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开花,赶紧搬家”有何科学道理?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竹子开花的风水预兆)
在现代科学文明尚未成型的以前,人类基本靠摸索大自然的规律趋利避害,于是就有蜻蜓低飞要下雨,青蛙迁徙闹地震等民间说法。
在民间,更是有竹子开花立马搬家的说法,有人说竹子开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意味着可能要面临洪涝灾害。
然而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竹子开花是奇观吗?
竹,又名竹子,非草非木生长迅速,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
竹的种类繁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是地球上除了木本之外的“第二森林”。
它像水稻、小麦一样,也有开花结果的生殖生长阶段。
跟普通花草树木不同的是,竹子的花开周期很长且没有固定规律,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不同。
开花竹种通常在春夏季节开放,想赶上竹子开花完全要看运气。
一般来说,竹子30~80年开花一次,甚至有100年才开一次的,也有的竹子从来不开花。
正因为竹子开花周期没有规律,所以很多人都没见过竹子开花,就以为它不会开花。
信息偏差让人们对竹子开花这一自然现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越是罕见的事物,人们下意识地会将其跟神秘二字到一起。
久而久之,传播这样消息的人多了,民间说法便由此诞生。
很多天体自然现象也是百年不遇,比如说流星雨、日食、月食等,人们将此现象看作幸运的象征,同样是周期长的竹子开花现象却被人视作不祥。
竹子表示:这锅我可不背!
那么竹子为什么开花周期那么长呢?
其实就跟生孩子一样,竹子在开花结籽之前铆足了劲吸收养分,就为了开花那一瞬。
竹子吸收养分来自根、蔸、秆、枝、叶等营养器官,吸收的时长以年为单位计算,之所以开花慢就是因为吸收养分时间长。
好似凤凰涅槃,当竹子器官内贮存的养分被消耗后,等到开花结籽之后竹子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通体发黄最终枯萎死去。
开花后地上竹秆死亡,地下竹鞭仍能复壮更新。个别竹种,如水竹、花竹等,开花后植株叶片仍保持绿色,地下部分不会枯死。
竹类不仅开花的现象比较罕见,而且开花后结果的现象也比较罕见。一般,竹子开花后常常不结果,或者结果率很低。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 “竹实主治通神明,轻身益气”。在1960~1962年的灾荒期间,浙江天目山区竹林大面积开花结实,年产竹籽100~150万公斤,其中桐庐县采集竹籽30~40万公斤。
村民上山采竹米为食,大大缓解了粮食不足矛盾。
更有传说称竹实是凤凰之食,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由此可见竹实之稀有和可贵。
竹子开花立马搬家的不祥民间说法,其实也就不攻自破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当正常的自然规律碰上偶然的天灾人祸,就会让自然规律蒙上神秘色彩。
80年代一处小村庄在遭遇洪水之后,河床改道,村边河沟坎是不是就传出哗啦啦的声音,没多久种在那上面的几排竹子全都开了花。
次年5月,一场大洪水袭来冲塌了村边的竹子堤岸,也将村边前排房子地基冲垮了,房子倒进了洪水里。
原本住在附近的村民,因不解竹子开花的原因,以为是不祥之兆全都搬走了,也就躲开了那场大洪水。
这种现象,大概率是偶然现象,60年代一些地区遭遇旱灾,庄稼旱死农民无米可食,这一年周边村子里的竹子开花结果,人们捡竹实为生,熬过了灾荒年。
所以说,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竹子开花这一现象,封建迷信要不得,花开花败是自然现象,不要赋予过多的主观意识。
像《山海经》中就这样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对于民间传闻的“不祥之兆”,还需要大力科普。
自然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丰富的联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