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太岁的探秘与了解


关于肉灵芝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最早见于《山海经》,名为“瑶草”,但《山海经·中山经》里的描述是“其叶胥茂,其华黄,其实如菟丘(也就是菟丝子,果实是圆球形)”,这描写更像是一种植物。


历史上对于太岁的探秘与了解


古代史书对太岁的探秘

“肉灵芝”作为一个特有的名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张衡的《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三国东吴人薛综注:“朱柯,芝草茎赤色也。”这就符合我们今天了解的“肉灵芝”形象了:石菌其实和肉灵芝是一个东西,说明当时的人已经认为肉灵芝是一种菌类;具有不同形状,可以经过水洗而变得颜色更加鲜亮,说明这种菌类有光滑的表面。


历史上对于太岁的探秘与了解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里说:“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因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肉灵芝不仅受到方士的青睐,也成为帝王御用的药物,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在民间大规模搜罗“肉灵芝”进贡的事例。例如宋王安石在《芝阁赋》中记述了朝廷诏令民众寻找肉灵芝的情景,当时寻找肉灵芝的官兵高达数万之多。

《神农百草经》中记载:“肉灵芝,五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纲目》记载:太岁是“肉芝状如肉。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因在各地发现的活肉团与书中记载的太岁有相似特点,故沿袭了其称谓。

古籍对于一些神秘物体的记载和描述往往带有想象和夸大的成分,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们研究过太岁之后又会给出怎样的结论呢?

目前,国内对于太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总体来说比较粗浅,主要集中在细菌和真菌方面而对于黏菌的研究较少。后续的文章我们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开发利用太岁,还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