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封不成侯、真的是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吗?(飞将军李广为何难封)
大家好,我是老刘。
有句老话说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百年来,这对西汉好哥俩,变成了“埋头苦干有份,升职加薪靠边”的悲催代言人、冯唐屈才是因为嘴,那李广又是为什么这么悲催那?今天老刘就来为大家说道说道“李广难封”的事情。
要说李广啊,得从他爷爷说起,他爷爷呢,是秦国名将李信、这位可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建立赫赫战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的将领啊、可惜始皇死后,天下群雄并起、楚汉争霸期间,李家搬到大秦的老根据地,在陇西低调做人、虽然家族辉煌已经落幕,但那份荣耀一直激励着李家族人、家族世代传习射箭,在李广身上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公元前166年,匈奴的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萧关(今甘肃固原东南)、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烧毁中宫(秦宫,故址在今甘肃固原),前锋直抵岐州雍(今宝鸡凤翔)、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距长安那是仅剩下了200里,直接威胁到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
要知道啊,这个时候的大汉王朝,建国那还没有六十年呢,汉文帝刘恒,才刚刚把吕氏专权的烂摊子收拾妥当、号召大家和谐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呢,直接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领兵十万,屯驻长安附近,防卫京师;又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遫ch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发兵上郡、北地、陇西等处迎击匈奴,最后呢是苦战月余,老上单于才退出塞外。
参军的李广,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凭借他精湛的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因此被任为汉中郎、进入了大汉朝堂。话说汉文帝看着彪悍的李广,那是非常满意啊,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可惜呀,你要是生在高祖的时代,那封个万户侯都是随便的事。”
说者或许无意,听者却是有心。打这以后啊,封侯也成为了李广的一个心结。
我们知道,武将要封侯,那是需要战场立功的,对不对。可是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无论李广走到哪里,都能完美地避开战场。这也真够倒霉的啊!后来直到汉景帝上台后,李广被调回陇西当都尉,直到本地羌人反叛,这时,李广感觉立功的机会来了,可结果呢,仗还没有开始打那,这敌人就被劝说投降了,最后李广为了凑业绩,竟然还杀了八百多个投降的羌人。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bì就联合楚王刘戊wu、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这也就是西汉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我们接着说,这时候呢,曾经做过吴王丞相的爰盎yuán ang,j就建议景帝杀了晁错,恢复王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景帝在仓促之中接受了这一建议,处死了晁错。但是,你们说,造反这事儿,哪有干一半就回家吃饭的道理、并且要知道,这时候吴王刘濞的兵马那都是处于优势的。就在汉景帝眼看各方都快顶不住的时候,周亚夫就拉着他的细柳营顶上了,而李广也就是这个时候,被调来参战,正式拉开了他悲催一生的战斗生涯。
当时啊,吴楚大军在向西,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汉景帝的弟弟刘武,他的封国梁国,在这中间,没办法,只能交战了。吴楚大军攻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此时的周亚夫呢,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
周亚夫具体是怎么安排的呢?他啊,让梁王去吸引叛军的火力,自己则带人去切断粮道。然后两下夹击。要说这梁王也是命苦,后来被揍的扛不住了,天天给他的皇帝哥哥发求救信,可周亚夫才不管这些,他坚持要先断了叛军的后勤。
叛军粮草被烧后,拼命想要打下梁王的城池获取粮草吃饭,这场硬仗中,李广不但杀敌勇猛,还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梁王很开心,赏给他一大笔奖金、还授给他将军印,不知道是李广喝多了还是他陶醉在梁王和将士们的欢呼声里,竟然照单全收。
等到七国之乱平定,朝廷论功行赏的时候,李广连个参与奖都没有。有人会奇怪,这是为什么啊!其实,七国之乱的根源,就是这些诸侯王不拿皇帝当盘菜、而李广呢,私自接受诸侯王赏赐的官印、这样做,他到底是皇帝的臣子、还是梁王的臣子呢?
如果换成是哪个没有容人之量的君主 ,李广全家,恐怕都要死得很难看很难看,但是李广遇上的是汉景帝,汉景帝并没有惩罚他,但是啊,在汉景帝的心里,对他还是很不爽的,于是就点名让他去河北当郡守,天天在城下和匈奴人干仗。
此后多年时间里啊,李广是一直在上郡、雁门、代郡、云中等边关轮流打卡、由于治军宽松,部下都乐意为他拼命。李广在边关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我们再来说回汉武帝这边,话说这刘彻长大后,那是有气吞八荒之志啊,他呢,要用祖上积攒的家底,砸出大汉的辉煌荣耀。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呢,分派四路出击:一路是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一路是公孙敖出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另一路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最后一路也就是我们的主角,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这四路将领是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
我们注意一下啊,单单出兵,这里面的事,就很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次出征,四位将领是“军各万人”,也就是说每位将领,领的兵是一样多的。同时,在这场战役里,卫青是初出茅庐,公孙贺与公孙敖,此前虽然有过一定的军事经验,但是呢,并未参加过与匈奴的战役。所以啊,在这场战役里,唯有李广是真正与匈奴做过战的,并且他出兵的地方是雁门郡——而李广曾经担任过雁门太守。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作战经验,还是地理环境等方面来说,李广啊,都应该是稳操胜券。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这场战役,最后的战果是,卫青斩首数百,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大部伤亡但至少全身而退,唯独李广,竟然啊被敌军俘虏了…哎呀,想想真是!
后来啊,这李广逮住机会骑着马儿,哎,还逃回了关内,不过啊,人虽然回来了,但官吏认为李广损失重大,又被敌人活捉、按照大汉的律法,那是要判处死刑的。后来,李广的家人掏了一大笔钱,才将李广赎成平民百姓。经过这件事之后,李广是备受打击,现在的他觉得啊,比光复家族荣耀更迫切的是:怎么洗刷个人屈辱呢?
一时想不到好的办法,李广就经常出城打猎散心。有一次啊,他回来太晚,城门都关了。
这李广自认为在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于是中气十足地对亭尉喊道:“我飞将军李广,尔等还不赶快让开路与我通行。
没想到这亭尉是丝毫不给面子啊,他说:“朝廷明文规定过时不让通行,就算是现在当将军的也不许夜行,何况你还是以前的将军!”
最后呢,李广是软硬兼施、好说歹说,都没有用,只好蹲在城墙根下等天亮,越想越觉得羞愤呢。当年被皇帝赞赏的小伙子,如今年过半百却活的如此窝囊。
命也?运也?时也?李广啊无形中开始滋生出一丝怨气,这丝怨气又逐渐被强化成激愤不公。
后来,由于汉武帝和匈奴全面开战,导致军事人才严重短缺,这李广很快又当了将军。你可知他当了将军后,第一件事是干了什么吗?他啊,第一时间将以前的霸陵亭尉调了过来,然后随便找个理由 给剁了。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啊,在汉代,封侯的标准是【若无功(或)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思呢就是说啊,要想封侯,要么立有军功,要么符合皇帝另外设置的条件才可以。看看李广的战绩、对匈反击战愈加频繁,李广呢是每次都积极参与、可五次主动出击匈奴,三次就迷路未遇敌,两次全军覆没!镇守边关几十年真的一点都不准备吗?不要说和霍去病一样,穿插匈奴腹地二千里来算,就是李广利,当时攻打大宛,远征上万里都没迷路,李广搞一个战术级别的包抄都要迷路,也幸亏卫青军士才能卓越,才能打败了匈奴单于主力。
再看卫青、霍去病等人、第一次卫青斩首数千,这时也没封侯,第二次抓人数千,畜百万,开朔方郡,卫青当然以军功为侯。再看霍去病:
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首虏千三百级,封贤为终利侯。骑干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
这里啊把封侯说的那是很清楚啊,霍去病八百兵得首二千二十八级,又得匈奴高官,当然可以封侯。
另外一个上谷太守,战绩不如霍去病,但“捕首虏千三百级”,也封了侯。
就是李广其族人、李广的堂弟李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当过丞相;儿子李敢“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斩将夺旗,也封侯;;李陵他爹,李广早死的儿子李当户,“当户击嫣,嫣走”,敢当着汉武帝的面打汉武帝宠臣韩嫣,李陵年少即身居高位,后被灭族也是因为投降匈奴,也是当时法律如此、有罪不罚或轻罚,有功则封侯毫不吝啬,卫青、霍去病之外李家可能是最受皇帝喜欢了。
同样李广出塞作战,那是根本没有立过功啊:第一次失军而返,第二次无功,第三次尽亡其军,第四次迷路、你要说你有战功、谁不给你封侯呢?可是啊,你一辈子都没军功,其实也说明啊,李广都打仗水平绝对是有问题的。
太史公司马迁站在文人的视角与立场,其实和帝王本就两样,他对飞将军李广有着敬慕传说的情怀与推崇;后来因为李陵一事被牵连后,那情感和判断自然会受到自身遭遇的影响,导致他借李广之遭遇抒发自己心中的慨叹、所以啊,《史记》还算公正,但是司马迁对李家的偏爱,对卫霍的冷眼还是一目了然的。
卫青一辈子七战七捷,从无败绩,为汉帝国辟地千里,解除长安烽火甘泉之警,把帝国边境线一直推到阴山脚下、而霍去病呢,则是开启了用骑兵兵团,长途奔袭作战的战法,打败游牧民族的中原将领,打出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战绩,两个人呢,为汉朝树立了对匈奴的自信,又在战略战术上首开先河,让后世的将领多了一种作战方法可以参考。对于大汉帝国和汉民族来说,卫青、霍去病的贡献,那是开创性的,更是前无古人的,可惜啊,卫青、霍去病出生入死换来的功勋,还比不上司马迁的一支笔。司马迁在这件事上,做的确实不地道。
后世的人呢,慢慢的,像一些历史上不得志的人,就把自己代入到了李广身上,认为啊他们都是和李广一样时运不济,再加上王勃《滕王阁序》中,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让历代文人一旦遇见不如意的时候,就开始感慨,自己和李广一样运气不好、幻想自己啊:他日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但其背后的本质,却往往是选择性的忽略掉了。
好了,本集呢我们就讲到这里,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交流,我们下期,再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