是写所画的葡萄,实际上指的是诗人的才识无人可以欣赏,只能像明珠被抛弃在野藤中一样被埋没。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到这里,诗歌中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讲解就先告一段落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古代多有才高而不受重用之人,比如汉代的贾谊,他虽有经世致用之才,却被皇帝拉着求神问鬼;“诗圣”杜甫,更是入仕无门、怀才不遇;文学家徐渭,才识无人欣赏,像一颗明珠被抛弃在野藤之中。

怎么样,你理解了吗?我们下节课再见!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古诗词常考抒情手法,不要错过!

中考古诗词常考动静手法,不要错过!

中考古诗词常丢分?正确认识诗歌描写手法是关键

中考语文常考诗歌意象总汇,必须要收藏

学会赋比兴,中考语文轻松得高分

「必收藏」初中语文知识拓展,诗歌中的怀古讽今(1)

「必收藏」初中语文知识拓展,诗歌中的怀古讽今(2)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1)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2)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3)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4)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细节描写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虚实结合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贬官谪居之恨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忧国忧民之感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伤离思别之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