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四象”(形意拳的四象)
形意拳的“四象”,是指十二形中的鸡、龙、熊、虎四种动物形象。鸡形主取其腿有独立之功,龙形主取三曲之才,熊形主取其膀有竖项之力,虎形主取其扑食时之抱头凶象,所以在形意拳中很强调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此四象。从无极而生太极、从太极而生二仪、从二仪而生三才均为形意拳桩法中不动姿势的静功。静为动之源,动为静之效;静者为体,动者为用;动则生形、形则于外,故由三才而生四象,要在全身的外表形体上体现出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形象来。
一、鸡腿:鸡在站立时有独立之功,鸡腿有站立平稳的特性,在动作时又有提低踏远、变化敏捷之特点,所以在形意拳中十分重视鸡腿之步法,双重则滞,单重则灵,故鸡腿之要义,在于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的变化互换,是进退腾挪、翻转起伏等变化,灵活而敏捷、迅速而稳重。
何为鸡腿呢?在形意拳中鸡腿的体现并非一种诸如前足虚后足实时为鸡腿,前足成实,后足成虚时也为鸡腿,一足独立,另一足提起时还为鸡腿,当站立三体势时,成前三后七是为鸡腿的定势后体现,而是要在每一个动作的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来,正如前辈们所口传的那样“把把不离鹰爪,步步不离鸡腿”。这个口诀不仅要在练习中体现出来,而更主要的是对实战的技击有着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龙身:传说龙是生活在水旱之间的两栖动物,它既有束骨之法,又有蛰升之能,既有三曲之才,又有飞腾之际,在形意拳中之所以强调体现龙身,就是要在吞身蓄气时犹如龙体之蛰伏,有蓄而待发之意,起身进攻时犹如龙之生腾,有冲天之雄。蛰是为了起得更迅速,合是为了开得更猛烈,吞是为了吐得更充分。没有劲气的集储,就不会有劲力的发放。没有吞身之伏,就没有腾身之冲,没有三曲之才,就没有变化之灵,所以在形意拳的每一个过度动作中都要体现出龙身的特点来。
三、熊膀:熊是一种形体最笨拙、行动最迟缓的动物,然而它的笨力却是十分巨大,尤其是熊的膀力,在形意拳中之所以要强调内含熊膀之劲力,就是要将劲气和力气汇集在肩部前下方的三角肌及肱二、三头肌上。上肢撑劲的大小,除了沉肘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依赖于上肢之根节,膀的所含劲力大小。因为膀上的劲力一涣散,肘部的劲也就无源而至了,如果肘上的劲一松散,那么前臂、手腕、手掌、手指上的劲力也就无由而生了。所以说肩不扣,则膀不聚、膊(肩胛骨)不按则膀无力,膀不聚则肘必空,肘一空则手必松,这是三节之间的运动规律。
四、虎抱头:虎在动物之中是最凶猛的,故被称谓为“山中之王”。虎抱头都是要在过渡动作中(虽为过渡动作也实乃运用之手法)使头部、项部、眼部、身部、手部,以及劲、力、意、气,体现出虎之雄威,做到头领其气、神逼于目、身藏其劲、爪藏其锋,且有虎伏之形。
形意拳经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就是要在形意拳术中体现出各种动物之特长和技能。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要从三体势的变势中体现出来,而并不是一个一个地体现练习。如在劈、崩、钻、炮、横五行拳的过度动作中,都要体现出鸡腿要有虚实阴阳,龙身要有三曲蛰伏,熊膀要有含而待发,虎抱头要有神气逼人的劲力和精神,这样可谓“四象”齐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