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诸神 天宫护法神
所谓的天宫护法神,或者说是天宫的守护神,其最基本的法力就是驱邪避鬼。而具备这种能力的天宫守护神实在是太多了,就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神仙
龟蛇二将——真武大帝麾下的水火二将
真武大帝同龟蛇二将
龟蛇二将
有一种说法是,龟蛇二将是真武大帝的腑脏变化而成的天门门将。真武大帝当年修行时,不食五谷,把肚子和肠子饿得直闹腾,闹得真武大帝心烦,便将其掏出来扔在脚下。后来真武大帝成仙后,这肠子和肚子沾了灵气,变成龟蛇二将,成为二天门的门将。
再有一种说法,就是真武大帝在周武王伐纣后期,消除人世间的妖魔鬼怪,荡涤民间的各种瘟疫疾病时,收服的两个幺小,并跟随真武大帝左右,成为真武大帝的两个随从。
青龙白虎——“四象”的护法神
青龙白虎
青龙,亦作“苍龙”,龙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白虎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青龙、白虎分别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和西方之神,起源于我国古代民间对星神的崇拜。青龙,在中国神话中指东方之神,为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白虎,在中国神话中指西方之神,为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
千里眼、顺风耳——民间传说的护法神
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我国民间,“顺风耳”是指师旷,“千里眼”是指离娄。元朝时,一些小说开始以师旷和离娄作为“顺风耳”、“千里眼”的出处。
实际上,师旷是古代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双目失明; 师旷,字子野,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南师店)人,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之为乐圣♂,春秋时期晋国晋悼公平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善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暝臣,初为晋大夫,后拜为太宰,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离娄是传说中的人物,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动物身上细毛的毛尖。离娄据说是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昔时黄帝游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丢失了玄珠,黄帝就命离娄去寻找。因为他“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察针末于百步之外”,故民间称之为“千里眼”。《庄子》、《孟子》、《慎子》、《淮南子》以及诸多史书中,都有相关的记载。
左辅右弼——斗母元君的至诚护卫
左辅右弼
辅♂、弼♂:古代帝王左右起辅佐作用的重臣。泛指在旁边起重要辅助作用的人物。其出自唐代房玄龄《晋书·潘尼传》。根据其中记载,左辅右弼,星名。左辅是北斗第八星,叫做洞明,是开阳(武曲星)伴星。右弼是北斗第九星,叫做隐光,也是武曲伴星。本指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后引申为左右辅佐的人,比喻在左右辅助。
天聋地哑——文昌帝君的两位侍童
文昌帝君旁边的两个童子为天聋地哑
“天聋、地哑”二神相关的介绍,多是说从“天公、地母”二者来,并且引用所谓的《地母经》“夫君本是玄童子,他聋我哑配成双”,以此作为二神的来源。但具体梳理下去,所有的介绍都有许多牵强附会的意思。
另外一种说法比较符合道教的推崇。说:天聋地哑神童-----文昌帝君的陪侍。在七曲山大庙文昌殿内,文昌帝君塑像左右分别有一名陪侍,那就是天聋、地哑神童。那么,文昌帝君左右为何要安排天聋、地哑两位神童陪侍呢? 《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一》对此解释道:“(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
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由此可见,文昌帝君左右用天聋、地哑神童作陪侍,是费了一番心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密起见,不让陪侍泄露机密。
六十元辰——六十甲子
六十元辰
六十甲子是中国人民一个古老的发明创造,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六十甲子♂♂♀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
中国古代传统的记时方法,是天干地支法。用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得六十对,用此计年,六十年为一同,称“六十甲子”。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记年方法,并提出“本命”的说法,指人的出生年所对应的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本命年。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本人的出生日在六十甲子的干支,叫本命日。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丙子日,那他的本命年是甲子年,本命日即是丙子日。道教认为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六十甲子就成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四值功曹——主管年月日时的神仙
四职功曹
四值功曹是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奉的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这四神分别是值年神李丙 、值月神黄承乙 、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中国各地的城隍庙供奉有四值功曹。
四值功曹是道教所信奉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位小神。功曹本是人间官吏的名称。在汉朝是洲郡长官的帮手,有功曹,功曹吏等名目。主要的工作是考察记录功劳,掌管功劳薄。后代沿用,到明代才废除。道教理论家在编织神仙天廷世界时,也给玉帝等高级神明配备了这一官职。
六丁六甲——行风雷制鬼神的神仙战将群
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神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十二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六个甲神是男性神仙
其具体称呼如下:
甲子神将王文卿,
甲戌神将展子江,
甲申神将扈文长,
甲午神将韦玉卿,
甲辰神将孟非卿,
甲寅神将明文章,
六个丁神是女性神仙
具体称呼如下:
丁卯神将司马卿,
丁丑神将赵子任,
丁亥神将张文通,
丁酉神将臧文公,
丁未神将石叔通,
丁巳神将崔石卿。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六个甲神是男性神仙;六个丁神是女性神仙。
六丁属阴,六甲属阳。六丁都是女神。据《续文献通考》中记载:“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通常情况下,一些道士会用道教专属的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远方人或物的吉凶。六甲是男神,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驱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到了明代,由于对真武大帝的信仰开始兴起,道教便将六丁六甲与真武大帝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关联。据《重修搜神记》中记载:元始命玉皇上帝阵诏,喝玄武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按照此般说法,六丁六甲并非只属职于真武的御用部下,仅仅是真武大帝常用的神员而已。
雷神——替天行道的正义之神
雷神:俗称雷公♂♂♂,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相传雷神生于古雷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为神仙。 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属于最高级别,"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总司令。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中国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6月24日,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电母——伴随雷公的金光圣母。
电母
雷公电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打雷放电的二名神仙。属于一对夫妻神祇,主要负责天气变化,在下雨时助威;又有雨神、风神、云神为同事;电击雷劈乃至刚至阳之威力,可制裁妖魔鬼怪。
雷公♂♂是司掌雷鸣之神,属阳♂,故称公,又称雷师、雷神;法器是雷公凿的锤钻,传说长得鸟脸雷公嘴,背后生有一双翅膀。
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属阴,故称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法器是两面闪电神镜,传说中样子比较威严。
电母又称闪电娘娘,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雷公的助手闪电女神,主要掌管闪电。除了一般职务之外,据说当雷公跟电母吵架的时候,天上也会雷电交加。
古时候的人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古人的理念中,雷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风伯——善用五行气候的神仙
风伯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名字叫做飞廉,蚩尤的兄弟之一。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头像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
风伯即指风神,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神怪。又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中国古代民间对风神的崇拜起源较早。依据《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此当以星宿为风神。另外,楚地亦有称风伯为飞廉的。
雨师——专职行云布雨的神仙
雨师♀♀♀出自于《山海经·大荒北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神兽。风伯与雨师同为蚩尤部下的他们,曾经协助其大战黄帝。并且还分管风雨二令,在民间拥有非常高的地位,素有“通五运之气候”之说,皆因风调雨顺事关济时育物。
雨师又称:萍翳、玄冥等。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掌管雨的神;也是道教俗神,认为是毕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颗星,属金牛座。后有雨师为商羊或赤松子二说。雨师被认为是毕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颗星,属金牛座。后有雨师为商羊或赤松子二说。《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雨师神,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赤松子又作赤诵子,《列仙传》谓其为神农时代的雨师,为一颠狂野人,能化为一条赤龙,随风雨而下,后被元始天尊封为雨师,主行霜雨。民间流传的雨师的典型形象为一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陈天君。
在某些地域的民间传说,雨师是一位女性神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