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四象”,究竟是指什么?后世提出多种解释(《周易》古诗)
我们都知道,“四象”,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周易·系辞》中有两处提到“四象”——
一为那句著名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二为后面相隔不远,有句云:“《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对“四象”的含义如何理解,后人给出了多种解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意见。
比较主流的看法,是以揲蓍成卦的七、八、九、六这四个数,以及相对应的少阳、少阴、老阳、老阴为“四象”。
如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说:“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老)少“,“四象,谓阴阳老少。”
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也说:“在天,有阴阳;在阳,有老少;在数,有九七。在地,有刚柔;在阴,有老少;在数,有六八。于是而四象成。”
四灵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早在汉代便已出现,即以“四象”配四时、四方、四灵、五行中的四行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说体系。例如:
四时: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四象”;或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解“四象”。
四方:以东、南、西、北为“四象”。
五行:以木、火、金、水四行为“四象”。(土主四季,故不单列。)
星象:东方七宿曰青龙、南方七宿曰朱雀、西方七宿曰白虎、北方七宿曰玄武,此为“四象”,也即“四灵”。
此外,四象还可配以颜色、声音、味道、干支等等,并与前一种说法(七八九六之衍数成卦说)相统一,从而形成了易学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四象”概念。
四时
除此以外,历代学者针对“四象”,还提出了多种解释,只是不如上述学说普及,知道的人也少。我们试举几例:
1.据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周易正义》载,南北朝至隋时的知名学者何妥(何氏),以《周易·系辞》的原文来解“四象”:
在《周易·系辞》中,“《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句之前,是这样一句话:“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何氏认为,所谓“四象”,一是指“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二是指“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三是指“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四是指“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2.同样据孔颖达《周易正义》载,“庄氏云:四象,谓六十四卦之中,有实象、有假象、有义象、有用象,为四象也。”
庄氏是何许人也,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可能是唐代之前的一位易学家。其“四象说”也不知有何来历。
有学者认为,庄氏之“实象”、“用象”的说法,当出于魏晋玄学之后;而“假象”的概念,明显是佛教发生影响之后的产物。故可能属于六朝及隋时期的易学。
吉凶悔吝
3.北宋理学大家张载根据《周易·系辞》中的这句话:“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而提炼概括出:“吉凶、变化、悔吝、刚柔,易之四象也!”
在这里,《周易·系辞》中尽管表述了这四种“象”,但并未冠以“四象”的名号;而张载将之阐述为“四象”,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它们自身,而是要看到由它们而彰显的内含之理。
正如其所说:“‘变化,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故察进退之理为难,察变化之象为易。”
对以上说法,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中国学术史上一大悬案:孔子与《周易》究竟有没有关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