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清末山西十大富商)

※湖州名风之二•士商风流

清诗人董蠡舟在《蚕桑乐府》中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得天时地利之优的南浔富商都以湖丝发家。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湖州南浔

清光绪年间,在浙江湖州南浔民间,出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百万以上者称之曰“象”;五十万以上不过百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二十万以上不达五十万者则譬之曰“狗”。所谓“象”“牛”“狗”,皆以其身躯之大小,象征丝商财产之巨细。这种充满地方文化韵味的称呼,别具特色。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清末湖州商人

在“四象”中,首当其冲的要属刘镛,据传其财富达二干多万两银子。当他发迹后,深感列祖以来,都缺少文化,虽有财,但无禄,不上门第,故亟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使他的四个儿子都能进入仕途。刘镛也因儿子的及第,恩封为通奉大夫,达到了荣宗耀祖的目的。刘镛还把女儿嫁给一品大学士徐甫的儿子为妻,另一个女儿嫁给大清学部总务司郎蒋汝藻为妻。通过联姻,使刘氏更加光耀了门第,在南浔成了第一有钱有势的大户。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刘墉

“四象”中排行第二的是张颂贤。张颂贤善经营,从事丝业后,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并开设了“张恒和丝行”。营丝发家后,又着眼于盐务,为盐业界巨头。张颂贤还经营了南浔镇周围方圆五十里的酱园,同时还购置庄田、开典当、钱庄、办通运公司等。民国奇人张静江,就是张颂贤的孙子。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张颂贤一家

“四象”之一的庞云矰,原籍浙江绍兴,他是丝业行学徒出身,通晓蚕丝经营之道,发家后,开设了“庞怡泰丝行”。在经营中,结识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在合伙做蚕丝生意的同时,还与胡雪岩同做军火生意,为左宗堂向洋商购买军火。庞云矰有官场朋友的帮忙,后又通过李鸿章,得慈禧太后特赏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庞云矰还仿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南浔开设了规模较大的“庞滋德”国药店,直至现在老字号的“庞滋德”药店还开设在南浔宝善街上。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庞云矰

顾福昌也是南浔的“四象”之一。早年的家境也属清贫,弃学从商,起初摆个布摊。后至南浔邻镇江苏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兼营蚕丝后发家,与洋人往来后,遂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经理洋务。并开设顾丰盛丝号,属南浔丝商中发迹最早的一家。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上海滩上唯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并成了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还大做房地产生意。有名的爱国教育家顾乾翰先生就是顾福昌的曾孙。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老上海金利源码头

南浔“八牛”依次为恒顺丝经行的邢庚星、申泰丝号的周昌大、启昌丝经行的邱仙槎、裕昌纪经行的陈煦元、金嘉记丝经行的金桐、源泰丝行的张佩绅、恒裕丝经行的梅鸿吉和森大丝经行的邵易森。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清末湖商买办

南浔的“七十二墩狗”,分布于南浔四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十二”是形容极多,千变万化之意。南浔的“七十二墩狗”具体名录不详,或是真有七十二位有名有姓的商人,或是形容南浔中产阶级具有庞大的群体,不得而知。

【链接:湖州的“士商”现象

湖商,是明、清、民国时期浙江湖州府商帮的总称。他们活跃于上海滩和苏杭,与宁波商帮共同成为近现代浙商之滥觞。在中国商业史上,它是继徽商、晋商之后、与潮商、甬商同时出现的新兴商人群体。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湖州南浔丝业公会

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傍太湖,毗邻杭、徽、苏、嘉,邻近沪、宁、甬,京杭大运河过境,连通东西两苕与河港水网,古代交通就非常便捷。加上湖州在汉末、唐末、两宋之交、南宋末、元末等乱世之隙基本上都保全了一方乐土,本地安而升平,滋发商业。天下士、商大族都有来定居者,以致郡城湖州、县城与诸市镇都是“行商座贾之所萃”。地方经济引发商业,商业的繁荣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在古代的湖州表现十分显著。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湖州丝业生产场景

湖商殖货以丝绸为主,涉及面粉、房地产等诸多产业。湖商的这种殖货特征,与明清地产和传统手工业的兴盛有关系。湖商的丝绸出口到欧洲,湖商也是国内最大的面粉生产商。湖商在上海的房地产规模,大大超过当时上海的首富,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上海国际饭店由湖商建设

儒士经商在湖州极为普遍。南浔施国祁、范锴、双人蔡存信等都是清代文人,他们也是当时的商人。士商现象,是湖商不同于徽商的一个显著特点。

儒士们是在地域风气的熏染下,逐渐认同商业意识的。他们有的在追求科场功名的同时也力求获取商业利润,有的囿于寒窗苦读窘境,为生存所需而经商。最典型的要数雕版印书商了,他们起初“往往以秘册镂刻流传”,如茅氏、凌氏、闵氏、臧氏等都办坊刻印书籍。但当这一雅举渐渐被赋予商业理念,雕版印书业便挤入了明代乃至清代的经济领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门类。如凌蒙初,数次科考只中副榜的他,在经商理念趋动下暂时压抑科举、入仕念头,走上了刻书鬻书的经商之路。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湖州雕版

士商现象突出地表现在丝商身上。丝商群体“四象八牛”中的士,往往更明显地体现在第二代以后。“四象”中的刘镛,“少开敏能读,祖若父及诸父咸佐人业丝,乃缀学执学于绵绸业”。他是弃学经商,至同治初已殖财数十万。其子刘锦藻励志学问,于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及第。编修《清文献通考》,著有《新正附考》《南浔备志》《坚匏盦集》等。他继承父业,成为江苏淮盐巨商,又投资垦牧、轮船、电业、铁路、房地产等。“八牛”情形也大致类似。如周家第二代周庆云商儒并重,一生创办六厂投资煤矿、电力、铁路等实业,又笔耕不缀,多著述、喜藏书,卒前一月尚手未释卷。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刘锦藻文集

湖州丝商群体涌现众多的儒商。清湖州人沈垚对境内商业评价:“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实际上反映的是湖商中士商现象的另一侧面,商业的成功人士,非常希望他们的子孙成为一代儒商。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他们付诸的实际行动,比如湖州历史上众多丝商致力于办学,让族中子弟学而有成。其中著名的有湖州绉业小学、浔溪公学与浔溪女校、双林商立国民学校、菱湖树青学校等等。

清末湖州的富商,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什么?

民国浔溪女校学生

湖商中的士商现象自古而然,又一直延续到近代、现代乃至当代。

【陈少非作品/《湖州名片》连载之四十三,待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