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国,处心积虑选吉日,一原因却让隋朝短命而亡(隋文帝的开国年号)

一个政权的建立,一个王朝的开张,是改写历史的重大事件,典礼不可马虎,总得选个良辰吉日。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杨坚可谓处心积虑。

杨坚的崛起,主要靠两个特殊身份。其一,杨坚是北周军事贵族随国公、柱国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忠死后,杨坚袭爵;其二,杨坚是北周外戚,其长女为周宣帝皇后,周静帝时尊为皇太后,杨坚名义上是静帝的外祖父。此外,杨坚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剿灭了北周宗室力量,成为北周实际掌权者。

大象二年(580年)九月,杨坚任大丞相,十月加大冢宰。静帝是个小孩子,无力跟杨坚抗衡,主少国疑,杨坚改朝换代成为大势所趋。杨坚篡权,不想来武的,他需要封王,需要加九锡,需要一套合法程序,以示名正言顺。实力是有了,但时机还拿不准,杨坚需要选一个好日子,一个绝佳的良辰吉日。

杨坚博学而迷信,知晓历朝历代的兴衰,他认为只有周朝国祚最长久,而周朝的建立始于发生在甲子日的牧野之战。所以,杨坚特别看重甲子日。

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杨坚受封随王。为何选这么个日子,因为这一天为甲子日。对此,《隋书·高祖纪》有载,“十二月甲子,周帝诏曰:……假黄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隋国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高祖……乃受王爵”。

封王、受九锡,下一步就是篡位了。接下来,杨坚选的日子更绝。

《隋书·高祖纪》载,“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庙,大赦,改元”。

为何选二月甲子日开国?还是因为牧野之战发生于二月甲子日,“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史记·周本纪》)。牧野之战,周武王一战而克商,由此奠定周朝八百年的长久国祚。杨坚希望隋朝成为周朝第二。

为了彰显二月甲子日的重要性,杨坚还让精通天文历数的术士庾季才拿出一套高大上的理论,“二月日出卯入酉,居天之正位,谓之二八之门。日者,人君之象,人君正位,宜用二月。其月十三日甲子,甲为六甲之始,子为十二辰之初,甲数九,子数又九,九为天数。其日即是惊蛰,阳气壮发之时。昔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今二月甲子,宜应天受命”。

改朝换代,一般情况下会定在正月,或某月初一朔日,即所谓的定正朔。但是,杨坚迷信甲子日,竟把开国时间定在了二月十四日甲子日。

当年,周武灭商,选在了“二月甲子日”;而今,隋文代周,也刻意选在了“二月甲子日”,无非是想让大隋帝国国祚像周朝那样长久,可谓处心积虑。

但是,周朝二世、三世打造了著名的“成康之治”,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而隋朝二世炀帝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凡事操之过急,不恤民生,最终让曾经强盛一时的大隋帝国走上了穷途末路。周朝国祚近八百年,而隋朝国祚只有三十八年。

巧的是,唐高祖李渊也选择了甲子日登基称帝,义宁二年(618年)“四月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旧唐书·高祖本纪》)。隋朝甲子日建国,甲子日亡国,天命也!(刘秉光)

隋文帝开国,处心积虑选吉日,一原因却让隋朝短命而亡

隋文帝开国,处心积虑选吉日,一原因却让隋朝短命而亡

隋文帝开国,处心积虑选吉日,一原因却让隋朝短命而亡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