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的秀才,以助人为乐为日常,终成钦差大臣(怀才不遇的秀才)

人是要有所作为的。

人在手头宽裕的时候总是想干一番事业,做一些慈善的事情,为民做些好事,为国分些忧愁。比如佛教、道教宅地的修复,扶助贫困,解救灾难,赞助儿童读书,养育孤老等善事。

许多人喜欢将自己的财富分享给大家,这是善良和大义的人才能做到的。普通胸怀的人不这样做,他们巴不得多占些便宜,他们哪里知道这才是成就自己的奥妙呢?

怀才不遇的秀才,以助人为乐为日常,终成钦差大臣

人们施舍得越多,得到的好处越多,这叫做有失才有得,也叫积阴德。阴德积得越多,得到无形的帮助就越多。这是一般人不会知道的真理,也是常人认为不可思议的奇事。

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要珍惜,就得做好事,做善事,积善德,不求回报。这样,善行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好事,出现意外的惊喜,出现人才的获得和好事成双的结局。

从前,有一位来自外乡的客人,成天在街上为人打扫卫生,清除路上的障碍,扶救有难的过客,照顾过往的老弱病残,紧急的时候还解囊相助。而自己穿着普通便衣,系着破腰带,吃的是素餐粗食,住的是简易房子。

怀才不遇的秀才,以助人为乐为日常,终成钦差大臣

一天,路上的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比往常热闹了不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些人奔跑躲藏,恐怕有什么祸事降到自己的头上。而只有这位不被人知名的客人站立路旁,照顾过往行人,看有跌倒的赶紧扶起来,有拿不动东西的赶快帮一把,有争吵拌嘴的赶紧去劝解,有打架斗殴的立即排除。好像他就是上天的使者,专为大家做善事一样。今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行人如此的慌张。

有一个人告诉他,今天是兵部尚书的诞辰,儿子为了纪念他,特意请了许多客人,为他举行祭祀,一会儿车马就要来了。正在这时,前头开道的车马已经到来,吆喝着两旁的人让开道路。突然一个小孩子跌倒了,孩子的家长不在身边,看来是走散了,他赶紧拉了起来。小孩已经摔伤了,脸上流着血,他一边给孩子包扎伤口,一边大声喊着:“谁家的孩子,快来认领!”


这时,开道车在他身边停下来了,车上下来一个人,对他说道:“你能带着小孩等他的父母吗?”他说:“能,我一定要找到他的父母。”说着又继续喊起来。

怀才不遇的秀才,以助人为乐为日常,终成钦差大臣

可是始终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小孩。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眼看天快黑了,仍然不见有人来认领孩子。祭祀的队伍回来了,发现他还在这里等孩子的父母,便停车叫他带着小孩上去,等明日继续打听。这时,天已经黑了。

他被带到尚书的家里。经过询问,知道他是一个穷秀才,饱读诗书,有学问,由于怀才不遇,一直穷困潦倒。他便以积德为业,天天做好事,觉得这样心情会很愉快。他已经习惯了助人为乐的生活,他叫郑天林,是浙江人。

尚书的儿子看他人品好,又有学识,且庄重大方,把他留下来做自己的助手,书写记事。这样,他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他殷勤好学,踏实聪慧,被任命为礼部从事。后来又成为皇上的钦差大臣,负责朝中上下命令的传递。

他做事踏实,一丝不苟。一天,早朝过后皇上告诉他,要去浙江一带查访民情,要他陪巡。他很高兴。经过这次陪巡,皇上看中了他,觉得他是一个理智的才子、难得的忠良。就把他一直留在身边,听候使用。

怀才不遇的秀才,以助人为乐为日常,终成钦差大臣

家乡的人们听说他当了皇帝的钦差大臣,先是吃惊,后是心服。都说他是天天做好事积下的阴德,因为他家境贫寒,也没有去考取什么功名,恰巧遇上了这样的好事。如果那天他也跑了,或者不管这个跌倒的孩子,他就没有当钦差大臣的可能了。

这真是善有善报。钦差大臣的故事传遍了很多地方,成了当时教育人做善事的活教材。从此以后,他的家乡出现了许多像他一样做好事、积善德的人,也确实出了不少的名家名人,所以,后来被称之为“自古江南多才子”。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