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招财”,一个20多年的骗局(招财貔貅图片大全)
在旅游区、商场或珠宝店闲逛的时候,商家都会大力推销一种“招财神兽”,那就是貔貅。它的头衔有很多,比如说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喜吞金银只吃不拉、法力高深寓意美好等,在网上随便一搜,有关貔貅的摆法戴法、风水禁忌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这却是个持续了20多年的骗局。
关于貔貅文化,各种说法五花八门,所以要先梳理它的来源。貔貅一度被认为原型是大熊猫,其实在清代之前都没有任何史料有此记载,只有清初《译峨籁》里转述峨眉山人所称的"皮裘",即是指大熊猫,但这种说法却是错误的。
事实上,在古代神话传说里大熊猫和貔貅很可能是对头。《史记·五帝本纪》里记载:“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这里面黄帝驱使的神兽中就有貔貅。而后来的涿鹿大战,蚩尤骑着食铁兽与黄帝大战最终落败,这个食铁兽指的就是大熊猫,所以说二者应该不是一个种类。
汉代《礼记》中描述军队打仗的时候有这么一句: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载谓举於旌首以警众也。意思是碰到猛兽之时,则举起貔貅旗,以警示后方士兵,在古人的心目中,貔貅代表着刚猛无畏,战事中必驱列阵前。
而在《山海经》中,描述貔貅身形类似虎豹,却能捕虎豹为食,这样一个猛兽,大熊猫再凶估计也不是对手。然而熊猫如今能靠卖萌成为国宝,而貔貅却在以讹传讹中变成了“旺财”。
历朝历代的书籍无一例外,都是把貔貅当作一个善战猛兽来描述,其形象在《清稗类钞·动物·貔貅》中载:“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它和凤凰、鸳鸯一样,貔是雄兽,貅是雌兽,代表的文化含义是凶猛和忠诚。
在如今,貔貅被强行安插上一个翅膀,变成只吃不拉,满身的铜臭味。文化含义更被强行与“辟邪”和“天禄”联系在一起。这两个都是汉代沿起的镇墓兽,和貔貅没有任何关系,却被香港的风水师用谎言混淆在一块。
早在1993年,香港的一些风水师开始宣传貔貅有辟邪的效果,到了1994年,香港著名风水先生何昭劻,在《玄机》杂志上刊文,直指貔貅就是“天禄”。然后貔貅就火了,各种故事层出不穷,甚至还宣传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首富,就是因为办公室里摆了888只貔貅。
《后汉书·灵帝纪》载:“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锺四,及天禄、虾蟆。”能在皇帝寝殿里摆放的东西,肯定非同凡响。“天禄”(又称天鹿),和“辟邪”一样是古人心目中两大灵兽,代表着福禄和平安。
从古墓里出土的汉代镇墓兽可知,“天禄”和“辟邪”都是似狮似虎,头上长角,带有翅膀,昂首挺胸身形伟岸,这样看是不是和现在的貔貅工艺品很像呢?其实就是现代商家根据两种神兽的模样制作出来的。
如果有心者能找到多年前的貔貅工艺品,就会发现那时候貔貅还没有角和翅膀,因为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随之而来的就是谣传貔貅是龙的九子之一,但龙生九子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蚣蝮、狴犴、负屃、螭吻。根本就没有貔貅这一说法。
那个年代香港文化对我们影响很大,貔貅“招财”传过来后经过各种加工,成了如今的模样,占据了珠宝玉石店和文玩店的半壁江山,成为畅销商品。商家还给貔貅加上各种神秘属性,比如说貔貅“认主”,要先“开光”,总之多花钱才能请到真正“招财”的貔貅。
其实上古神兽本来就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到如今请神兽降财本也无伤大雅,算个心理寄托,但商家隔一段时间就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历史文化”,藏友买起来花了冤枉钱,无疑于交智商税。貔貅“招财”的说法算起来也不过20多年时间,旺不旺财不知道,总之它的形象和真正的历史记载有很大出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