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为两仪,前面讲到了,阴阳用符号表示,即阳用符号—表示,阴用符号--表示。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这两个图形符号代表阴阳,也叫做。一个阳爻,一个阴爻,那么阳爻和阴爻构成了“两仪”。爻,读如摇(yáo),变动的意思。也读如效(xiào),仿效的意思。仿效什么呢?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仿效天地的变化。《易传·系辞下》说:“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是一定要变化,要动作的,不能搁在那儿不动。那究竟是怎么动呢?爻跟爻发生关系。阳爻和阴爻发生关系,阴爻和阳爻发生关系,阳爻和阳爻、阴爻和阴爻自己,也发生关系。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四个新的符号。

这四个符号,是怎么产生的呢?太阳,下面一根阳爻,上面再加一根阳爻,两个都是阳,这个就叫“太阳”。少阴,阳爻上面加一根阴爻,一阴一阳,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就叫“少阴”。少阳,阴爻上面加一根阳爻,叫做“少阳”。太阴,是阴爻上面也加一根阴爻,叫做“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一共四个,叫做四象。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稍加注意,大家会发现,四象的生成是原始太极中阳爻加上阳爻和阴爻,原始太极中阴爻加上阳爻和阴爻形成的。从上图来看,四象下面的爻就是太极中的阴和阳,是基础爻,是根本爻,我们简称根爻。相对应的上面的爻是系统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嫩爻。以老阳为例,图示如下。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从前节我们知道,太极是0级平台,0级平台破壳而出成熟的阴阳;成熟的阴阳发生作用的平台是1级平台,1级破壳而出四象;成熟的四象发生作用的平台是2级平台,2级平台破壳而出八卦。以此类推。上述过程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明了方向,厘定了路径,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0级平台中的阴阳永远是根,不管发展进化到几级平台,根的基因是永恒传递的,平台的层级越多,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大,细节就越丰富,进化的越充分。但是数理对应关系则是这个系统中最下面的根爻永远代表太极中最原始的阴阳,太极中的阴阳永远是主宰性的,是道的范畴。也就是说这个平台有几级,根爻的数理对应关系就是2的几次方。比如,太极中根爻的数理对应关系就是2的0次方;四象中根爻的数理对应关系就是2的1次方;八卦中根爻的数理对应关系就是2的2次方。那么最上面的嫩爻永远是2的0次方,这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基于上面的规则,我们来看看四象的数理对应关系。先看老阳,上爻即嫩爻为+2的0次方,下爻即根爻为+2的1次方,如下图所示。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接下来,少阴,嫩爻为-2的0次方,根爻为+2的1次方。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少阳,嫩爻为+2的0次方,根爻为-2的1次方。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老阴,嫩爻为-2的0次方,根爻为-2的1次方。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老阳所有阳爻含阳值为+1+(+2)=+3,所有阴爻含阴值为0,即老阳所含阴阳值坐标为(+3,0),老阳的综合阴阳和值为+3+0=+3。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接下来,少阴所有阳爻含阳值为+2,所有阴爻含阴值为-1,即少阴所含阴阳值坐标为(+2,-1),少阴的综合阴阳和值为+2+(-1)=+1。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少阳所有阳爻含阳值为+1,所有阴爻含阴值为-2,即少阳所含阴阳值坐标为(+1,-2),少阳的综合阴阳和值为+1+(-2)=-1。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老阴所有阳爻含阳值为0,所有阴爻含阴值为-1+(-2)=-3,即老阴所含阴阳值坐标为(0,-3),老阴的综合阴阳和值为0+(-3)=-3。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将上面老阳、少阴、少阳、老阴的阴阳含值归纳于线性坐标轴,则为以下图示。

《数理易经》第四节 两仪生四象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从老阳→少阴→少阳→老阴,是一个阳性渐失的过程,同时也是阴性渐增的过程。

这时候的四象是不具备构成物质基本要素条件的,只是继承了阴阳的基因,表征了阴阳的属性和特征。同时四象也继承了太极的基因,也就是说1——2——4是一脉相承的,是割裂不断,颠簸不破的。如下图。

这时候的四象类象于物质世界基本粒子如质子刚形成时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正负已定,阴阳外在属性已明,即将承担的角色身份已经清晰。这时候能量的表象是阳性,基本粒子的表象是阴性,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能量,它们对立统一,又可以相互转化。能量的属性也就是阳的属性,阳的属性表现为膨胀、付出、刚烈、不屈、炽热和动能式的,物质的属性也就是阴的属性,阴的属性表现为承载、接收、柔韧、顺承、大度和势能积累式的。这些属性一直传承到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地球生物的孕育成型,这也正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必然结果和科学归宿。

写到这,就不能不提轴星时代我们的先圣巨哲老子。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什么是道。百度百科讲,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是内在规律的客观存在,也是事务发展变化之所以然的原因所在。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名曰:“道”。道能不能被认识,现代科学已经回答:能,但是局部的,是有区间性的局域性的。但大概率是终极的道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即使认识了人类也无法验证,因为人类发现基本粒子后,物理学出现了停滞,基本粒子能不能继续细分是个问题,难道基本粒子真是由超级弦振荡发出的能量而组成的吗?好在我们研究的问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和三生万物的问题,至于终极道的问题就留给后人吧。

下面摘录灵性觉悟的时代的网络文章

物质即能量。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近代科学也印证了能量和物质间的关系,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然而,由于人类受限于感官所能触及的四维空间及线性的时间观念,误把实体的、有边界的物质,与连续的、波动的能量场视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前者以牛顿的古典动力学为代表,而后者以马克斯威尔的古典电动力学为代表,两者成为19世纪末古典物理学达到巅峰的两大支柱。可是,当科学家再往最微细的次原子领域探索,或向最广阔的宇宙苍穹深究时,却发现在人类感官经验所不及的境地,物质与能量的本质其实是合而为一的。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家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小的颗粒。但是1932年的时候,科学家又证实,原子也不是最小的颗粒,它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1964年的时候,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就是质子和中子也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由更微小的夸克构成。这种物质既简单又神秘——超级震撼了人类!虽然一些实验能够证明夸克的存在,但是单个的夸克至今未能找到,因为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刹那生灭的粒子。谈到夸克的特性,更是奇妙无比:其一,其中有两种夸克—中微子和在绝对静止状态下,它质量是0,它一动要么是+、要么是-,所以,科学家发现的“夸克”几乎同时出现一正一负的“对夸克”。其二、它的寿命 ∞(无穷大)。难怪古圣先贤、历朝历代的修行者都在“禅”“定”修炼悟道,以求长生久世,其实是都想得到这个∞(无量寿),因为“一定成功”! 不“定”当然就难成功!顺便提一下:质量为0的东东正是无量光!“无量光”“无量寿”合起来正是佛家唱号“阿弥陀佛”,道家称的“无量寿佛”,这些咒语神秘莫测,世间几个人能明白啊!0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不生不灭无始无终。

更进一步,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论,这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高峰,就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比如说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好像是基本粒子,但实质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上的不同的振动模式,他们把这个称之为宇宙弦,每一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是普朗克长度。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那些夸克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而不是宇宙弦本身,就好像组成交响乐的基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本身一样。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不断地消失,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万象森罗、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并没有实体可得,刹那刹那都在生灭。

万象森罗的物质世界真的就正如《金刚经》所描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确实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可得。现在当代的理论物理学的前沿到此就进入到了这种自性本空的境界了,跟禅的智慧、两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所实证的境界就相通了。《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道德经》“有,万物之母,无,天地之始”.“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以为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