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传“七情”
面之眉,犹屋之有宇。
自古以来就有“千古女子皆描眉”之说,可见,眉毛对于人整体颜值影响非常大。
《诗经》及唐诗宋词常有“蛾眉”、“黛蛾”之词,蛾是蚕蛾的触须,“黛”是青黑色,古代美女标准眉毛是两丝青黑色的细触须。
眉开眼笑,形容兴高采烈的样子。
蹙额皱眉,传递忧郁、不悦的信息。
以眉作态,称为眉语。
唐•李白《上元夫人》曰:
“眉语两自然,忽然随风飘”,表达眉目频频情之意。
宋•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曰: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描绘了失意女性的哀怨愁思。
所以,女性的蛾眉舒卷,被喻为“七情之虹” 。将眉毛比做弯弯的彩虹(七色),代表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可谓形象之极。
双眉的修饰,自然格外受到女性的青睐。
古代妇女所用画眉的颜料,是一种青黑色的矿物,称为“黛石”,或简称为“黛”。
使用时,先将眉毛剃去,然后用黛描绘。
女性的眉式名目繁多。
汉代流行“远山眉”。女子把眉毛画得细长舒扬,清秀开朗。
其形象代言人当推卓文君。《西京杂记》中说:“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意思是说,卓文君的眉很细长,如朦胧远山一样,淡淡一抹,含着若有若无的情意。
阔而短的“广眉”,浓重如卧蚕,扫除几分妩媚,增添少许明快干练。
眉梢向下的“愁眉”,惹人爱怜,略显愁容。
五代时期,宫廷中有“小山眉、五岳眉、、垂珠眉、涵烟眉、拂云眉”等10种,宫人们争相仿效。
到了唐代,画眉之风达到顶盛,唐玄宗而“令画工画十眉图”,以用来普及画眉式样。
眉式有“却月眉、小山眉、涵烟眉和桂叶眉”等。
到了宋代,眉式有百种,教坊勾栏中的女子,日换一种,百日内无一重复。可见,中国古代妇女的眉式趋时翻新、千姿百态。
唐•白居易《喜小楼西新柳抽条》赞曰:“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桃作麹(同曲)尘”。
众多眉型中,古代小姐姐偏爱蛾眉(流传二千多年),一种而细长的眉型,像飞蛾的触须。
《红楼梦》中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霄烟眉”,柔弱多的林妹妹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画眉、修眉之风,一直流传至今不衰。
相比较于现代女子名目繁多的纹眉而言,古代女子画眉,操作简单而无损于健康,无需伤筋动骨,只握一管笔,就可以对镜画眉了。
精彩文章,后续不断。如有喜欢,敬请点赞,关注,转发。
创作不易,多多褒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