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一趟四季青:一条供应了半数淘宝女装的产业链
11月3日下了一上午的雨,天空很暗,我睡到了中午才起床。
今天打算去一趟四季青,传说中的中国女装第一街。大部分年轻人对四季青的印象都停留在各式各样的淘宝女装店铺上,听说店铺的货源都来自同一个叫四季青的地方,在电子屏幕这一端的我们无法想象,这些店铺是什么样的一些人在进行着模式化运营?在这样高度集成的行业内部,又是怎样一种规模化的产业供给和流动?我带着一些这样的谜,闯进了杭海路。
在城站地铁站下车,走出来就可以看到杭州站。置身于一片上个世纪的建筑风格,走天桥时可以俯视斑驳密布的铁轨,透显着浓浓的工业时代气息。然而和这复古的工业气息并不相称的,是几栋服饰批发大楼前林林总总的,小推车、三轮车和面包车这三类轻便型的运货工具。
新建的几栋大楼环境很好,里面店铺的隔间玲琅满目,不时有人推着小推车来拿货。每个店铺都堆放着大量的服饰,中间的窄窄的小道更显狭窄。店主或头也不抬地忙着打包快递,或站在店铺门口淡定地看着人来人往的画面。一楼零售比较多,二楼往上基本就是批发商。店铺都比较小,东西多且杂乱,基本没有试衣的地方。
在这里逛的人,人手一个大黑塑料袋(质感和垃圾袋别无二致,且自带)是必备。尽管我不打算在这买东西,但我还是做好了被宰的准备。店主一般都是些年轻小姐姐,四季青的营业时间是凌晨四点开门,到下午四点半就基本打烊了,可想而知她们起的有多早,不管你店里进来的是模特般的网红小姐姐,还是像我这样逛大街似的菜鸟,都一视同仁地傲娇。一口价,爱要不要,不还价。
往街道深处走就是几栋比较老旧的批发大楼,老杭派、中洲、意法等等,里面有些很有年头的店铺。但是里面环境就更差了,又闷又热,不通风,各色各样的人在里面吆喝他们自己的人生,听懂的人在里面低头忙自己的事,听不懂的人在外面望着天际发愁。
天色将晚,拿货的人纷纷离去,门口的各式车辆也都装载好了一天的收获,沉甸甸的,仿佛要落在人的身上。
早在淘宝诞生之前,四季青服装市场就是一个庇佑杭州的庞大产业体系,随着淘宝及其催生的网红经济,更加离不开这个市场,但同时也在不可逆转地改变这个市场。杭州已经被称为“电商之都”,这样看来矛盾得非常明显,一方面电商化、新零售是大势所趋,然而实体店的生存之道却正好与之相反:实体店的利润价值来自批发,量走的越多利润越多。但淘宝店却以零售为主,价值来源于体验和服务感,且更加面向青年消费人群。
几乎毫无门槛的淘宝店的大量涌入使得原本就良莠不齐的服饰行业更加鱼龙混杂,实体店还有各式各样地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抄袭、“炒货”,应接不暇的实体在电商的大潮面前显得有些大厦将颓。
一时间,碰撞、交融、冲突、分肥,如同一场战斗。可双方偏偏都是一帮手无寸铁,毫不起眼,在自己家乡做点小生意养家的小老百姓。有可能他们中午还窝在狭小的店铺里吃着不卫生的外卖,有可能下了班他们还要蹬着车去学校接回孩子,原来平凡的生活里也需要战斗。
今年的5月18日,杭州四季青服装集团赞助下的中国原创男装展在杭州杭锅老厂房举行,似乎翻开了中国服装行业的新的一页,或者说只是撕开了它尘封的一角,让大众能够在更开放的场合看清它的真面目。其实多年以来四季青已不再是那个老旧街道里略显疲态的行当,而是更多的以服装企业服务者自居,投身中国服装事业,促进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有新闻报道:“潮流易变但风格永存,不管商业形式怎么变,人们对美的追求永不会变。”
记者问:“未来四季青将如何发展?”
四季青集团总裁祝慧良如此说:“跟随时代,拥抱变化,昂首做时尚的领航者,俯首做品牌的服务者。美与时尚,应当是普惠的、平民的,而不是只属于精英的,平民时装、百年老店,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梦想,所有未来的发展都围绕这个内核。”
四季青是中国城市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曾经扶持了整个行业乃至城市GDP的老行当,具备地域特色和中国色彩,也终于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洪流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稳稳地坐在了一把不可撼动的交椅上。
你说中国的服装市场会死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