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上菜用玻璃罩 社区店销量不跌反增 沪消保委为市场“支招”
图说:“糟醉产品”销量逐渐恢复 金旻矣 摄(下同)
上菜用玻璃罩,桌上放公筷,10人大桌限坐6人,这是老字号的“安心”之举。网红青团排起长队,社区店销量不跌反增,这是消费者的“放心”消费……今天下午,上海市消保委前往福州路和南京东路商圈进行消费体察,发现沪上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复苏,而疫情带来的“新消费习惯”也值得企业行业关注。
杏花楼上菜用玻璃罩 手作青团日售10万
在老字号杏花楼,原本2至6楼都可堂食,现在恢复了3楼一层。大厅拉开了桌距,10人大桌最多只能坐6人,大桌菜量也相应减少。桌上均放有公勺公筷和告示牌,每人入座先发一块消毒湿巾。记者注意到,服务员上菜时都用透明玻璃罩罩住托盘,颇有点“贵族待遇”。
堂食菜肴中,最受人欢迎的大概要数春季创新菜的“刀鱼馄饨”了。馄饨的“翡翠皮”用菠菜熬汁而成,还有半成品销售,每天限量几十份,中午前就被一抢而空。“刀鱼百叶包”也同样如此,加入新鲜笋丝和萝卜丝,入口鲜美,大受上海人欢迎。此外,今春杏花楼还推出了“香椿菌菇福袋”及“葱油河虾烧豆瓣”,鲜香入味。“原本3楼能容纳约25桌,现在减少到约15桌。这几天客流量在慢慢复苏了。”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复苏的,还有杏花楼的“网红青团”。中午时分,买青团的队伍排到了福州路门外,近十名师傅在店堂里“透明操作”,几秒就能包出一只碧绿生青的青团。
图说:网红青团排队
这里,光蛋黄肉松青团,每天现制现售的就能卖出10万多个。受疫情影响,线上销量更好,从2月底开始线上盒装蛋黄肉松青团的销售额已达500多万元,达到往年同期的341%。“除了蛋黄肉松青团外,今年新推出了芝士牛肉青团,还有鸡丝培根青团,延续‘西式中做’的尝试。”杏花楼网红青团创始人章吉泉说。
图说:青团包制透明操作
老字号社区店销量增加 亨达利客流恢复到三成
下午,南京路步行街上游人渐多,与疫情中空空荡荡的街景形成鲜明对比。小火车来回穿梭,需测温及查看随申码后才能乘坐。
在1852年创立的邵万生店内,传统“糟醉产品”销量逐渐恢复。记者看到,黄泥螺、醉蟹仍是受上海人青睐的产品,店员说醉蟹从11月销售到4月底,往年此时早已售罄,今年因疫情影响还有些存货,为避免过季,一罐“蟹皇”价格从338元调至了178元。
邵万生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伟杰表示,疫情中,邵万生瞄准“新零售”和楼宇经济作为突破点,准备了一些具有老字号特色的半成品礼盒,比如腌笃鲜汤、煲仔饭等,并拍好视频指导大家在家中当“大厨”。而令企业没想到的是,邵万生社区店的熟食日均增幅同比达30-50%,说明宅家大众对食品类产品需求很大。
图说:堂食拉开桌距
与餐饮行业逐渐复苏不同,钟表等“非刚需”行业店内客流仍待恢复。亨达利钟表公司南京东路店负责人表示,目前每天进店的客流量恢复到疫情前的三成左右,销售额下降50%以上。“对于南京路商圈的店家来说,步行街的人流量很关键,但受疫情影响客流下降,销售额下降较多。”他还发现,以前进店的客人闲逛的较多,现在的都很有针对性,很多都先“做好功课”,进店买了就走,不做太多停留。
消保委:疫情给消费带来很多变化
消费的热度如何恢复?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消费的特点是“从众消费”,消费景气度和人气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大家都出去了,那我也会出去,如果都不出去,消费需求就会被抑制。”唐健盛表示,消保委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不仅企业和政府希望复工复产,市民也希望消费市场赶紧热起来。
而此次消费体察中,记者发现,无论景点、商场、商店,防控措施都很到位,游客也多次提及“放心”二字。但唐健盛坦言,虽然消费逐渐恢复,但和企业景点去年同期相比,仍存较大幅度的差距。“今天发现,疫情给消费带来很多变化,比如堂吃拉开桌距、提供公筷等,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要有重新适应、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他说。
同时,消保委也建议,企业对复工复市应打开思路。比如餐饮行业是否能推行分餐制,或推出口味上乘的个人套餐?以体验为主的行业能否更具交互性,增加时尚引领?旅游行业能否推出类似“上海旅游一码通”,让游玩和进入的过程更便捷快速?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