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你不知道的小故事(天干地支十二时辰)
(一)十个太阳值日,十二个月亮值月
关于天干地支的由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黄帝让他的大臣创造的,有人说干支的出现和古人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认识有关。
东汉大学者蔡邕说黄帝的大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其后的一些典籍就随之附和,于是大挠创造干支的说法便流传下来。此说和仓颉造字之说同样经不起推敲,是不符合真实历史的。
经过学者对有关文献、出土文物等多方面考证,认为大挠创造干支只不过是一种神话传说而已,实际上干支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在短期内创造出来,并为人们普遍接受。干支是我们祖先在远古时代经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后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表述时间的方法。
十天干的产生和十个太阳的传说有关,《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帝喾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树枝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的树枝上。这是说十个太阳同住在一棵大树上,每天轮流值日,住在上面树枝上的就是值日的太阳。十个太阳轮流一周就是十天,也就是一旬,现在仍有上旬、中旬、下旬之说。为有所区别,就给十个太阳分别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于是,十天干出现了。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体验到了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以野草绿了一次为一年。如果问一个人几岁了,他总是回答说几草了。例如:一个人二十岁了,就说二十草了。
后来,我们祖先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衡量一年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年。这一发现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一年即一岁。这时,当问一个人多大了,他就会回答说多少岁了,不再说多少草了。
古人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亮值班,一个月亮主管一个月。人们给每个月值班的月亮都起了名字,第一个月的月亮称子月,第二个月的月亮称丑月,依次为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于是,十二地支也出现了。
(二)十男和十二女
近年,学者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讲到了干支的来历:
开天辟地时,玄黄神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了女娲。
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神说:“这十男和十二女是天干神和地支神,是来治理乾坤的。”
于是,女娲为他们分别取名,男的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女的分别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男的统称天干,女的统称地支,让他们配夫妻,合阴阳,不久便生出了六十个孩子,即六十甲子。
(三)十二生肖
我们祖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称呼他们。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现在称之为大时。这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后来,人们发现每个时辰里都有一种动物最为活跃,于是便开始用动物指代时辰了: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老鼠代表智慧。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此时牛正在反刍,养足体力准备耕田,牛代表勤奋。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觅食,最为凶猛,老虎代表勇猛。
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兔子开始出来觅食,天上的兔子也在忙于捣药,兔子代表谨慎。
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龙代表仁勇。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此时蛇开始活跃起来,蛇代表柔韧。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为午时,正是马跑最快的时候,马代表勇往直前。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正香,长得更壮了,羊代表和顺。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不停地啼叫,猴子代表灵活。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鸡代表恒定。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狗代表忠诚。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养得膘肥体壮,猪代表随和。
生肖传至今日,深入人心。后来,人们用干支纪年时,也用十二生肖代指不同的年份了。
(一)上巳节
西方有情人节,我们中国早就有自己的情人节了,这就是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上巳节。
我们的祖先用天干地支纪日,逢巳之日称巳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而这个日子就是我国古代的情人节。
上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是由人们对主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高禖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是主管男女婚配和生育的一位女神。
农历三月上巳日正是春暖花开、草木繁茂的日子,未婚男女于此日踏青,祭祀高禖女神。他们借此机会谈情说爱,互赠情物,私定终身。这天,未婚男女即使野合也不违法。
西周时,周王对上巳节的活动有了明确的规定:三月上巳之日,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边去相会,自定终身。如果有人待在家中不去参加,要受到朝廷的处罚。失夫丧妻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会,再婚再配。西周时,上巳节的活动是在周天子指定的女性神职人员安排下进行的,鼓励男女自主择偶。这同国家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有关。
后来,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上巳节的内容有了变化,成了男女老少人人参加的踏青春游节日,其中还增加了水滨饮酒、祓除不祥等内容。
(二)甲子生和丙子生
宋高宗对饭菜很讲究,经常指责御厨手艺不好。有一天,宋高宗吃馄饨时发现没有煮熟,便大发雷霆,把做馄饨的厨师赶出皇宫,让他到大理寺当打杂的小工去了。
不久,宋高宗要看艺人表演。领班的艺人班头常出入皇宫,知道宋高宗处罚御厨的事,心里有些不平。他想为那个御厨说情,便在天干地支方面做起文章来,编了些戏剧情节教给两位演员。
宋高宗入场就座后,两位演员登台表演。他俩相互道好之后又互问年龄,一个说 “甲子生”,一个说“丙子生”。这是说一个甲子年出生,一个丙子年出生。
这时,班头走近宋高宗身边说:“这两个艺人也应该到大理寺去打杂。”
宋高宗不解其意,问道:“为什么?”
班头回答说:“他俩一个把甲子(这里指的是一种食品)做生了,一个把饼子(丙子)做生了,应该和把馄饨煮生的御厨同罪呀!”
宋高宗听他解释后明白了话中之意,大笑不止。看戏后,宋高宗赦免了那个没把馄饨煮熟的御厨,让他重新回到了御膳房。
(三)子午谷
于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人,曾任兵部尚书。于谦从小勤奋好学,读书过目成诵,对句出口成章。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和家里长辈去祭扫祖坟。当他们路过一个叫凤凰台的地方时,他的叔父想考一考他,便出了一个上联要他对:“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略一思索,应声答道:“他年独占麒麟阁。”此联一出,大人们惊喜万分。因为于谦不仅对得快,而且表现出崇高的志向,怎能不叫长辈高兴呢?
后来,他们又路过一个石牌坊,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又对于谦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倒有两个字属于干支的,要用一个地名来对,恐怕不易吧?”不料于谦回答说:“易是不易,但也能对,可用《三国演义》中的‘子午谷’三个字来对。这个地名也是三个字中有两个字是属于干支的。”在场的人听了都惊叹不已,都夸于谦才思敏捷,将来必成大器。
子午谷在陕西长安县南,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山中谷道,全长六百多里。
(四)乙亥
王完虚是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出任山东省邹平县县令。
有一天,他与邻县章丘县县令邂逅,相互攀谈起来。
章丘县县令问王完虚是哪年出生的,王完虚回答道:“乙亥年。”
王完虚反问章丘县县令是哪年出生的,章丘县县令回答道:“也是乙亥年出生的。”
原来两个人是同一年生的,王完虚便对章丘县县令说:“我是邹平县的一害(乙亥),你老兄就是章丘县的一害(乙亥)啊!”
原来,“乙亥”和“一害”两字谐音,王完虚就此开了个玩笑。
章丘县县令一听此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五)甲乙号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前后,安徽桐城程氏兄弟俩经营一家鞋店。为了让生意兴隆起来,兄弟俩屡请文人墨客为他们的鞋店题写店名,但对这些人所题的店名都不满意。
有一天,桐城派文学大师方苞路过程氏鞋店,兄弟俩对其久慕大名,特地请方苞给他们的鞋店命名。方苞沉吟片刻,提笔一挥而就,留下“甲乙号”三个大字。
方苞走后,程氏兄弟百思不得其解,不知“甲乙号”为何意。
过了一些天,大才子戴名世经过程氏鞋店,兄弟俩急忙出迎,求其解释店名的含义。戴氏微笑道:“你们二位莫不是鞋匠?”兄弟俩听后颇为惊奇,心想:“店号与做鞋有什么关系?”便顺势问道:“这‘甲乙号’与做鞋有关吗?”戴名世解释道:“甲的形状像锥子,乙的形状像刀子。这二者不正是鞋匠必不可少的工具吗?”兄弟俩听后茅塞顿开,连声称赞道:“妙,实在是妙!”从此,方苞题字、戴名世释名及“甲乙号”的店名便流传开来,鞋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了。
(六)“花甲重开”和“古稀双庆”
刘墉曾任乾隆皇帝的宰相,民间亲切地称他“刘罗锅”。由于他聪明过人,幽默风趣,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跟纪晓岚一样,他也常常与乾隆皇帝一起吟诗作联,君臣共乐。
刘墉初进朝廷时,乾隆皇帝见其貌不扬,甚是不悦。但是作为一朝天子,又不想落个以貌取人的名声,便出了个上联要刘墉对:“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此联为析字联,第一句中的前三字组合成一个“思”字,后一句又将思字反复运用三次,是个绝妙的上联。刘墉才思敏捷,立即对出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主。”此联更妙,除了对仗工整,还隐含了自己是“寸身”的一介书生,能受皇帝重用,感谢之情表白得十分得体。乾隆皇帝听了下联,连连点头,但他仍想难为刘墉,便又出了一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刘罗锅不卑不亢,立即对出下联:“甚为喜,屈弓才可射天狼。”听到“天狼”二字,乾隆皇帝略显不快,急问“如何射”。刘墉胸有成竹,从容回答道:“割除朝廷弊政,查处天下贪官,拯救世上贫民,即为射天狼。”乾隆听罢颇为满意。
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杭州西湖游览时,在灵隐寺见到一位已经一百四十一岁的长寿老人。那天正是他的生辰,乾隆皇帝想给他写一副对联。但是,他又想考一考刘墉的才能,于是,他只写出了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这个上联暗含老人的寿数。花甲指的是六十岁,因为民间用干支纪年法,一甲子就是六十年。花甲重开,指的是两个花甲,即一百二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就是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写完上联后,要刘墉对下联。刘墉想了想,便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下联也暗含老人的寿数。古稀指的是七十岁,因为杜甫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双庆就是一百四十岁,再加上一岁,正是一百四十一岁。
(七)马克思的“马”
马寅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马寅初生于1882年,按干支历法,马寅初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加上姓马,乡间盛传他集五马于一身。原来,他的生辰八字排出的四柱,每柱都有午。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后,一些人诬蔑他是资产阶级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追随者,称他是“中国的马尔萨斯”。这样一来,人们都说马老又多了一个“马”,成了“集六马于一身”的人。
马老听了这话,风趣地说:“我这匹‘马’啊,是马克思的‘马’!”
(八)壬戌之秋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精通甲子,张口就来。他有个学生研究古典文学,出了好几本研究苏东坡的文集。一天,学生把这些文集送给苏老,苏老翻看之后,发现有关《赤壁赋》的研究文章说《赤壁赋》撰于1080年。苏老说:“苏东坡生于1037年,活了64岁。《赤壁赋》开头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年应该是1082年啊!”
苏老一见干支纪年是壬戌年,就知道定《赤壁赋》的写作年代为1080年是错的。人们听说后都很吃惊,无不佩服苏老博学多才。
如果想看更多劲爆历史内幕,获得当下最火热的历史趣事,请在微信搜索 jlws1985
更多阅读点击相关链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