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的故事:马致远的怀才不遇(元曲四大悲剧故事)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马致远《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元朝读书人的命运往往跟整个时代息息相关,蒙元时代的茫茫中原,读书人有鸿鹄之志,欲图振翅九天,可是这个时代却如同幽深的黑夜,秋风劲吹,略带寒意。马致远寒窗苦读,屡经科举,可谓仕途坎坷,直致中年之时,方才得中进士,任职地方官员,与年少时的穷困潦倒相比,生活上得到彻底转变,而精神上的需求,却依然无法得以满足。
同时代的诗人曾经有“东风万里衡门下,依旧中原一布衣”,这种熟习诗书礼乐,仗剑行走天涯,哪怕有服务天下百姓之心,回环绕转,却依然只是一介普通百姓,难以进入朝堂权力核心层,就更别说实现自己胸中抱负了。马致远无奈之余,亦便生出这“中原一布衣”的感慨。所谓九天,所谓中原,读书人而言,都是渺远而不可及,身处困顿局,缺少解局人。
马致远在官场多少还是有些政绩,否则也不至于在浙江任官吏后,又被提拔到元朝大都城中任工部主事,元朝的工部主要统掌诸色人匠总管府等官署机构,应该类似于国土建设部门,负责开展土地规划、河道运营、桥梁修筑等事务,从马致远后世对诸多自然风景的精致描绘,其作为基层公务员,应是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履职尽责方面还是不错的。
悲,故人知未知?这个故人到底是谁,已经无法考证。元朝时期的读书人,跟两晋时期类似,即便朝中为官,也多放浪形骸,崇尚老庄无为义理,只是沉浸在自我中,往往无法自拔。马致远亦为如此,希望上达天听,用自己对天下之看法,去施政于民,最终却也落得个“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家冢”,终究不过是一场噩梦而已。
在《清江引》中有“你把柴斧抛,我把渔船弃”,无非便是想寻个稳便处闲坐地,年少时以为在官场,待得受尽折磨,才晓得“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马致远对朝政之失望,终化作其曲词中的音韵,伴随着他在京西古道上的徒步行游,为后世所知,对兼济天下的传统理想,却不得不归于尘土。
当然,登楼意,恨无上天梯!当年曹魏时代,王粲以才子之名客居荆州,冀望能够与执政者共谋民政的同时,更希望迎接太平盛世的到来,马致远亦便产生如王粲般的感念,但面对蒙元统治者骨子里对读书人的蔑视感,马致远无可奈何,竟只得“一恨千秋”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